華文網

他發跡于肇慶,成為嶺南第一位皇帝,影響了整個中國古代史!

前段時間,肇慶君為大家推送了

《他是正國級的領導,曾在肇慶做過副市長,留下了這些故事》

原來肇慶與這麼多名人都

結下不解之緣,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另一位名人,

他的身份還有些特別!

他究竟是誰?

往下看看↓↓

今期主角:

陳霸先(503-559),字興國,小字法生,吳興長城(今浙江長興)人,南北朝時期陳朝開國皇帝。陳霸先一生與肇慶有著難以割捨的不解之緣,他是發跡于肇慶的皇帝,也是在中國歷代皇朝中第一個崛起於嶺南的封建皇帝。

陳霸先

陳霸先搜索

贏得西江都姓陳

南北朝時的高要(今肇慶),癘疫橫行,土地貧瘠,加上豪強占百姓的土地、糧食、牧畜、房屋,給西江地域政治、經濟帶來了極為不利的影響。廣州都督府長官常駐高要,已是蕭條的一代。西江俚人首領陳文徹起事,佔領高要,

不久被俘。540年,37歲的陳霸先,受梁朝廣州刺史蕭映之命,監宋隆郡,又監西江督護、高要郡守。

陳霸先出身寒門,好讀兵書,精於武藝,明達果斷。他以儒家的入世精神,在高要開展有效的治理工作。他在龍津坊(今端州渡頭一帶)駐紮,家屬亦在此生活,他與土著來往、與學人交友,

招兵至千人。然後開軍墾,搞經濟,打豪強,懲惡霸,治地痞;同時教化豪強惡霸、地痞流氓開荒種田,自食其力。一年之後,高要境地秩序恢復,逐步富饒,夜不閉戶,路不拾遺;兩岸百姓震服,陳霸先贏得了威信。

人稱陳霸先是開業之令主,撥亂之雄才。

541年,交州的龍興(今越南太平省)人李賁發起叛亂,控制了整個北越(粵)。梁武帝下令派軍征討,但軍隊一連兩次都有去無回。

梁武帝只好又令新州(今廣東新興)刺史盧子雄、高州(今廣東陽江旁)刺史孫冏領軍鎮壓,然而,征討大軍卻不戰而潰。廣州刺史蕭映決意賜死盧、孫二將,引發杜天合、杜僧明等人嘩變;一天功夫,廣州城外雲集叛兵數萬,事情告急。蕭映令陳霸先發兵解圍,於是陳霸先率三千精兵,日夜兼程,火速救援,一戰而解重圍,杜天合、杜僧明等叛將被擒。陳霸先因此受到梁武帝矚目,
被擢升為直閣將軍,管及瀧州(今廣東羅定,這是高要歷史上最大轄境)。

當時,李賁在越南建國號為“萬春”,史稱前李朝。梁朝命陳霸先為交州司馬,兼武平(今越南永安附近)太守,與新任交州刺史楊蒨討伐李賁勢力。陳霸先召聚交州土著渠帥陳文戒、陳清武、馮氏冼夫人等,組成大軍;陳霸先為將,“上臨戎制勝,英謀獨運,而為政務崇寬簡,非軍旅急務,不輕調發”(司馬光語)。在惡劣的環境中,經過三年苦戰,終於除掉了以李賁為首的地方分離勢力,收復了交、愛、德、利、明等數州。547年,陳霸先立下戰功,梁朝給他升職為振遠將軍、高要郡守,督七郡諸軍事,從此陳霸先聲名鵲起;縱橫交州三千里,贏得西江都姓陳。

穩定嶺南

547年之後,侯景舉兵反梁,殺梁武帝;廣州刺史元景仲回應,始興(今韶關旁)等十郡叛亂,高州刺史李遷仕又從中作反。

“主上蒙塵,君辱臣死,誰敢愛命!”陳霸先決意聯合嶺南各路義兵,成立征討大軍,北上兵伐侯景。但是嶺南多處叛亂怎麼辦?他當機立斷地說:合力平定元景仲、討殺高州刺史李遷仕,其餘就交由郡中豪傑了。

陳霸先在任高要期間,與高涼馮冼氏、欽州寧氏、瀧州陳氏嶺南三大酋長交往,結下了友誼。當時,陳霸先擊敗元景仲後,率義軍3000多人,從高要殺開一條血路,北上平定始興十郡叛亂;而冼夫人在智破李遷仕之後,乘勝追擊,到贛石與陳霸先相見。陳霸先對冼夫人破高州,免除嶺南後顧之憂,當然非常高興,便厚加慰勞,並賜給許多財物,冼夫人堅辭不受。她對馮寶說:“陳都督大可畏,極得眾心,我觀此人必能平賊,君宜厚資之。”冼夫人甘願為陳霸先守高涼,還撥送糧食軍械,幫助陳霸先,才使得嶺南人安物阜。

進江西境內,陳霸先義軍發展到3萬多人,強弩5000張,舟艦2000艘;水陸俱下,與侯景展開了大決戰,終於徹底摧毀了侯景暴亂勢力。蕭繹繼位,史稱梁元帝,陳霸先升任司空、大都督中外諸軍事。

連續數年的戰亂,對嶺南的經濟、文化造成了嚴重的破壞。於是,在襲殺廢帝作亂的王僧辨後,陳霸先提任陳法念為驃騎將軍,任新、石二州刺史,西、南二江都督(督護)。

將瀧州設立一州三郡六縣,積聚軍事力量,對社會穩定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高涼馮冼氏、欽州寧氏也得到封賞,擁有大量的財產、田地和僮僕,在當地贏得了較高的威信,深受當地人民的愛戴。

實現英雄夢想

556年夏,陳霸先在梁都建康(今南京)抵抗北齊大軍入侵。此時,梁國士兵個個饑餓不堪,根本無法出戰,陳霸先雖然不斷鼓舞士氣,戰鬥仍受影響。就在陳霸先一籌莫展的時候,其子陳蒨與陳法念、冼夫人的將士,奇跡般地從嶺南送來了3000斛大米、1000只嶺南鵝鴨,還有數千件土特產:肇慶裹蒸!(注意:肇慶特產華麗麗地出場了……)陳霸先大喜過望地說,西江盛產鵝鴨,今天我就給各位一人發一塊大鵝肉、一人一隻大裹蒸吧,等到凱旋之日,我們再好好地痛飲一杯。

裹蒸煮熟發給每個人一隻。可口的五花肉、脫皮綠豆這些餡料,使人垂涎欲滴,不知不覺間一斤重的肇慶裹蒸滑進了肚子裡。唐朝人有詩記錄:“至尊尊貴異人間,禦膳天廚豈等閒,惜得裹蒸無用處,不如安霸取江山。”

士兵們填飽了肚子,振作精神,在陳霸先身先士卒的率領下英勇奮戰,俘敵將領56名;最終,這場戰爭以南方政權的獲勝而告終。南方戰士們竟然在一種嶺南美食的鼓舞之下,戰勝了南下的北齊鐵騎!以少勝多、以弱制強的戰例在軍事史上並不少見,但是用一塊鵝肉、一隻裹蒸鼓舞士氣的事例卻是很少。

就在王朝興廢、政局動盪致使曾經富庶的江南生靈塗炭、存亡危難之時,陳霸先在557年十月自立為帝,國號陳,建元永定,正式實現英主夢想,締造了彪炳史冊的神話。他一邊平定大大小小的地方割據勢力,一邊醫治戰爭創傷,終使南方的經濟、文化逐漸得到了恢復。

陳朝疆域圖

對嶺南歷史的貢獻

陳霸先在高要獲取軍事基礎,之後縱橫捭闔、轉戰南北,終於統一了支離破碎、四分五裂的南國故土,傳承了漢文明和漢文化,讓飽經戰亂的南國大地脫離了苦難,有了一個較長時期的穩定發展階段。

冼夫人

陳霸先建立了陳朝後,冼夫人便成為俚族首領、太守夫人一職,處理嶺南事務,保證嶺南的安定,史稱“懷集百越,數州晏然。”永定二年(558年),冼夫人與子馮僕入丹陽朝拜陳霸先,馮僕時年9歲,被陳霸先封為陽春太守。可以看出陳霸先對冼夫人和馮家特別優待和信任。馮僕當然還不會處理政事,一切都依賴冼夫人輔政;而冼夫人發揮其在嶺南的影響力,與各郡守共同執行陳霸先維持嶺南社會穩定的治理方略,注重發展農業生產、關注民生,提倡社會節儉,抵禦落後勢力摧殘,保護中國傳統文化,並努力修復歷經多年戰亂的創傷。

於是,嶺南地區輕徭薄賦,減輕人民負擔;對鰥寡孤獨不能生存者人均發穀五斛,以前的欠債都免了。對特別貧窮的,多給種子。在陳朝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作用下,嶺南經濟迅速得以恢復,為後來隋唐經濟文化的繁榮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唐朝宰相魏徵讚揚陳霸先為維護中華民族利益而奮鬥的一生:效命王朝,立下豐功偉績,功勳不下曹操、劉裕;三分天下,能夠“決機百勝”,雄豪無愧劉備、孫權。唐朝大史學家李延壽用“雄武英略”“性甚仁愛”“恒崇寬簡”“彌厲恭儉”來稱讚陳霸先一生。

毛澤東曾經要求人們讀一讀《陳書》,瞭解陳霸先的身世經歷。中國史學界公認:中國強盛的隋唐文化,主要繼承了南朝文化。陳朝建立時間雖然不長,但在保護南方華夏傳統文化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肇慶發佈編輯部

編輯 彭泰章

轉自:肇慶市包公文化園 肇包公文化園

經過三年苦戰,終於除掉了以李賁為首的地方分離勢力,收復了交、愛、德、利、明等數州。547年,陳霸先立下戰功,梁朝給他升職為振遠將軍、高要郡守,督七郡諸軍事,從此陳霸先聲名鵲起;縱橫交州三千里,贏得西江都姓陳。

穩定嶺南

547年之後,侯景舉兵反梁,殺梁武帝;廣州刺史元景仲回應,始興(今韶關旁)等十郡叛亂,高州刺史李遷仕又從中作反。

“主上蒙塵,君辱臣死,誰敢愛命!”陳霸先決意聯合嶺南各路義兵,成立征討大軍,北上兵伐侯景。但是嶺南多處叛亂怎麼辦?他當機立斷地說:合力平定元景仲、討殺高州刺史李遷仕,其餘就交由郡中豪傑了。

陳霸先在任高要期間,與高涼馮冼氏、欽州寧氏、瀧州陳氏嶺南三大酋長交往,結下了友誼。當時,陳霸先擊敗元景仲後,率義軍3000多人,從高要殺開一條血路,北上平定始興十郡叛亂;而冼夫人在智破李遷仕之後,乘勝追擊,到贛石與陳霸先相見。陳霸先對冼夫人破高州,免除嶺南後顧之憂,當然非常高興,便厚加慰勞,並賜給許多財物,冼夫人堅辭不受。她對馮寶說:“陳都督大可畏,極得眾心,我觀此人必能平賊,君宜厚資之。”冼夫人甘願為陳霸先守高涼,還撥送糧食軍械,幫助陳霸先,才使得嶺南人安物阜。

進江西境內,陳霸先義軍發展到3萬多人,強弩5000張,舟艦2000艘;水陸俱下,與侯景展開了大決戰,終於徹底摧毀了侯景暴亂勢力。蕭繹繼位,史稱梁元帝,陳霸先升任司空、大都督中外諸軍事。

連續數年的戰亂,對嶺南的經濟、文化造成了嚴重的破壞。於是,在襲殺廢帝作亂的王僧辨後,陳霸先提任陳法念為驃騎將軍,任新、石二州刺史,西、南二江都督(督護)。

將瀧州設立一州三郡六縣,積聚軍事力量,對社會穩定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高涼馮冼氏、欽州寧氏也得到封賞,擁有大量的財產、田地和僮僕,在當地贏得了較高的威信,深受當地人民的愛戴。

實現英雄夢想

556年夏,陳霸先在梁都建康(今南京)抵抗北齊大軍入侵。此時,梁國士兵個個饑餓不堪,根本無法出戰,陳霸先雖然不斷鼓舞士氣,戰鬥仍受影響。就在陳霸先一籌莫展的時候,其子陳蒨與陳法念、冼夫人的將士,奇跡般地從嶺南送來了3000斛大米、1000只嶺南鵝鴨,還有數千件土特產:肇慶裹蒸!(注意:肇慶特產華麗麗地出場了……)陳霸先大喜過望地說,西江盛產鵝鴨,今天我就給各位一人發一塊大鵝肉、一人一隻大裹蒸吧,等到凱旋之日,我們再好好地痛飲一杯。

裹蒸煮熟發給每個人一隻。可口的五花肉、脫皮綠豆這些餡料,使人垂涎欲滴,不知不覺間一斤重的肇慶裹蒸滑進了肚子裡。唐朝人有詩記錄:“至尊尊貴異人間,禦膳天廚豈等閒,惜得裹蒸無用處,不如安霸取江山。”

士兵們填飽了肚子,振作精神,在陳霸先身先士卒的率領下英勇奮戰,俘敵將領56名;最終,這場戰爭以南方政權的獲勝而告終。南方戰士們竟然在一種嶺南美食的鼓舞之下,戰勝了南下的北齊鐵騎!以少勝多、以弱制強的戰例在軍事史上並不少見,但是用一塊鵝肉、一隻裹蒸鼓舞士氣的事例卻是很少。

就在王朝興廢、政局動盪致使曾經富庶的江南生靈塗炭、存亡危難之時,陳霸先在557年十月自立為帝,國號陳,建元永定,正式實現英主夢想,締造了彪炳史冊的神話。他一邊平定大大小小的地方割據勢力,一邊醫治戰爭創傷,終使南方的經濟、文化逐漸得到了恢復。

陳朝疆域圖

對嶺南歷史的貢獻

陳霸先在高要獲取軍事基礎,之後縱橫捭闔、轉戰南北,終於統一了支離破碎、四分五裂的南國故土,傳承了漢文明和漢文化,讓飽經戰亂的南國大地脫離了苦難,有了一個較長時期的穩定發展階段。

冼夫人

陳霸先建立了陳朝後,冼夫人便成為俚族首領、太守夫人一職,處理嶺南事務,保證嶺南的安定,史稱“懷集百越,數州晏然。”永定二年(558年),冼夫人與子馮僕入丹陽朝拜陳霸先,馮僕時年9歲,被陳霸先封為陽春太守。可以看出陳霸先對冼夫人和馮家特別優待和信任。馮僕當然還不會處理政事,一切都依賴冼夫人輔政;而冼夫人發揮其在嶺南的影響力,與各郡守共同執行陳霸先維持嶺南社會穩定的治理方略,注重發展農業生產、關注民生,提倡社會節儉,抵禦落後勢力摧殘,保護中國傳統文化,並努力修復歷經多年戰亂的創傷。

於是,嶺南地區輕徭薄賦,減輕人民負擔;對鰥寡孤獨不能生存者人均發穀五斛,以前的欠債都免了。對特別貧窮的,多給種子。在陳朝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作用下,嶺南經濟迅速得以恢復,為後來隋唐經濟文化的繁榮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唐朝宰相魏徵讚揚陳霸先為維護中華民族利益而奮鬥的一生:效命王朝,立下豐功偉績,功勳不下曹操、劉裕;三分天下,能夠“決機百勝”,雄豪無愧劉備、孫權。唐朝大史學家李延壽用“雄武英略”“性甚仁愛”“恒崇寬簡”“彌厲恭儉”來稱讚陳霸先一生。

毛澤東曾經要求人們讀一讀《陳書》,瞭解陳霸先的身世經歷。中國史學界公認:中國強盛的隋唐文化,主要繼承了南朝文化。陳朝建立時間雖然不長,但在保護南方華夏傳統文化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肇慶發佈編輯部

編輯 彭泰章

轉自:肇慶市包公文化園 肇包公文化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