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簡書融資4200萬,文字內容社區是否像知識付費一樣迎來春天?

近日,內容創作平臺“簡書”傳出斬獲4,200萬人民幣融資的消息。

再看回年初在D輪融資中收穫1億美元的知乎,這是否意味著文字內容社區的春天已經到來?在移動平臺上,具有代表性的文字內容社區有知乎、豆瓣和簡書。基於極光大資料iAPP監測平臺的資料,我們可以對這幾款app加以對比,以考察各自的特點和表現。

從形式上,三款應用都符合“文字內容社區”的定義,且由使用者創作的內容在平臺上均佔據較大比例。但三者的側重面卻有所不同:相對而言,

知乎更側重乾貨型內容,講究知識的普及,較有“學術感”;豆瓣的社區屬性更濃,在內容上側重於書籍、影視、音樂和一些生活化的交流,偏“小清新”;而簡書則更像一個寫作聚合平臺,鼓勵使用者創作內容,走的是“創作型社區”路線。

極光大資料iAPP監測得到資料顯示,目前這三款應用中滲透率最高的是知乎,豆瓣和簡書則分別排在第二、三位。截至4月16日資料,知乎的滲透率為2.32%,豆瓣和簡書分別為0.89%和0.23%。三者所對應的使用者規模分別為2088萬、801萬和207萬。和年初相比,三款應用在滲透率上均有所上升。

在新增用戶數上,知乎、豆瓣和簡書的排名和滲透率相一致。在4月16日當天知乎的新增用戶數為19.57萬,豆瓣為4.97萬,簡書則為1.26萬。有趣的是,在春節前夕3款應用的新增用戶數均出現了下跌,節後反彈回升。知乎的新增用戶數在3月14日至18日期間出現短暫躍升。

在用戶畫像方面,這三款應用的用戶均以女性居多。其中男女比例最為懸殊的是簡書,女性占比高達70.13%,另外兩款應用的女性占比均超60%。

在用戶年齡分佈上,20­24歲的用戶在三款應用中的占比都超過50%。由此可以推斷,年輕女性使用者在這三款文字內容平臺上均佔據較大比例。

此外,我們還發現一線城市用戶在三款應用中的占比並不算高,反而是二線城市的傾向性較為明顯。

根據iAPP的重合度數據,接近一半的豆瓣和簡書應用端用戶都安裝了知乎。其中豆瓣用戶中安裝知乎的比例為46.75%,而簡書用戶則有50.79%安裝了知乎。知乎用戶對豆瓣的安裝比例要高於簡書,前者的比例為18.36%,而後者則為4.85%。

知乎創始人周源曾經說過,一個社區想要規模化運轉,一定需要4個要素:第一是規模,多才不同,不同即豐富;第二是成本,溝通交流成本要足夠低,否則社區運轉速度會很慢;第三是清晰度,每個用戶都明確從社區中可以幹什麼,獲得什麼;第四,這也是最重要、最容易被忽視的,就是文化。

儘管規模大小不一,但知乎、豆瓣和簡書在內容豐富度、運轉速度、定位的清晰度和文化的營造上都達到了較高的水準。從目前看來,這三個社區都凝聚著一幫優質的用戶群體,這個群體也產生了許多優質內容。但作為商業化平臺,盈利模式始終是它們繞不開的坎。

簡書的本輪投資方代表君聯資本董事總經理靳文戟曾表示,原創內容已經成為移動互聯網內容分發平臺的必爭之地。但即便是已經乘上“內容變現”和“知識付費”春風的知乎和豆瓣也依舊沒有探索出清晰的盈利模式。

和當下火熱的“內容付費”和“知識變現”浪潮相比,內容社區更像是前面二者的基礎建築。內容社區的使用者除了有接收資訊的需要以外,也有著較強的表達欲望。只有當頭部使用者的受眾形成一定規模時,付費內容才存在誕生的可能性,也即所謂的IP孵化過程。此外,廣告投放、內容出版和周邊運營也是可以考慮的變現方式。

但在實現從“內容社區平臺”向“內容電商平臺”的轉變之前,如何將更多的優質用戶吸引進來並留住他們,如何保證優質內容的持續產出能力,以及如何維護好社區內部的生態環境,這些都是內容社區平臺問題需要認真考慮的問題。

注:本文由 極光大資料 投稿資料猿發佈。

歡迎更多大資料企業、愛好者投稿資料猿,來稿請直接投遞至:tougao@datayuan.cn

一定需要4個要素:第一是規模,多才不同,不同即豐富;第二是成本,溝通交流成本要足夠低,否則社區運轉速度會很慢;第三是清晰度,每個用戶都明確從社區中可以幹什麼,獲得什麼;第四,這也是最重要、最容易被忽視的,就是文化。

儘管規模大小不一,但知乎、豆瓣和簡書在內容豐富度、運轉速度、定位的清晰度和文化的營造上都達到了較高的水準。從目前看來,這三個社區都凝聚著一幫優質的用戶群體,這個群體也產生了許多優質內容。但作為商業化平臺,盈利模式始終是它們繞不開的坎。

簡書的本輪投資方代表君聯資本董事總經理靳文戟曾表示,原創內容已經成為移動互聯網內容分發平臺的必爭之地。但即便是已經乘上“內容變現”和“知識付費”春風的知乎和豆瓣也依舊沒有探索出清晰的盈利模式。

和當下火熱的“內容付費”和“知識變現”浪潮相比,內容社區更像是前面二者的基礎建築。內容社區的使用者除了有接收資訊的需要以外,也有著較強的表達欲望。只有當頭部使用者的受眾形成一定規模時,付費內容才存在誕生的可能性,也即所謂的IP孵化過程。此外,廣告投放、內容出版和周邊運營也是可以考慮的變現方式。

但在實現從“內容社區平臺”向“內容電商平臺”的轉變之前,如何將更多的優質用戶吸引進來並留住他們,如何保證優質內容的持續產出能力,以及如何維護好社區內部的生態環境,這些都是內容社區平臺問題需要認真考慮的問題。

注:本文由 極光大資料 投稿資料猿發佈。

歡迎更多大資料企業、愛好者投稿資料猿,來稿請直接投遞至:tougao@datayu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