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君子和小人的本質區別是什麼?《論語》裡有深刻的描寫

君子,如今一般指人格高尚品德兼好的人。而在《論語》裡,它有時候指有德者、有時候指有位者,我們要仔細區分。小人,則是與君子相反之人。君子和小人的本質區別在哪裡?孔子在《論語》裡有著深刻的描寫。

1、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論語·為政》

【注釋】周:合群。比:親比,勾結。

【解讀】君子胸懷廣闊,與眾人和諧相處,從不與人勾結。小人結黨營私,與人勾結,不能與大多數人融洽相處。這種思想至今仍有積極意義。

2、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論語·裡仁》

【注釋】懷:思念、惦記。土:鄉土。刑:法制懲罰。惠:恩惠。

【解讀】孔子認為君子有高尚的道德,他們胸懷遠大,視野開闊,考慮的是國家和社會的事情,而小人則只知道思戀鄉土、小恩小惠,考慮的只有個人和家庭的生計。

3、子曰:“君子喻于義,

小人喻於利。”——《論語·裡仁》

【注釋】喻:明白。義:大義。利:小利。

【解讀】孔子認為,利要服從義,要重義輕利。一味追求個人利益,容易誤入歧途。所以,把追求個人利益的人視為小人。經過後代儒家的發展,這種思想就變成義與利尖銳對立、非此即彼的義利觀。

4、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論語·述而》

【注釋】坦蕩蕩:心胸寬廣、開闊、容忍。

【解讀】作為君子,應當有寬廣的胸懷,可以容忍別人,容納各種事件,不計個人利害得失。心胸狹窄,與人為難、與己為難,時常憂愁,局促不安,就不可能成為君子。

5、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小人反是。”——《論語·顏淵》

【注釋】君子成全別人的好事,而不助長別人的惡處。小人則與此相反。

【解讀】“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貫穿了儒家一貫的思想主張,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已所不欲,勿施於人”的精神。

6、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論語·子路》

【注釋】和:不同的東西和諧地配合。同:相同的東西相加或與人相混同。

【解讀】君子可以與他周圍的人保持和諧融洽的關係,但他對待任何事情都必須經過自己大腦的獨立思考,從來不願人云亦云,盲目附和;但小人則沒有自己獨立的見解,只求與別人完全一致,而不講求原則,但卻不能與別人保持融洽友好的關係。“和而不同”顯示出孔子思想的深刻哲理和高度智慧。

7、子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論語·子路》

【注釋】泰:安靜坦然。驕:傲慢無禮。

【解讀】腹中無墨身上無德者,往往驕橫無比。

8、子曰:“君子易事而難說(yuè)也。說之不以道,不說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難事而易說也。說之雖不以道,說也;及其使人也,求備焉。”——《論語·子路》

【注釋】易事:容易共事。難說(yuè):難以取悅。器:量才而用。求備:求全責備。

【解讀】與君子共事很容易,但很難取悅他。不按正道去討他喜歡,他是不會喜歡的。但是,當他使用人的時候,總是量才用人,而不求全責備。在現實社會中,君子並不多見,而此類小人則屢見不鮮。

9、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論語·憲問》

【注釋】有些君子沒有仁德,而但凡小人都沒有仁德。

【解讀】在這裡,“君子”指地位高的人。即便將其引申為現代意義的君子,後半句仍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10、子曰:“君子上達,小人下達。”——《論語·憲問》

【注釋】達:能達。一說向上通達仁義、向下通達財利;二說上達於道、下達於器(即農工商等具體生產行業);三說上達長進光明、下達沉淪汙下。

【解讀】用現代的話來說,君子力求上進,小人甘於墮落。

11、子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論語·衛靈公》

【注釋】君子求之于自己,小人求之於別人。

【解讀】君子並非不向他人求助,而是遇到困難和問題的時候,先從自身找原因、深刻反省,而不像小人那樣碰到麻煩便設法推卸責任。

12、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論語·衛靈公》

【注釋】知:作為、做事。受:使命、承擔。

【解讀】不能讓君子做那些小事,但可以讓他們承擔重大的使命。不能讓小人承擔重大的使命,但可以讓他們做那些小事。由此可見,小人只能做小事,大事還得由君子去擔當。

13、子曰:“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論語·陽貨》

【注釋】在上位者接受了教育就懂得寬容和仁慈,更能夠愛人;老百姓接受了教育就能明辨是非,懂得規矩和道理,就能夠更好地用他們做事。

【解讀】在這裡,“君子”指地位高的人。引申到現代君子的含義,則此句沒什麼參考意義。

7、子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論語·子路》

【注釋】泰:安靜坦然。驕:傲慢無禮。

【解讀】腹中無墨身上無德者,往往驕橫無比。

8、子曰:“君子易事而難說(yuè)也。說之不以道,不說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難事而易說也。說之雖不以道,說也;及其使人也,求備焉。”——《論語·子路》

【注釋】易事:容易共事。難說(yuè):難以取悅。器:量才而用。求備:求全責備。

【解讀】與君子共事很容易,但很難取悅他。不按正道去討他喜歡,他是不會喜歡的。但是,當他使用人的時候,總是量才用人,而不求全責備。在現實社會中,君子並不多見,而此類小人則屢見不鮮。

9、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論語·憲問》

【注釋】有些君子沒有仁德,而但凡小人都沒有仁德。

【解讀】在這裡,“君子”指地位高的人。即便將其引申為現代意義的君子,後半句仍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10、子曰:“君子上達,小人下達。”——《論語·憲問》

【注釋】達:能達。一說向上通達仁義、向下通達財利;二說上達於道、下達於器(即農工商等具體生產行業);三說上達長進光明、下達沉淪汙下。

【解讀】用現代的話來說,君子力求上進,小人甘於墮落。

11、子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論語·衛靈公》

【注釋】君子求之于自己,小人求之於別人。

【解讀】君子並非不向他人求助,而是遇到困難和問題的時候,先從自身找原因、深刻反省,而不像小人那樣碰到麻煩便設法推卸責任。

12、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論語·衛靈公》

【注釋】知:作為、做事。受:使命、承擔。

【解讀】不能讓君子做那些小事,但可以讓他們承擔重大的使命。不能讓小人承擔重大的使命,但可以讓他們做那些小事。由此可見,小人只能做小事,大事還得由君子去擔當。

13、子曰:“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論語·陽貨》

【注釋】在上位者接受了教育就懂得寬容和仁慈,更能夠愛人;老百姓接受了教育就能明辨是非,懂得規矩和道理,就能夠更好地用他們做事。

【解讀】在這裡,“君子”指地位高的人。引申到現代君子的含義,則此句沒什麼參考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