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身為黨員,五一去那旅遊?來中國村官精神館!

互聯網+鄉村旅遊石屋村南方的大寨

它曾被國內新聞媒體譽為“海南島上的大寨”;

它曾被周恩來總理稱讚為“廣東學大寨的好榜樣”;

它曾創造了輝煌的歷史——令人驚歎的“兩個100萬”;它就是海南省儋州市的石屋大隊。

1964年,毛主席向全國發出“農業學大寨”的號召,此時,一個祖國邊陲小山村,靠著一種愚公移山的精神,在當時創造了“兩個一百萬”的成績,自然引起全國人民的關注。周恩來總理親自接見了胡松,說:“石屋是廣東學大寨的好榜樣”,

並稱“北有大寨,南有石屋”的美譽。

1969年,胡松受邀參加國慶觀禮,在北京天安門城樓受到毛主席和林副主席的親自接見,當時由於南北氣候的差異,胡松只穿一件單薄的長袖襯衫,毛主席就把身上穿著的外套送給了他。

作為當年“南方的大寨”,

石屋村曾經聞名全國。

石屋的創業始於上個世紀五十年代,輝煌於七十年代。五十年代,在胡松書記的帶領下,石屋村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改造山河”的精神,開闢117座山頭,大面積種上橡膠;七十年代,村中有糧食加工廠、橡膠加工廠、運輸隊、建築隊等,60%農戶住上樓房;八十年代的石屋,萬元戶數不勝數,大隊集體存款達到100萬元,存糧100萬斤,被全國媒體稱為“雙百萬村”!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後,

由於體制轉變和管理不善等,石屋村沉寂了下來。這個當年曾名噪一時的“南方大寨”,慢慢地成為了一個普通村莊。

如今,來到綠樹環繞、雲霧飄渺的儋州市那大鎮石屋管區,不禁讓人感歎時代變遷,物是人非,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陸續蓋起來的大隊衛生所、招待所、電影院,

教學、辦公大樓至今仍寬敞明亮,仿佛訴說著當年輝煌;走進古色古香的石屋歷史展覽館,在感懷中品味新農村發展的步伐;穿梭在鬱鬱蔥蔥的橡膠林與志願者暢談石屋的興衰起伏,與他們一起做農家菜、吃農家雞、品農家飯。

整潔的水泥路在樹林間穿行,把分散的農家連在了一起。家家戶戶,房前屋後,滿是黃皮、荔枝、楊桃、木瓜等熱帶水果。村子中央,文化室、廣播室、籃排球場、演出舞臺、大宣傳欄等,文體設施,一應俱全,石屋村,這個昔日的“南方大寨”村莊,今天向著它的明天再次騰飛。

4月28日上午,中國村官精神館在儋州市那大鎮石屋村揭牌,舉辦了中國特色村莊頒獎儀式、中國村莊2016“孺子牛”村官頒獎儀式等。

石屋中國村官精神館是以發揚上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石屋人“愚公移山”、“艱苦奮鬥”和“勤儉辦社”精神,發揚“愛村”、“實幹”、“厚農”、“奉獻”及艱苦奮鬥、艱苦創業和勇於擔當、敢為人先的精神。進一步弘揚時代紅色文化。深化“北有大寨、南有石屋”的光輝榮譽,將石屋村建設成基層黨建示範村、中國村官培訓教育基地及紅色旅遊美麗鄉村。目前已完成紅色文化民宅的修繕,建成了石屋精神靈魂人物、石屋公社書記、原中央候補委員胡松同志歷史展示館、中國村官精神館、海南十大最美村官精神館、中國農村博物館石屋主題館、中國村官精神藝術之家、公社宿舍、人民公社飯堂及紅色廣場圖騰柱及基層黨建互聯網石屋站。

同日上午,首屆中國(海南)基層黨建與村官創業論壇在儋州那大鎮石屋中國村官精神館舉行。這是面對當前農村發展進程中,大批農村人口湧向城市,出現的“空殼村”、“空心村”的落敗,農村大批資源閒置浪費的嚴峻情勢和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不斷加強黨在農村工作,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及鼓勵扶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形成“萬眾創新”“人人創新”的新態勢下舉辦的一次專家學者、普通民眾參與的論壇活動。

石屋中國村官精神館將培育和發展紅色文化與鄉村旅遊產業融合,通過“互聯網+基層黨建”和“互聯網+鄉村旅遊”,推動電子商務進農村,打造具有清晰紅色文化脈絡、濃郁農村文化習俗、突出風格特色的鄉村旅遊品牌,推動農民“不離土、不離鄉”就地創業、增加收入,讓人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實現好那大鎮區域鄉村旅遊一體化,推動那大成為全域旅遊發展新的目的地。

時間在流逝,時代在變化,我們也不退步,緊跟著時代的步伐,從“南方的大寨”到中國村官精神館,我們一直在路上。——石屋

4月28日上午,中國村官精神館在儋州市那大鎮石屋村揭牌,舉辦了中國特色村莊頒獎儀式、中國村莊2016“孺子牛”村官頒獎儀式等。

石屋中國村官精神館是以發揚上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石屋人“愚公移山”、“艱苦奮鬥”和“勤儉辦社”精神,發揚“愛村”、“實幹”、“厚農”、“奉獻”及艱苦奮鬥、艱苦創業和勇於擔當、敢為人先的精神。進一步弘揚時代紅色文化。深化“北有大寨、南有石屋”的光輝榮譽,將石屋村建設成基層黨建示範村、中國村官培訓教育基地及紅色旅遊美麗鄉村。目前已完成紅色文化民宅的修繕,建成了石屋精神靈魂人物、石屋公社書記、原中央候補委員胡松同志歷史展示館、中國村官精神館、海南十大最美村官精神館、中國農村博物館石屋主題館、中國村官精神藝術之家、公社宿舍、人民公社飯堂及紅色廣場圖騰柱及基層黨建互聯網石屋站。

同日上午,首屆中國(海南)基層黨建與村官創業論壇在儋州那大鎮石屋中國村官精神館舉行。這是面對當前農村發展進程中,大批農村人口湧向城市,出現的“空殼村”、“空心村”的落敗,農村大批資源閒置浪費的嚴峻情勢和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不斷加強黨在農村工作,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及鼓勵扶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形成“萬眾創新”“人人創新”的新態勢下舉辦的一次專家學者、普通民眾參與的論壇活動。

石屋中國村官精神館將培育和發展紅色文化與鄉村旅遊產業融合,通過“互聯網+基層黨建”和“互聯網+鄉村旅遊”,推動電子商務進農村,打造具有清晰紅色文化脈絡、濃郁農村文化習俗、突出風格特色的鄉村旅遊品牌,推動農民“不離土、不離鄉”就地創業、增加收入,讓人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實現好那大鎮區域鄉村旅遊一體化,推動那大成為全域旅遊發展新的目的地。

時間在流逝,時代在變化,我們也不退步,緊跟著時代的步伐,從“南方的大寨”到中國村官精神館,我們一直在路上。——石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