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互聯網+製造業該怎麼走?大資料將是下個增長點

4月26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召開2017年一季度工業通信發展情況發佈會,工信部新聞發言人、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鄭立新表示,工業通信業首季開局良好。

作者 時代財經 孫麗君

開局良好,

製造業與互聯網融合降成本明顯

一季度的工業通信業開局良好,源於這三方面的因素:工業生產和企業效益狀況好於預期,資訊消費對經濟增長作用進一步增強,工業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深入推進。

工業生產和企業效益方面,製造業在逐步向中高端邁進,高技術產業和裝備製造業方面保持較快的增長,工業機器人產量增長亮眼。國新資料顯示,一季度工業機器人產量同比增長55.1%。

資訊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也不容小視,3月份移動資料月戶均流量消費比去年同期增長106%,一季度末4G用戶總數達到8.36億戶,占行動電話用戶總數的62.1%。一季度資訊傳輸、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同比增長19.1%,電信業務總量同比增長44.6%,

電信業務收入增長5.7%。

供給側機構性改革的工作中,去產能取得積極進展,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產能利潤率達到了75.8%,比去年一季度和四季度分別高出了2.9和2個百分點。“中國製造2025”的補短板工作速度加快,製造業與互聯網融合效應明顯,國新資料顯示,47%的大企業搭建了運營協同創新平臺,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企業運營成本平均下降了8.8%,經營利潤平均增長了6.9%。

製造業與互聯網融合新增長點是資料

融合互聯網給製造業降成本增收的成效是顯而易見的,但可上升空間仍有很多。

拼腦全球新商業智庫創始人林喜德在接受時代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當前製造業與互聯網融合,搭建大量的運營協同創新平臺,更多的還是停留在解決製造業內部問題的層面。融合轉型,製造業須邁大步伐。

當前,在製造業與互聯網融合中,多以互聯網企業為主導,這其中利弊參半。互聯網的無邊界化、無中心化以及高效轉變的機制更容易為製造業開拓新的市場,這是其優勢所在。但在推動製造業轉型過程中,互聯網企業多以輕資產模式推行,忽略製造業線下製造的核心技術打造,造成轉型並不如預期。

林喜德認為,在製造業與互聯網融合轉型中,當以製造業為主導。

“中國製造 2025”重點是完成“製造”到“智造”的轉變,而互聯網在其中更應該充當什麼樣的角色?林喜德表示,互聯網對製造業的加持,更多還是體現在資料整合方面。利用互聯網極大的用戶優勢資源,依託平臺整合分析市場需求相關資料,推動企業智慧化、智慧化調整,而目前國內的製造業企業尚未走到這一步,林喜德認為這會成為製造業的又一新的經濟增長點。

林喜德認為這會成為製造業的又一新的經濟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