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紅樓夢》開篇有一段很詭異的情節,很多人錯過了!

我問過很多朋友,都說《紅樓夢》讀不下去,四大名著裡最難懂的也是《紅樓夢》,

我一直不明白,明明《紅樓夢》很好懂,說到底,它也只是一本小說,為什麼會讀不懂呢?

後來一個朋友說,第一回就讀不下去,太多生字不說,且人名太多,根本記不住,而且情節特別複雜,一回現實一回夢境,很費腦筋,我重新把前幾回又讀了一遍,還真是這樣,前面幾回是全書的起始和總綱, 一大篇文字,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的,不沉下心來,一般人很難讀得下去。

即便讀了多遍紅樓夢的讀者,依然會有很多疑問,我每一次讀,也都會有新的發現,這次重讀紅樓,我就發現了原文第二回裡有一處很突兀的情節,且有一段非常詭異的脂批,百思不得其解,今天我們不妨拿出來,一起探討。

這一回裡說賈雨村因“生情狡猾,擅纂禮儀,且沽清正之名,而暗結虎狼之屬,致使地方多事,民命不堪”這個理由被參劾後,就通過友人之力做了林府的西賓,

成了林黛玉的老師,後來黛玉喪母,很少上學,雨村閑著沒事,就到處閒逛,原文接著有這樣一段令人意想不到的文字,為了便於分析,我添上了脂批。

忽信步至一山環水旋,茂林深竹之處,隱隱的有座廟宇,門巷傾頹,牆垣朽敗,門前有額,題著“智通寺”三字。【誰為智者,又誰能通,一歎!】門旁又有一副舊破的對聯,曰:身後有餘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先為甯、榮諸人當頭一喝。卻是為餘一喝】

雨村看了,因想到:“這兩句話,文雖淺近,其意則深。【一部書之總批。】我也曾遊過些名山大刹,倒不曾見過這話頭,其中想必有個翻過筋斗來的,【隨筆帶出禪機,又為後文多少語錄不落空。】亦未可知,何不進去試試。”想著走入,只有一個龍鍾老僧在那裡煮粥。【是雨村火氣。】雨村見了,便不在意。【火氣。】及至問他兩句話,那老僧既聾且昏,【是翻過來的。】齒落舌鈍,【是翻過來的。】【欲寫冷子興,

偏閑閑有許多著力語。】所答非所問。雨村不耐煩,便仍出來,【畢竟雨村還是俗眼,只能識得阿鳳、寶玉、黛玉等未覺之先,卻不識得既證之後。】【未出甯、榮繁華盛處,卻先寫一荒涼小境;未寫通部入世迷人,卻先寫一出世醒人。回風舞雪,倒峽逆波,別小說中所無之法。】意欲到那村肆中沽飲三杯,以助野趣,於是款步行來。

這段看似有些突兀的文字,卻是脂批最多的一處,初讀時很多人不會在意,因為這個智通寺以及煮粥老僧就像電影一樣只給了一個鏡頭,之後就再也沒有提及,很多人可能都匆匆錯過了,隨著閱讀的深入,也就忘記了,其實這個智通寺乃是全書最關鍵的一處大伏筆。

所謂“智通”,智然後方能通,智通之後,才會在身後有餘的時候及時縮手,到眼前無路之時想起回頭。批語“先為甯、榮諸人當頭一喝。”很明顯是曹公在甯榮二府未出之前洩露的天機,即賈府之敗與此二聯大有關涉,所以批語又說它是“一部書之總批”。

接著賈雨村看到有一個老僧在煮粥,這一處初讀的時候頗為費解,最近重讀,慢慢品讀出了其中的深意。一則是煮粥老僧與寶玉的關聯,後文脂批多次透露寶玉懸崖撒手,出家為僧的結局,以及寒冬噎酸齏,雪夜圍破氈的落魄情節,我們很容易將寶玉與煮粥老僧聯繫起來,也許這個老僧即是寶玉最終的結局,是既證之後的寶玉。

二則這個老僧為何是煮粥,而不是在念經或打坐呢?我忽然想起“黃粱一夢”這個成語來。“黃粱一夢”出自唐沈既濟《枕中記》,說的是盧生在旅店住宿,入睡後做了一場享盡一生榮華富貴的夢。醒來後店老闆鍋裡的小米飯還沒有煮熟,因而大徹大悟的故事。如今多用來比喻榮華富貴如夢一場,短促而虛幻。

細細對比,老僧煮粥與黃粱一夢裡未煮熟的小米飯何其相似?且紅樓夢一開篇就借僧道之口說了這樣一段話:那紅塵中有卻有些樂事,但不能永遠依恃,況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個字緊相連屬,瞬息間則又樂極悲生,人非物換,究竟是到頭一夢,萬境歸空,倒不如不去的好。

由此可見,老僧煮粥這個情節,是在提醒未覺之先的賈雨村,人生在世不過到頭一夢,最終都會萬境歸空。但此時的賈雨村仕途還沒有真正開始,正是火氣正盛之時,他的一雙俗眼如何看得透這些?所以看到煮粥老僧的賈雨村,他的反應是“雨村見了,便不在意”,此時的雨村對於俗世的欲望,求名求利的心情正是迫切熱烈之時,所以脂批有“是雨村火氣”這樣的批語。

原文第二十五回寶玉遭魔魘,僧道二人再次出現,賈政說通靈寶玉不靈驗時,那僧道:“長官你那裡知道那物的妙用。只因他如今被聲色貨利所迷,故不靈驗了。你今且取他出來,待我們持頌持頌,只怕就好了。”這裡的“被聲色貨利所迷”,正是脂批裡說的“火氣”。此時的雨村,正是為塵世的聲色貨利所迷,所以看不懂。

後面接著說老僧既聾且昏,齒落舌鈍,連續用了兩個相同的脂批“是翻過來的。”這是何意?通讀紅樓之後我們不難發現,這是說的賈府一干人的未覺之先和既證之後的對比,那麼什麼才能翻過來呢?自然是鏡子,而鏡子則又是鏡花水月,是虛幻的代名詞,這一點在賈天祥正照風月鑒一回交代的很清楚,要看反面,不能看正面,而這裡的是翻過來的,即賈雨村看到的這個老僧,即是鏡子的反面。

賈雨村是肉眼凡胎,此時火氣正盛,所以無法看透這些,這才有後面的脂批“畢竟雨村還是俗眼,只能識得阿鳳、寶玉、黛玉等未覺之先,卻不識得既證之後。”什麼是“未覺之先”和“既證之後”呢?就是後面脂批所說的“入世迷人”和“出世醒人”,賈雨村是入世迷人,是鏡之正面,是虛幻假像,煮粥老僧則是出世醒人,是鏡之反面,是真實依歸。

也就說,這個煮粥老僧,雖然看似既聾且昏,齒落舌鈍,其實他正是寶玉、黛玉、王熙鳳等賈府眾人最終的結局,也是紅樓夢之賈府最終的結局,只是此時的賈雨村,只知道未覺之先的眾人,並不識既證之後的眾人。

後面說老僧“所答非所問”我們就很好理解了,賈雨村問的是世俗之言,是未覺之先的名利,而老僧所答的一定是出世醒言,警世恒言,是既證之後的天機,賈雨村參不透,自然不耐煩。後面的批語“回風舞雪,倒峽逆波,別小說中所無之法。”則是明確告訴讀者,這是曹公在用倒敘的寫作手法提前告訴我們賈府之結局,眾人之結局。

綜上來看,這一段老僧煮粥的情節,突然插入進來,寥寥數語,看似突兀,與上下文沒有必然的聯繫,甚至刪去也並不影響故事情節的發展,但當我們通讀紅樓之後,就會發現,原來曹公早在第二回就把賈府以及眾人的結局劇透給我們了,而我們則像寶玉、黛玉等人一樣,必要跟隨著一起去紅塵中經歷之後,才能大徹大悟,體會出“萬境歸空”和“黃粱一夢”的深意來。

到眼前無路之時想起回頭。批語“先為甯、榮諸人當頭一喝。”很明顯是曹公在甯榮二府未出之前洩露的天機,即賈府之敗與此二聯大有關涉,所以批語又說它是“一部書之總批”。

接著賈雨村看到有一個老僧在煮粥,這一處初讀的時候頗為費解,最近重讀,慢慢品讀出了其中的深意。一則是煮粥老僧與寶玉的關聯,後文脂批多次透露寶玉懸崖撒手,出家為僧的結局,以及寒冬噎酸齏,雪夜圍破氈的落魄情節,我們很容易將寶玉與煮粥老僧聯繫起來,也許這個老僧即是寶玉最終的結局,是既證之後的寶玉。

二則這個老僧為何是煮粥,而不是在念經或打坐呢?我忽然想起“黃粱一夢”這個成語來。“黃粱一夢”出自唐沈既濟《枕中記》,說的是盧生在旅店住宿,入睡後做了一場享盡一生榮華富貴的夢。醒來後店老闆鍋裡的小米飯還沒有煮熟,因而大徹大悟的故事。如今多用來比喻榮華富貴如夢一場,短促而虛幻。

細細對比,老僧煮粥與黃粱一夢裡未煮熟的小米飯何其相似?且紅樓夢一開篇就借僧道之口說了這樣一段話:那紅塵中有卻有些樂事,但不能永遠依恃,況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個字緊相連屬,瞬息間則又樂極悲生,人非物換,究竟是到頭一夢,萬境歸空,倒不如不去的好。

由此可見,老僧煮粥這個情節,是在提醒未覺之先的賈雨村,人生在世不過到頭一夢,最終都會萬境歸空。但此時的賈雨村仕途還沒有真正開始,正是火氣正盛之時,他的一雙俗眼如何看得透這些?所以看到煮粥老僧的賈雨村,他的反應是“雨村見了,便不在意”,此時的雨村對於俗世的欲望,求名求利的心情正是迫切熱烈之時,所以脂批有“是雨村火氣”這樣的批語。

原文第二十五回寶玉遭魔魘,僧道二人再次出現,賈政說通靈寶玉不靈驗時,那僧道:“長官你那裡知道那物的妙用。只因他如今被聲色貨利所迷,故不靈驗了。你今且取他出來,待我們持頌持頌,只怕就好了。”這裡的“被聲色貨利所迷”,正是脂批裡說的“火氣”。此時的雨村,正是為塵世的聲色貨利所迷,所以看不懂。

後面接著說老僧既聾且昏,齒落舌鈍,連續用了兩個相同的脂批“是翻過來的。”這是何意?通讀紅樓之後我們不難發現,這是說的賈府一干人的未覺之先和既證之後的對比,那麼什麼才能翻過來呢?自然是鏡子,而鏡子則又是鏡花水月,是虛幻的代名詞,這一點在賈天祥正照風月鑒一回交代的很清楚,要看反面,不能看正面,而這裡的是翻過來的,即賈雨村看到的這個老僧,即是鏡子的反面。

賈雨村是肉眼凡胎,此時火氣正盛,所以無法看透這些,這才有後面的脂批“畢竟雨村還是俗眼,只能識得阿鳳、寶玉、黛玉等未覺之先,卻不識得既證之後。”什麼是“未覺之先”和“既證之後”呢?就是後面脂批所說的“入世迷人”和“出世醒人”,賈雨村是入世迷人,是鏡之正面,是虛幻假像,煮粥老僧則是出世醒人,是鏡之反面,是真實依歸。

也就說,這個煮粥老僧,雖然看似既聾且昏,齒落舌鈍,其實他正是寶玉、黛玉、王熙鳳等賈府眾人最終的結局,也是紅樓夢之賈府最終的結局,只是此時的賈雨村,只知道未覺之先的眾人,並不識既證之後的眾人。

後面說老僧“所答非所問”我們就很好理解了,賈雨村問的是世俗之言,是未覺之先的名利,而老僧所答的一定是出世醒言,警世恒言,是既證之後的天機,賈雨村參不透,自然不耐煩。後面的批語“回風舞雪,倒峽逆波,別小說中所無之法。”則是明確告訴讀者,這是曹公在用倒敘的寫作手法提前告訴我們賈府之結局,眾人之結局。

綜上來看,這一段老僧煮粥的情節,突然插入進來,寥寥數語,看似突兀,與上下文沒有必然的聯繫,甚至刪去也並不影響故事情節的發展,但當我們通讀紅樓之後,就會發現,原來曹公早在第二回就把賈府以及眾人的結局劇透給我們了,而我們則像寶玉、黛玉等人一樣,必要跟隨著一起去紅塵中經歷之後,才能大徹大悟,體會出“萬境歸空”和“黃粱一夢”的深意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