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這裡有5種品牌互撕的套路,第4種實在太狡猾了

編者按:

競爭對手之間的較量總是能吸引目光,企業之間亦是如此。

去年賓士為寶馬慶生的行銷活動就由此刷屏,這對歡喜冤家的互黑張弛有度,旁人反而看出了幾分胸懷氣度。

當然,也有一些品牌撕逼的姿勢比較難堪,同樣吸引了關注,但未必有好的結局。如何撕?撕還是不撕?都是一門學問。

這篇文章的作者總結了五種品牌互撕套路,好或壞我們不予評價,都留給評論區的你吧!

本文由作者塗傑(90後,以發現時代行銷之美為己,ID:boycetu)投稿。歡迎來稿:editor@newrank.cn,一經採用,稿酬從優。

本人有個惡趣味,特別喜歡看品牌互撕,越是撕得披頭散髮,就越能觸到本人的嗨點。

也許你會說我三觀不正,但撕的語氣、姿勢、態度都是文化的結晶,都是學問的傳承啊!我能不愛嗎!常言道“一入廣告深似海,從此節操是路人”。撕還是不撕,撕的低劣還是高端,這還真是個問題。

如果你有一個開明的甲方爸爸,如果你是無法排解內心寂寞的廣告狗!不要壓抑自己的天性,

學習以下這幾種方法優雅地撕起來!

1.大玩文字遊戲

廣告人玩文字遊戲無非就是諧音、雙關、拆字,就如魅族玩拆字手撕小米的案例。

魅族和小米互相拆臺也不是一兩回的事了,比如下面魅族撕小米的海報文案“卡慢醜,小米造”。

真不知道小米行銷團隊看了後作何感想!

2.投放糖衣炮彈

誇你幾句給顆糖,看下去再仔細想想,這不對啊!這不是黃鼠狼給雞拜年不安好心嘛!這種結局扭轉型的文案,往往會給客戶留下很深的影響。

比如魅族的這個廣告,諷刺小米是墊腳石,繼而成就了魅族性價比。魅族簡直是廣告界的撕X能手!

3.打蛇打七寸

正中競品的要害永遠是撕X取得勝利的不二法,但一定要打得恰如其分,否則別人絕地反攻也說不定。

就像行銷撕X屆的常客:百事可樂、可口可樂

百事可樂本想借著萬聖節諷刺一下可口可樂,

沒想到卻被可口可樂反諷一句。

再看看這些電商的案例:

京東仗著自己物流快速的特點直打天貓,

卻不料被蘇寧半路殺出,直指京東貴。

所以說撕X行銷要打蛇打七寸,打得好、正中要害,讓人無話可說的同時還強調了產品的差異性。打得不好,就坐等蛇反咬一口吧!

4.敢於自嘲

自嘲是一門學問,在別家黑你之後還要自嘲更是一門藝術。自嘲,除了用自己幽默的語言拉近了消費者的距離,更襯托對方low得無地自容。

美國安飛士公司,簡直是自嘲界扛把子的存在。比如這兩個文案:“安飛士在租車行業只是第二位,為什麼還租我們車?因為我們工作更加努力。”“為什麼選擇安飛士,因為我們櫃檯前排隊更短。”

自加多寶與王老吉分家之後,兩家的互掐從來沒有停止過。因紅罐之爭,王老吉勝訴,加多寶賠了1.5個億。加多寶出了一個“對不起”體,王老吉又用一個“沒關係”體作為回應。這自嘲的功力,這感情牌打的我都快哭了!

5.放大差異

找到產品間的差異是最能引起撕點的,撕的過程就是在告訴消費者我產品更好,你產品太掉檔。

比如,麥當勞和漢堡王這一對基情滿滿的CP。麥當勞為了顯示自己的口感比漢堡王好,排出了下面這個小廣告:

有個小男孩每次買完麥當勞,都會被同街區的壞孩子們搶走。

於是有一天他靈機一動,用漢堡王的紙袋套在外面。後來終於沒有人來搶,他可以安心享用麥當勞啦。

說到底,品牌之間互撕目的就是博眼球,而博眼球就是為了佔據客戶心智。這種行銷本質上是公關戰,A和B的戰爭往往死的是C。你記得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的互撕,那你還記得有個產品叫非常可樂嗎?你在看天貓和京東的互撕,那你還記得有個叫易趣的電商網站嗎?

所以說,真正好的“撕X行銷”其實是靠腦筋、憑實力的。內心蠢蠢欲動想撕競品之前,先想想自己本身品質過關與否,考慮周全與否,唯有全盤考慮清楚才能撕得漂亮。如果啥都沒想明白,為製造輿論而製造,這種低劣的行銷不但起不到作用,反而容易讓人心生厭惡。

最後想說一句:撕X有風險,亂搞需謹慎!

***

你怎麼看?

(作者:塗傑)

所以說撕X行銷要打蛇打七寸,打得好、正中要害,讓人無話可說的同時還強調了產品的差異性。打得不好,就坐等蛇反咬一口吧!

4.敢於自嘲

自嘲是一門學問,在別家黑你之後還要自嘲更是一門藝術。自嘲,除了用自己幽默的語言拉近了消費者的距離,更襯托對方low得無地自容。

美國安飛士公司,簡直是自嘲界扛把子的存在。比如這兩個文案:“安飛士在租車行業只是第二位,為什麼還租我們車?因為我們工作更加努力。”“為什麼選擇安飛士,因為我們櫃檯前排隊更短。”

自加多寶與王老吉分家之後,兩家的互掐從來沒有停止過。因紅罐之爭,王老吉勝訴,加多寶賠了1.5個億。加多寶出了一個“對不起”體,王老吉又用一個“沒關係”體作為回應。這自嘲的功力,這感情牌打的我都快哭了!

5.放大差異

找到產品間的差異是最能引起撕點的,撕的過程就是在告訴消費者我產品更好,你產品太掉檔。

比如,麥當勞和漢堡王這一對基情滿滿的CP。麥當勞為了顯示自己的口感比漢堡王好,排出了下面這個小廣告:

有個小男孩每次買完麥當勞,都會被同街區的壞孩子們搶走。

於是有一天他靈機一動,用漢堡王的紙袋套在外面。後來終於沒有人來搶,他可以安心享用麥當勞啦。

說到底,品牌之間互撕目的就是博眼球,而博眼球就是為了佔據客戶心智。這種行銷本質上是公關戰,A和B的戰爭往往死的是C。你記得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的互撕,那你還記得有個產品叫非常可樂嗎?你在看天貓和京東的互撕,那你還記得有個叫易趣的電商網站嗎?

所以說,真正好的“撕X行銷”其實是靠腦筋、憑實力的。內心蠢蠢欲動想撕競品之前,先想想自己本身品質過關與否,考慮周全與否,唯有全盤考慮清楚才能撕得漂亮。如果啥都沒想明白,為製造輿論而製造,這種低劣的行銷不但起不到作用,反而容易讓人心生厭惡。

最後想說一句:撕X有風險,亂搞需謹慎!

***

你怎麼看?

(作者:塗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