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及時發現及時採取措施,防治小麥條銹病!

上周出差,走了不少地方,到河北的有些麥田裡,看到有小麥條銹病的發病的情況。

請看以上的四張圖片,這就是小麥條銹病!該病危害重,難防治,傳染快,發現後,請及時上報所在地區的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或植保站!小麥產區的農技人員和種植戶也應該儘快下地普查,摸清情況,及時對症防治。

請教了一些買方面的專家,他們說可以從小麥的症狀來判斷小麥條銹病的發生情況和發生程度。小麥條銹病主要發生在葉片上,

其次是葉鞘和莖稈,穗部、穎殼及芒上也有發生。苗期染病,幼苗葉片上產生多層輪狀排列的鮮黃色夏孢子堆;成株葉片初發病時夏孢子堆為小長條狀,鮮黃色,橢圓形,與葉脈平行,且排列成行,像縫紉機軋過的針腳一樣,呈虛線狀,後期表皮破裂,出現鏽被色粉狀物;小麥近成熟時,葉鞘上出現圓形至卵圓形黑褐色夏孢子堆,散出鮮黃色粉末,即夏孢子。可以參照上面的四個圖片,
你可以請教當地的老農和當地的農業技術推廣專家。

據專家介紹,對初見病葉田塊進行及時針對病株病區挑治或全田開展防治。早期條銹病發生達到1%時,必須全田普治一次;在孕穗期抽穗期,對條銹病發病早,冬季較溫暖,早春氣溫回升快,春季降雨明顯偏多的情況,須開展第2次全田條銹病防治。對集中連片的面積比較大的,以前流行比較嚴重了,應該採取統防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