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二戰中最血腥的戰役:士兵人肉當城牆,6人堅守陣地58天

保盧斯,1942年蘇德戰爭時期,被希特勒任命為第六集團軍的總司令負責斯大林格勒攻堅戰。保盧斯是希特勒的“乖寶寶”,在斯大林格勒戰役期間,即便是在希特勒不能完全掌握前線戰況的情況下,

保盧斯依舊堅決履行希特勒的一切命令。由於希特勒過於分散兵力,曼施坦因元帥的建議又得不到希特勒及保盧斯本人的執行,第6集團軍最終陷入蘇軍的重重包圍。

1943年1月30日,希特勒為這位心愛的將領授予元帥軍銜,以鼓勵其繼續抵抗蘇軍,

希特勒認為:“在德國歷史上,還從來沒有元帥被生擒的,即便是到了戰鬥最後也希望保盧斯以死殉國。”可就在第二天,已無還手之力的保盧斯及司令部人員選擇了投降。

最終這場持久戰以蘇聯勝利告終,此戰也被稱為二戰的轉正點,

單從傷亡人數來看,這場戰役可以算的上是近代歷史上最為血腥的戰役了。蘇德雙方傷亡人數在200萬人左右,從1942年6月28日一直打到1943年2月2日,雙方投入的兵力只增無減。戰事到底如何慘烈,我們先來看看雙方參戰力量的對比圖。

1942年8月,此時的德軍已經佔領蘇聯大片領土,

而當時斯大林格勒是蘇聯中央地區通往南方經濟區的關鍵點,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位置,一旦攻下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德軍向北可進攻莫斯科,向南可出波斯灣,所以德軍不惜一切代價要將攻下斯大林格勒。當然蘇聯方面也知道此處的戰略意義,斯大林格勒的250萬的蘇軍只有一個信念——死守陣地。

至於當時會戰的戰況有多激烈,據戰後倖存下來的蘇聯士兵回憶:“城中的每條街道、每座樓、每家工廠都在發生激烈的槍戰。我們佔領了臥室,但客廳還在德軍的手裡。”德國第6集團軍的一位叫漢斯·德爾的軍官在《進軍斯大林格勒》中這麼描述這場戰役:“敵我雙方為爭奪每一座房屋、車間、水塔、鐵路路基,

甚至為爭奪一堵牆、一個地下室和每一堆瓦礫都展開了激烈的戰鬥。其激烈程度是前所未有的,甚至第一次世界大戰也不能相比。我們早晨攻佔了20公尺,可是一到晚上,俄國人又奪了回去。”

工廠裡的工人背著槍製造武器,而在廠門外守備軍正在與敵人激烈的交火。流水線上剛造完的坦克立馬得上戰場,這裡沒有前線,沒有後方,只有你還活著就得拿著槍繼續還擊。有時候近在咫尺的槍戰甚至都能聽到對方的呼吸聲。

一次由揚科夫·巴甫洛夫帶領的6人小分隊佔據城中的一座公寓,他們在視窗假設機槍,樓外埋地雷,頑強地進行抵抗。就這樣僅憑6人之力一直堅守了58天,後人更是驕傲的將此樓稱之為“巴甫洛夫大樓”。

就這樣,在蘇軍199天的由抵抗到反攻,蘇聯人以頑強的作戰精神戰勝了如日中天的德軍。那麼一度勢不可擋的德軍此戰中為何會一敗塗地?

首先,蘇軍的強悍的作戰風格確實是德國未曾遇到過的,史達林更是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發佈第227號命令“不准後退一步”,蘇聯人民靠著上下齊心硬是抵住了德軍的瘋狂攻勢。

其次,史達林委派朱可夫前往斯大林格勒坐鎮指揮,不得不說,朱可夫為蘇聯自衛戰中立下了汗馬功勞,史達林選擇這位蘇聯的常勝將軍指揮斯大林格勒會戰無疑是最為正確的選擇。而德國方面,希特勒不斷給前線下達指令過分干預前線指揮官,然保盧斯對希特勒惟命是從,對曼斯坦因的建議充耳不聞,一次又一次的錯失突圍機會,最終導致30萬人的第六集團軍慘遭圍殲。

無論從何角度來看,斯大林格勒會戰無疑都是二戰期間最為慘烈的戰役,正是由於蘇軍的抵抗,導致德國在蘇德戰場上徹底失去了戰略主動權,正如德軍德國陸軍總參謀蔡茨勒將軍所言:“斯大林格勒一戰,我們損失了25萬的兵力,無疑是打斷了我們整個東線戰場的脊樑骨。”此戰後,不可一世的德軍從進攻轉為防禦,從摧枯拉朽變成如履薄冰。

流水線上剛造完的坦克立馬得上戰場,這裡沒有前線,沒有後方,只有你還活著就得拿著槍繼續還擊。有時候近在咫尺的槍戰甚至都能聽到對方的呼吸聲。

一次由揚科夫·巴甫洛夫帶領的6人小分隊佔據城中的一座公寓,他們在視窗假設機槍,樓外埋地雷,頑強地進行抵抗。就這樣僅憑6人之力一直堅守了58天,後人更是驕傲的將此樓稱之為“巴甫洛夫大樓”。

就這樣,在蘇軍199天的由抵抗到反攻,蘇聯人以頑強的作戰精神戰勝了如日中天的德軍。那麼一度勢不可擋的德軍此戰中為何會一敗塗地?

首先,蘇軍的強悍的作戰風格確實是德國未曾遇到過的,史達林更是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發佈第227號命令“不准後退一步”,蘇聯人民靠著上下齊心硬是抵住了德軍的瘋狂攻勢。

其次,史達林委派朱可夫前往斯大林格勒坐鎮指揮,不得不說,朱可夫為蘇聯自衛戰中立下了汗馬功勞,史達林選擇這位蘇聯的常勝將軍指揮斯大林格勒會戰無疑是最為正確的選擇。而德國方面,希特勒不斷給前線下達指令過分干預前線指揮官,然保盧斯對希特勒惟命是從,對曼斯坦因的建議充耳不聞,一次又一次的錯失突圍機會,最終導致30萬人的第六集團軍慘遭圍殲。

無論從何角度來看,斯大林格勒會戰無疑都是二戰期間最為慘烈的戰役,正是由於蘇軍的抵抗,導致德國在蘇德戰場上徹底失去了戰略主動權,正如德軍德國陸軍總參謀蔡茨勒將軍所言:“斯大林格勒一戰,我們損失了25萬的兵力,無疑是打斷了我們整個東線戰場的脊樑骨。”此戰後,不可一世的德軍從進攻轉為防禦,從摧枯拉朽變成如履薄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