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遼東不是清朝嫁妝,春秋時就是中華領土!

瀋陽城市名稱變遷史:原來春秋時遼寧就是中華領土

近些年來,有不少人認為,大清給中國的領土貢獻之一,就有遼東的土地,這也是大清給中華的嫁妝之一。言外之意就是沒有大清王朝,

遼東都不會是中國土地。

事實真是如此嗎?或許從遼東重鎮——瀋陽城市名稱變遷中看到一些歷史真相。

瀋陽城如同國內很多城市一樣,因為歷代政治勢力的變化,有了很多的稱謂。

秦滅六國後,建立了遼東郡

最早的是在三萬年前,瀋陽地區在舊石器時代已有人類活動。

7200年前,有中華民族的分支先民(太陽鳥圖騰文化)在此農耕漁獵,繁衍生息,創造出新樂文化。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瀋陽正式建城,是為燕國的重鎮方城(侯城前身),隸燕遼東郡襄平縣,距今2600餘年。

在西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分天下為36郡,瀋陽隸屬遼東郡(遼陽)。

西漢時期,始稱“侯城”,隸屬漢遼東郡(遼陽)。是為瀋陽正式建城之始。唐代改稱“沈州”。

唐朝版圖

元朝元貞三年(1296年),元代重建土城,改沈洲為“瀋陽路”,歸遼陽行省管轄。由於瀋陽地處沈水(渾河)之北,以漢族傳統方位論,即“山北為陰,水北為陽”,故改沈洲為瀋陽。從此,“瀋陽”這一名稱正式出現在史料上,距今已有七百餘年的歷史。

明朝洪武十九年(1386年),

明朝改稱“瀋陽路”為“瀋陽中衛”,修建瀋陽城牆(磚城)。瀋陽的軍事地位益加重要,是明朝經營關東的重要基地。

明朝版圖,遼東三省都在其中,外興安嶺和庫頁島也在其中!

再後來後金造反的時候,努爾哈赤從虛弱的大明王朝手裡,將瀋陽搶過來後。為了確保統治,

加上努爾哈赤仇視漢人,於是就通過“殺窮鬼”——家裡沒有五斗米的,和“殺富戶”,陸陸續續的把遼東三百萬漢人全部殺光了。

努爾哈赤的兒子皇太極,為了彰顯自己那征服了周圍十裡八鄉的功績,又將其改名為盛京。

再後來,皇太極死後,他的兒子順治皇帝突然覺得自家老子太沒文化取的名字太難聽,於是腦洞大開的將其改名為奉天,就這麼一直延續到了民國年間。

清末瀋陽城

實際上,作為東北最重要的城市,奉天在日俄戰爭前的發展非常緩慢。當然,這主要歸咎于滿洲人在入住中原後,生怕漢人跑到自家的陪都來擾亂滿洲人的“安定”生活,藉口滿洲是什麼“龍興之地”,所以就頒佈了一條很不講道理的法令,不允許關內的漢人到關外居住和生活,雖然後來也有一些漢人遷徙到了關外,但無論是規模和人數都非常少,根本形不成氣候。

清末民初瀋陽城“故宮”一景

按理說,作為大清陪都的奉天,經過幾百年的發展,應該很繁華才對,可滿洲人是靠打獵殺野豬起的家,你要讓他們殺人放火他們倒是不含糊,可要讓他們建設卻是要了他們的老命了,所以儘管時間過了那麼久,奉天還是跟幾百年前沒什麼兩樣。

民國年間瀋陽城

再後來,俄國人和日本人不約而同的看上滿洲“龍興之地”這塊肥沃的土地,一開始大清想要去勸阻,不料卻被更加蠻不講理的俄國人和日本人,接二連三的狠狠扇了幾記耳光,打完耳光後還將滿清朝廷掀翻在地又踩了幾腳,臨了還朝滿清朝廷臉上吐了幾口唾沫,這下滿清朝廷的裡子面子全都丟光了。

被打得鼻青臉腫的滿清氣得都哭了,想找人把日本和俄羅人趕出去,結果發現沒人。得益於自家祖宗那腦洞大開的政策,此時整個滿洲的人口加起來還不到一百萬人,有權有勢都去中原花花世界去吃鐵杆莊稼,享福去了,誰也不願意呆在冰天雪地裡受凍。

蘇聯軍隊開進瀋陽城

後來愁的不行的清政府放開邊關,於是無數漢人開始了闖關東,短短幾十年間三千多萬關內的漢人重新湧入了滿洲這塊地界。

直到張作霖時期,奉天才逐漸發展了起來,經過大半個世紀的發展,聚集了大幾十萬人口,也擁有了很多重工業,其中由張作霖一手建起起來的兵工廠在鼎盛時期擁有工人達三萬多人,其規模堪稱是全國之最。

如今的瀋陽城

到了建國之後,將奉天再度改為瀋陽

不允許關內的漢人到關外居住和生活,雖然後來也有一些漢人遷徙到了關外,但無論是規模和人數都非常少,根本形不成氣候。

清末民初瀋陽城“故宮”一景

按理說,作為大清陪都的奉天,經過幾百年的發展,應該很繁華才對,可滿洲人是靠打獵殺野豬起的家,你要讓他們殺人放火他們倒是不含糊,可要讓他們建設卻是要了他們的老命了,所以儘管時間過了那麼久,奉天還是跟幾百年前沒什麼兩樣。

民國年間瀋陽城

再後來,俄國人和日本人不約而同的看上滿洲“龍興之地”這塊肥沃的土地,一開始大清想要去勸阻,不料卻被更加蠻不講理的俄國人和日本人,接二連三的狠狠扇了幾記耳光,打完耳光後還將滿清朝廷掀翻在地又踩了幾腳,臨了還朝滿清朝廷臉上吐了幾口唾沫,這下滿清朝廷的裡子面子全都丟光了。

被打得鼻青臉腫的滿清氣得都哭了,想找人把日本和俄羅人趕出去,結果發現沒人。得益於自家祖宗那腦洞大開的政策,此時整個滿洲的人口加起來還不到一百萬人,有權有勢都去中原花花世界去吃鐵杆莊稼,享福去了,誰也不願意呆在冰天雪地裡受凍。

蘇聯軍隊開進瀋陽城

後來愁的不行的清政府放開邊關,於是無數漢人開始了闖關東,短短幾十年間三千多萬關內的漢人重新湧入了滿洲這塊地界。

直到張作霖時期,奉天才逐漸發展了起來,經過大半個世紀的發展,聚集了大幾十萬人口,也擁有了很多重工業,其中由張作霖一手建起起來的兵工廠在鼎盛時期擁有工人達三萬多人,其規模堪稱是全國之最。

如今的瀋陽城

到了建國之後,將奉天再度改為瀋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