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周志軒:零食界“LV”的行銷之道!

兩會期間,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之爭再次被引發。有人說,實體經濟不好搞,馬雲有“功勞”,馬雲心想這鍋我可不背…

想來這幾年,在電商衝擊下,實體歷經全球倒閉潮。不過雖說一片哀鴻,

但也孕育出一批“黑馬”。其中,衛龍辣條的異軍突起,就顯得格外耀眼。加上最近薩德事件,衛龍從樂天超市下架商品,又一次引起大眾的關注,大家紛紛點贊,說衛龍霸氣側漏形象兩米八。

話說辣條從“垃圾食品”的灰色標籤到走進歐美市場,成為外國人搶斷貨的十大中國暢銷品之一。

這其中最大功臣就是衛龍。衛龍的成功逆襲,不僅扭轉了世人對整個辣條界的偏見,也展現了一個地方小食品成為國貨大特產的無限可能。那麼,一包售價5毛的辣條,憑什麼逆襲成為年產值500億的網紅零食?衛龍又如何能在“聲名狼藉”的辣條行業突出重圍、一躍成名的呢?

衛龍的成功,最可以深究的,是它企業對快消品傳播性的理解。

就像它的行銷總監說:辣條是一款互聯網產品,我們在做差異化。那衛龍的行銷就是重新定義了自己,也重新定義了辣條這個產品。這正是我們中小企業家最值得學習的地方。那它是怎麼開始重新定義的呢?

第一步,開啟洗白之路,撕掉垃圾食品的標籤。

衛龍在2014年建設新廠後,邀請了專業攝影團隊進入車間拍攝公司的宣傳照片,為社會消費者展示高度自動化的設備、一塵不染的車間。然後又邀請網紅張全蛋來直播辣條生產廠區,我們通過鏡頭可以親眼看到流水線的乾淨、整潔、安全性。這種招式就是利用互聯網的力量,用勝於雄辯的事實,一招破除衛龍辣條垃圾食品、三無產品形象。

第二步,成為辣條界的網紅,從迎合消費到引領消費。

衛龍不僅充分利用辣條懷舊的情感屬性,勾起人們的童年記憶;又塑造了一個健康、快樂、積極、活潑的全新品牌形象,並將網紅的身份貫徹到產品行銷中。網紅的定位,刺激目標群體善於互動的天性。然後借助互聯網平臺,營造出具有趣味性、娛樂性、獨特性的新消費場景,促進整個衛龍品牌的爆發。

既然“網紅”,在今天這個時代怎麼能不借勢搞事情呢!衛龍深諳互聯網行銷的利器,就是借勢。不管是蘋果發佈會、雙十一、熱門遊戲還是電影,每一個可以借勢的熱點統統都不放過。其中很成功的借勢行銷案例,就是在去年9月份iPhone 7上市階段,衛龍多維度的模仿iPhone 7的廣告設計,無論從產品,包裝,還是細節,都是滿滿的科技范兒。這一設計幫助衛龍從廉價零食完美翻身,同樣贏得了公眾的高度關注。儘管很多品牌借勢都淹沒在大潮中,但衛龍辣條總是善於從熱點中挖掘與自己品牌最契合的點,製造無數爆點。

當然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在這個重度流量的互聯網時代,沒有比跨界合作更容易帶來直接的關注度了。流量本質是用戶關注度,當你源源不斷的受到關注時,就能成為一種“入口”,流量自會轉化為商業價值。去年618粉絲節期間,衛龍和暴走漫畫牽手跨界合作,衛龍辣條變成暴漫系列辣條,暴走大事件為衛龍貼廣告,要知道暴走的每期視頻都是幾百萬次點擊,可以想像流量如同海水一般。

顯然,衛龍辣條已經從一個默默無聞的民族品牌,變成了一個深諳人性、懂行銷之道的老司機。我在想,傳統行業並不是遇到了不可逾越的鴻溝,而是這個時代在考驗你的思維能不能跟得上?是不是還在用傳統思維來看待新生世界。所以,傳統行業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傳統思維的禁錮。

這一設計幫助衛龍從廉價零食完美翻身,同樣贏得了公眾的高度關注。儘管很多品牌借勢都淹沒在大潮中,但衛龍辣條總是善於從熱點中挖掘與自己品牌最契合的點,製造無數爆點。

當然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在這個重度流量的互聯網時代,沒有比跨界合作更容易帶來直接的關注度了。流量本質是用戶關注度,當你源源不斷的受到關注時,就能成為一種“入口”,流量自會轉化為商業價值。去年618粉絲節期間,衛龍和暴走漫畫牽手跨界合作,衛龍辣條變成暴漫系列辣條,暴走大事件為衛龍貼廣告,要知道暴走的每期視頻都是幾百萬次點擊,可以想像流量如同海水一般。

顯然,衛龍辣條已經從一個默默無聞的民族品牌,變成了一個深諳人性、懂行銷之道的老司機。我在想,傳統行業並不是遇到了不可逾越的鴻溝,而是這個時代在考驗你的思維能不能跟得上?是不是還在用傳統思維來看待新生世界。所以,傳統行業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傳統思維的禁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