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110年前,金陵的美女們剛曆了場大劫

小編說:110年前的今天,地位低下的中國女子終於獲得了受教育權......

在古代,女子就是成全男人的犧牲品

女子不得與男子一樣

不得自由出入自家門庭

不得自由選擇所嫁之人

她們只能待字閨中

接觸的是針線和《女誡》

等待她們的就是含淚出嫁

到了清代

又開始了以

小腳為美、小胸為妙

的變態審美觀

更是讓中國女性無冤遭罪

中國女性解放第一步,從1884年開始

直到1884年,英國一名基督教女傳教士來到中國,在寧波創辦女塾,這是中國第一所女子學校,

一所只招滿族貴族少女的學校。中國邁出了女性解放的第一步,用當下最流行的話來說,無異於經歷了一場大劫,飛升為上神。

1907年3月8日(清光緒三十三年),清政府公佈《女子小學堂章程》和《女子師範學堂章程》,至此,女子教育取得了合法權。到今天為止已經整整110周年

隨之而來的1912年,民國政府又制訂了《壬子癸醜學制》,提出廢除教育權利上的男女不平等問題。

但是對女性的歧視,依然普遍存在。

就在這改朝換代的時期,外國列強大概、也許、可能是想通過宗教力量,在中國灑下精神鴉☆禁☆片,以宗教信仰做為掩護和幌子,侵佔中國,侵蝕中國文化,在紛亂的時代中,在中國創辦了13所女子學院。

這13所大學分別是燕京大學、齊魯大學、東吳大學、聖約翰大學、之江大學、華西協合大學、華中大學、福建協和大學、華南女子文理學院、金陵女子文理學院、滬江大學、嶺南大學,

其中還有南京的金陵女子大學。

中國第一座女子大學——金陵女子大學的誕生

民國初期,風氣開通,

女子中學逐漸增加,但面臨著師資缺乏、畢業生繼續深造這樣的難題。為此,幾個英美教會就在一起商量,在長江流域組建一所女子聯合大學。

1913年,幾大教會聯合組成校董會,推舉德本康夫人為新大學首任校長,並將新大學的校址定在南京。

中間為德本康夫人

1914年11月,金陵女子大學開始籌建,德本康夫人租賃南京城東繡花巷李鴻章小兒子的住宅,改造成臨時校舍,並於1915年9月17日正式開學,成為長江領域第一所女子大學,也是全國最早的女子大學之一。

按照當時的大學組織法,校內只有文理兩個學院,就不能叫大學。1930年,在國民政府教育部立案年,更名為金陵女子文理學院,但人們已經習慣稱它為金陵女子大學,簡稱金女大。

1919年,金陵女大5位首屆女學生畢業,成為中國最早在高等學校中獲得學士學位的女大學生。

由於金陵女大學生品行兼優,紐約州立大學委員會認為“該校畢業生成績優良,堪與美國大學相比”,因此在首批學生畢業時立案:凡赴美留學深造的金陵女子大學畢業生,學歷予以承認,可直接在美繼續攻讀學位。

時間跳到1922年,由李石曾、陳獨秀、李大釗、汪精衛、朱執信、蔡元培、戴季陶、吳稚暉等為數77人的學者名流連署發表宣言通電全國,強烈要求基督教退出中國,稱宗教與人類,不可兩立。一時間,中國泛起了一場軒然大波。

吳貽芳:中國第一位掌權女校長

金女大校長德本康夫人十分知趣的退出了這場“戰爭”,將金女大校長的職位讓了出來,希望學校能體諒她們的苦衷。她們這樣做,對執行委員會來說,是最好的決定。

在此背景下,首屆金陵女大畢業生徐亦蓁被推舉為新執行委員會主席兼董事會主席。

徐亦蓁

徐亦蓁是首屆畢業生中的一名,她上任後立即表示,新校長非其同學吳貽芳不可,並得到吳貽芳恩師黎富思的贊成,最終提議獲得校董事會和行政委員會的通過。

當時的吳貽芳正在美國留學,得到此重任時,金女大董事會並沒有讓她立即回國,而是讓她在美國修好了學業再回國接任。

吳貽芳畢業照

1928年,35歲的吳貽芳不負眾望,順利通過博士論文答辯順利通過,拿到證書後立即回國就任。

吳貽芳出任金陵女子大學校長後,以“厚生”精神為旗幟,改革教育內容,對待學生如同親人一般。

金陵女子大學原是貴族化的高等教會學府,只有有權有勢信教家庭的女孩才有接受教育。但吳貽芳接任後,規定以考試成績為錄取標準,擴大受教育範圍,促進了教育平等。

同時,學校設立獎助學金,幫助貧困家庭學生順利完成學業。金陵女子大學的所有考試均無監考老師,但幾十年下來,全校沒有一個學生考試作弊。

民國時,女子大學鳳毛麟角,不太被社會認可,面臨著是否有必要單獨辦學的壓力及其他眾多困難,常常被別的學校吞併。

最早的女子大學華北協和女子大學後來便與燕京大學合併。金陵女子大學在辦學過程中也面臨過幾次合校風波,吳貽芳治校期間,就出現了兩次合併壓力,被要求與金陵大學合併。

吳貽芳指出:男女合校固然可以給女子以教育機會,但不能提供公平發展機會給予女性,因而堅決反對合併,捍衛了金陵女大的獨立。

金女大的輝煌與成就

只是,形勢比人強,1951年,金陵女子大學還是與金大合併為公立金陵大學,次年高等院校大調整,公立金陵大學又併入南京大學,同時在金陵女子大學原址建立南京師範學院。

抗日戰爭爆發之際,金女大也曾分散在上海、武漢、成都三地辦學。1938年1月集中遷至四川成都華西壩。1939年添設家政系。

抗戰勝利後的1946年9月,又開始在南京原址招生開學。至1950年,全校共設置12個科系,在校生達223人。金女大創辦至被合併,共累計畢業生達994人。再加上1919年吳貽芳、徐亦蓁等5名首批畢業生,剛好湊齊999朵金玫瑰。

這就是金陵女子大學,在外國人手下誕生,在中國人手中輝煌。

百年女校——匯文女中

南京還有一所出名的女校,那就是匯文女中。

匯文女中原是叫人民中學,始建於1887年,當時稱沙小姐學堂。

1902年時學校改名為匯文女子中學,並增設師範科大學部;

1915年大學部併入南京金陵女子大學;

1930年地方教育部門正式批准立案,該校成為具備一定規模的女子完全中學;

1937年學校遷往上海與其他學校合併為“聯合學校”,

1942年又稱為“同倫女子中學”,抗戰勝利後恢復匯文女中校名;

1952年10月更名為南京市第四女子中學;

1968年改名為南京市人民中學,同時變女校為男女生兼收。

2016年8月31日,昔日紅極一時的女中又回來了,在南京正式掛牌“南京市匯文女子中學”。

在匯文女中的學生,學習期滿後,按照普通高中學生升學與畢業要求參加高考,在女校的學生,不僅頒發由市教育局驗印的匯文女子中學畢業生證書,同時還授予人民中學的畢業證書。

可以說,在那紛亂的年代,還真得感謝哪些傳教士,在中國創辦的一系列女子學院,讓中國女性的地位有了快速的提升。

就不能叫大學。1930年,在國民政府教育部立案年,更名為金陵女子文理學院,但人們已經習慣稱它為金陵女子大學,簡稱金女大。

1919年,金陵女大5位首屆女學生畢業,成為中國最早在高等學校中獲得學士學位的女大學生。

由於金陵女大學生品行兼優,紐約州立大學委員會認為“該校畢業生成績優良,堪與美國大學相比”,因此在首批學生畢業時立案:凡赴美留學深造的金陵女子大學畢業生,學歷予以承認,可直接在美繼續攻讀學位。

時間跳到1922年,由李石曾、陳獨秀、李大釗、汪精衛、朱執信、蔡元培、戴季陶、吳稚暉等為數77人的學者名流連署發表宣言通電全國,強烈要求基督教退出中國,稱宗教與人類,不可兩立。一時間,中國泛起了一場軒然大波。

吳貽芳:中國第一位掌權女校長

金女大校長德本康夫人十分知趣的退出了這場“戰爭”,將金女大校長的職位讓了出來,希望學校能體諒她們的苦衷。她們這樣做,對執行委員會來說,是最好的決定。

在此背景下,首屆金陵女大畢業生徐亦蓁被推舉為新執行委員會主席兼董事會主席。

徐亦蓁

徐亦蓁是首屆畢業生中的一名,她上任後立即表示,新校長非其同學吳貽芳不可,並得到吳貽芳恩師黎富思的贊成,最終提議獲得校董事會和行政委員會的通過。

當時的吳貽芳正在美國留學,得到此重任時,金女大董事會並沒有讓她立即回國,而是讓她在美國修好了學業再回國接任。

吳貽芳畢業照

1928年,35歲的吳貽芳不負眾望,順利通過博士論文答辯順利通過,拿到證書後立即回國就任。

吳貽芳出任金陵女子大學校長後,以“厚生”精神為旗幟,改革教育內容,對待學生如同親人一般。

金陵女子大學原是貴族化的高等教會學府,只有有權有勢信教家庭的女孩才有接受教育。但吳貽芳接任後,規定以考試成績為錄取標準,擴大受教育範圍,促進了教育平等。

同時,學校設立獎助學金,幫助貧困家庭學生順利完成學業。金陵女子大學的所有考試均無監考老師,但幾十年下來,全校沒有一個學生考試作弊。

民國時,女子大學鳳毛麟角,不太被社會認可,面臨著是否有必要單獨辦學的壓力及其他眾多困難,常常被別的學校吞併。

最早的女子大學華北協和女子大學後來便與燕京大學合併。金陵女子大學在辦學過程中也面臨過幾次合校風波,吳貽芳治校期間,就出現了兩次合併壓力,被要求與金陵大學合併。

吳貽芳指出:男女合校固然可以給女子以教育機會,但不能提供公平發展機會給予女性,因而堅決反對合併,捍衛了金陵女大的獨立。

金女大的輝煌與成就

只是,形勢比人強,1951年,金陵女子大學還是與金大合併為公立金陵大學,次年高等院校大調整,公立金陵大學又併入南京大學,同時在金陵女子大學原址建立南京師範學院。

抗日戰爭爆發之際,金女大也曾分散在上海、武漢、成都三地辦學。1938年1月集中遷至四川成都華西壩。1939年添設家政系。

抗戰勝利後的1946年9月,又開始在南京原址招生開學。至1950年,全校共設置12個科系,在校生達223人。金女大創辦至被合併,共累計畢業生達994人。再加上1919年吳貽芳、徐亦蓁等5名首批畢業生,剛好湊齊999朵金玫瑰。

這就是金陵女子大學,在外國人手下誕生,在中國人手中輝煌。

百年女校——匯文女中

南京還有一所出名的女校,那就是匯文女中。

匯文女中原是叫人民中學,始建於1887年,當時稱沙小姐學堂。

1902年時學校改名為匯文女子中學,並增設師範科大學部;

1915年大學部併入南京金陵女子大學;

1930年地方教育部門正式批准立案,該校成為具備一定規模的女子完全中學;

1937年學校遷往上海與其他學校合併為“聯合學校”,

1942年又稱為“同倫女子中學”,抗戰勝利後恢復匯文女中校名;

1952年10月更名為南京市第四女子中學;

1968年改名為南京市人民中學,同時變女校為男女生兼收。

2016年8月31日,昔日紅極一時的女中又回來了,在南京正式掛牌“南京市匯文女子中學”。

在匯文女中的學生,學習期滿後,按照普通高中學生升學與畢業要求參加高考,在女校的學生,不僅頒發由市教育局驗印的匯文女子中學畢業生證書,同時還授予人民中學的畢業證書。

可以說,在那紛亂的年代,還真得感謝哪些傳教士,在中國創辦的一系列女子學院,讓中國女性的地位有了快速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