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李鴻明:人工智慧應用迎來研發浪潮 將會成為下個風口

人民網貴陽4月29日電 4月27日,在以“暢遊智慧世界,重識人工智慧”為主題的數博會網路沙龍線上群訪中,小i機器人中國區總經理李鴻明在接受媒體記者提問時表示,人工智慧應用前景廣泛,目前已迎來了應用研發的浪潮,將會成為下一個風口。

李鴻明介紹,目前,人工智慧的應用方向主要分為通用領域和特定領域。當前,以蘋果的雲助手、小賓等為典型的通用領域的人工智慧,應用場景還不成熟,處於試驗或試用階段,面臨的挑戰還比較大。

“但在特定的領域和行業,智慧型機器人已經使用得非常多,應用價值巨大。”李鴻明補充,特定領域、行業的人工智慧,已經開始説明企業和政府解決服務或運營層面的問題。在智慧客服、金融、通信、電商、政務等行業裡,它們幾乎無所不在。

他解釋,用戶經常使用的短信自助查詢、用戶端客服、網站客服等,很多都是問答機器人,在提供對應的服務,並且精准度很高。

目前,這類智慧型機器人,已經能替代人類完成一些重複性和標準化的工作。比如,人工客服、話務員、大堂經理、視窗接待等。“這可以,讓人類工作者將更多精力和時間,投入到更具有創新性和管理性的工作上。”

李鴻明認為,在未來,人工智慧將在更多的行業裡面做進一步的擴充與應用。到時,使用者使用的任何終端,都將可能是在和一個智慧型機器人在交互。甚至,一把椅子、一張床都可能有機器人的存在。

這樣一來,人工智慧將促進人類的方法創新,促進人類思維變革。同時,也將帶來巨大的市場前景。

李鴻明表示,目前,國內BAT和滴滴等公司都在開始引進人才,進行技術研究和應用試驗。穀歌、微軟、蘋果等巨頭,更是通過一系列高額收購,快速搶佔人才資源和關鍵技術佔領市場,引發了一次浪潮。

和前兩次浪潮不同的是,這次人工智慧的發展方向瞄準了應用,是為了解決問題和需求去進行技術研究,而不再只是單純的技術研發。

“過去人工智慧是活在實驗室,現在人工智慧是進入生產各個環節。”李鴻明說,人工智慧已經不再為技術而技術,而企業和政府也已體驗到人工智慧帶來的經濟價值。這樣一來,科技發展和社會進步需要人工智慧,也支援人工智慧發展。

“人工智慧的風口已經來臨,而且對於互聯網產業來說,人工智慧將是下一站。

”李鴻明說,無論是從融資的頻次、規模,還是企業在人才、資金方面的投入,再或是政府的重視力度上,都可以預見得到。(趙靜 實習生龍章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