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3月自主品牌: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引言 | 自主上來了,但路還遠。

中汽協發佈的資料顯示,乘用車3月銷量同比增長1.7%,而自主品牌同比增長7.3%。儘管受經濟趨緩、購置稅補貼退坡等影響,中國品牌3月仍銷售了95.7萬輛,占乘用車總量的45.6%,

市場份額比上月下降2.5個百分點。

自主的春天已來,但還談不上盛開。

一、集團份額

從市場份額環狀圖看,3月上汽(9.0%)、長安(6.1%)領跑自主品牌,雙雙進入6點區。自主品牌深入外資品牌的核心區,超過通用、現代、日系三大並分庭抗禮,這是前所未有的進步。

吉利(4.8%)、長城(3.7%)則領跑自主第二梯隊,與日系三大、福特展開貼身肉搏。東風、奇瑞、廣汽、比亞迪則將三線外資品牌如PSA甩出了前19名。上汽、長安3月較前2個月份額有微增,而長城、吉利則有微跌。形勢大好,但不能驕傲。

這裡不得不說明一下,因為該份額圖的分類方法在業內少見,

引起不少爭議。通用汽車的工作人員專門找到車聚君,進行了一場友好而專業的探討。他們認為把五菱、寶駿劃入上汽不妥,因為按通用慣例都是放在通用集團的銷量中計算,理由是上汽通用五菱是合資企業,通用汽車占44%股份。

這是有道理的。不過車聚君和小夥伴們經過慎重考慮,決定還是維持原來決定。因為:

▎五菱和寶駿兩個品牌註冊在中國、且主要在中國使用。

五菱在通用入股前就已存在,並作為自主品牌耳熟能詳,如劃為美國品牌估計沒多少人接受。

▎上汽通用五菱確實是合資,但通用股份沒有達到50%;即便像觀致汽車這樣,外方股比達到50%,但觀致現已自稱中國品牌。

▎通用確實提供了大量技術支援,但運營管理、生產製造、銷售管道還是以中方為主。好比上汽也得到了通用的大量技術支持,但我們不會把上汽歸入美系一樣。

▎我們認真徵詢了上汽、上汽通用五菱的多位員工,他們一致認為五菱應劃入自主品牌,特別是五菱員工認為:平時作市場分析時,一直自認為是自主品牌,且只和自主品牌相比。所以,在此和通用汽車說聲抱歉,本圖只提供一種角度的一種思考。

對了,為什麼按中外汽車集團來劃分?這應該是業內首創,最大好處是可以看自主品牌與外資品牌的實力對比,這是中國汽車發展的一條重要軌跡,

也是不少汽車人和讀者關心的。

二、前十企業直條圖

吉利、廣汽、幻速的增速在自主前十中位列前三,而北汽、比亞迪、奇瑞則出現負增長。長城、東風基本持平。春天快過去了,自主們還得加油。

下面,童濟仁汽車評論、駕仕派、車聚網三家新媒體,將對2017年3月排名前十的自主品牌作“盲評”,並匯總成文,給大家一個參考。不求權威,只求用心和犀利。

另,鑒於車聚君在3月另外兩篇《月讀車市》--合資篇、豪華篇中過於囉嗦,被兩個小夥伴吊打了2小時,在此洗心革面,嘗試一下最簡單的評論。

三、自主前十主流車型銷售圖

▎No.1 上汽(SAIC)

▎No.2 長安(Chang'an)

▎No.3 吉利(Geely)

▎No.4 長城(GMW)

▎No.5 東風(DongFeng)

▎No.6 奇瑞(Chery)

▎No.7 廣汽(GAC)

▎No.8 比亞迪(BYD)

▎No.9 北汽(BAIC)

▎No.10 北汽幻速(BAIC Huansu)

車聚小結:

剛剛結束的上海車展,是歷屆顏值最高的一個車展,原因是自主品牌們集體達到了顏值的頂峰。車聚君、童濟仁、駕仕派都有幸和自主的大腕們,面對面的交流過,無論是魏建軍、安慧聰、王曉秋,都讓人感受到平時隔著螢幕感受不到的力量。那是自主品牌自信的力量。

汽車正在變成普通商品,汽車市場也進入泛品牌時代。在20萬之內,品牌的影響力越來越小,大家就是比真刀實槍的產品力。這是自主最痛的時候,也是機會最大的時候,因為合資更痛。馬雲說:今天很殘酷,明天很殘酷,後天很美好。很多人死在了明天的夜裡。車聚君很慶倖生在這個時代,見證中國自主品牌一齊向上。

西子湖畔醉春花,夜雨初霽映芳華。加油吧,自主們。

將對2017年3月排名前十的自主品牌作“盲評”,並匯總成文,給大家一個參考。不求權威,只求用心和犀利。

另,鑒於車聚君在3月另外兩篇《月讀車市》--合資篇、豪華篇中過於囉嗦,被兩個小夥伴吊打了2小時,在此洗心革面,嘗試一下最簡單的評論。

三、自主前十主流車型銷售圖

▎No.1 上汽(SAIC)

▎No.2 長安(Chang'an)

▎No.3 吉利(Geely)

▎No.4 長城(GMW)

▎No.5 東風(DongFeng)

▎No.6 奇瑞(Chery)

▎No.7 廣汽(GAC)

▎No.8 比亞迪(BYD)

▎No.9 北汽(BAIC)

▎No.10 北汽幻速(BAIC Huansu)

車聚小結:

剛剛結束的上海車展,是歷屆顏值最高的一個車展,原因是自主品牌們集體達到了顏值的頂峰。車聚君、童濟仁、駕仕派都有幸和自主的大腕們,面對面的交流過,無論是魏建軍、安慧聰、王曉秋,都讓人感受到平時隔著螢幕感受不到的力量。那是自主品牌自信的力量。

汽車正在變成普通商品,汽車市場也進入泛品牌時代。在20萬之內,品牌的影響力越來越小,大家就是比真刀實槍的產品力。這是自主最痛的時候,也是機會最大的時候,因為合資更痛。馬雲說:今天很殘酷,明天很殘酷,後天很美好。很多人死在了明天的夜裡。車聚君很慶倖生在這個時代,見證中國自主品牌一齊向上。

西子湖畔醉春花,夜雨初霽映芳華。加油吧,自主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