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真駐村 實幫扶 見成效——記赤水市白雲鄉白雲村“第一書記”陳仕鈞

春回大地,萬物復蘇。貴州省赤水市白雲鄉白雲村生態魚養殖場裡,人聲鼎沸,魚躍人歡,許多村民擠在魚塘邊上看稀奇。原來,是駐村幹部陳仕鈞帶著村民在起網收魚,看著網裡魚兒躍得歡,

村民心裡樂開了花。

圖為陳仕鈞(右一)在和群眾一起打撈生態魚

“多虧了陳書記,別看他才40來歲,但很務實,辦法多。” 白雲村貧困戶袁桓友向筆者介紹陳仕鈞給村裡帶來的變化時如數家珍:“修了11公里產業路、10公里硬化路、建了一個集種植蓮藕、荸薺、石斛,

養殖生態魚等為一體的生態農業觀光園……”

陳仕鈞是村裡的“第一書記”,曾是一名空軍地勤部隊士官,退役後到赤水市公安局警保室工作。市委組織部裡選派“第一書記”時,他主動請纓來到省級一類貧困村白雲村任“第一書記”。

“白雲村距赤水城區56公里,全村4個村民組630戶2430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12戶343人,村裡無產業、基礎設施薄弱……育新組貧困戶楊志會,10年前丈夫不幸身亡,

留下3個孩子,孤苦伶仃,建議實施異地搬遷扶貧;貧困戶袁昌維,殘疾人,但身殘志堅,缺資金技術,建議產業扶貧……”這是陳仕鈞駐村後在日記本上所記錄的內容。

12年的部隊生涯,9年警營生活,煉就了陳仕鈞吃苦耐勞精神。駐村後,他穿上雨靴踏著泥路,到貧困戶家中“摸底”,傾聽其所想所思,所急所難,實施了“修路、改水、改廁”等一件又一件實事,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

圖為白雲村三台壩生態農業觀光園規劃圖

“光靠‘輸血式’扶貧,勢必不能長久。要脫貧,發展產業是關鍵!” 陳仕鈞說。育新組三台壩一帶,土地連片,自然生態好,非常適合發展種養殖業。於是,一個“支部+合作社+貧困戶”模式,投資75萬占地65畝,集種植蓮藕、荸薺、石斛,養殖生態魚等為一體的生態農業觀光園應運而生。

專案推進之初,部分群眾寧願土地撂荒,也不願流轉,陳仕鈞不厭其煩一次次去村民家遊說,最終打動了村民……資金不夠,陳仕鈞利用自己人脈四處“化緣”;人手不夠,為趕工期,軍人作風的陳仕鈞赤膊上陣,頂烈日戰酷暑,櫛風沐雨,挖魚塘,澆混凝土,將皮膚曬得黝黑,在農民堆裡,跟農民沒什麼兩樣。

圖為陳仕鈞在澆灌混凝土(資料圖 拍攝於2016年8月)

漸漸地,陳仕鈞人痩了,皮膚變黑了,村民打成了一片,駐村工作思路和村情民意變得清晰起來。

目前,全村每戶貧困戶都有對應的單位、黨員幹部掛幫。生態農業觀光園已初顯成效,吸引了遊客來觀光、採摘、就餐,帶動了鄉村旅遊和村民就近就業;今年新建的11公里產業路、10公里硬化路、150畝經果林等專案工地上,群眾正幹得熱火朝天……

美好的藍圖已繪就,各項目正有序推進中。一年的駐村工作,陳仕鈞已深深愛上白雲這個小山村,更愛上了這裡淳樸的村民,他期待通過自己的努力,讓這個小山村舊貌換新顏。

群眾正幹得熱火朝天……

美好的藍圖已繪就,各項目正有序推進中。一年的駐村工作,陳仕鈞已深深愛上白雲這個小山村,更愛上了這裡淳樸的村民,他期待通過自己的努力,讓這個小山村舊貌換新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