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此人是晚清“帝師”, 清朝滅亡後在外國升起清朝國旗

有這樣一位人,雖是外籍,卻深深的愛著中華民族千年文化。他自英國,曾經在愛丁堡大學和牛津大學進修,主要學的是歷史、英語、法理,可謂是學識廣博。之後通過重重打拼進入英國在華政府機構,

在之後的30年內,踏遍中國大江南北,感受各個地方的風土人情。他就是溥儀最後一位老師,人們都叫他洋帝師。

因為溥儀原來的老師徐世昌要去擔任民國大總統,所以帝師這個位置就空下了。可是皇帝怎麼能沒有師傅呢?後通過李鴻章兒子牽線,

他出任了這個職位,於1919年2月抵達北京,開始了帝師的職業生涯。這一年溥儀14歲,他45歲。因為他淵博的學識,溥儀非常喜歡他,同時也十分尊敬他。通過他,溥儀瞭解到這大千世界的進步,也認識到了自身的不足。那麼為了緊跟時代的步伐,咱們的末代皇帝也是不甘落後啊。他聽從了帝師的教導,剪去了長長的辮子,戴了眼鏡,在宮中按上了電話,騎起了自行車,
這在當時的社會中應該能算時髦了吧。

溥儀還小,對於新鮮事物有著好奇心,世界觀價值觀都還沒有成型,自然聽從老師的教導。可那些個老人們可就不太願意了,有一次他提議溥儀應該搬離紫禁城去住頤和園,內務大臣們差點氣的鼻子都歪了。

到底不是人人都能接受時代的變化啊。

不過這並不會影響溥儀與老師之間的感情,他們幾乎無話不談。在1922年溥儀大婚的時候,親自授予洋帝師“一品頂戴”的官銜,這可是極高的榮譽啊。高興的洋帝師照了相片寄回老家去炫耀呢。不過好景不長,他們的師徒緣分很快就走到了盡頭。

1924年的時候,洋帝師被徹底趕離了溥儀身邊,遣送回了英國。不過洋帝師一直以來都是清政府的維護者,他認為外國侵略者將自己的思想強行注入中國是不對的,中國人通過革命來建立新的社會也是不對的。正確的方法應該是清政府通過君主立憲的辦法重新引導中國前進,不然這千年的優秀文化就會就此停止。所以他1934年重返中國,面見溥儀,
但當時溥儀的情況也不容樂觀,溥儀想讓他留下,但是當他看到溥儀已經對日本人低頭時,他知道自己的想法破滅了,決絕的回到了英國。在外國的大學中傳播中國的文化,由此可見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癡迷。就連他最後的居所,也都充滿中國氣息,甚至還升起了清政府的龍旗。

這樣一位洋人,卻這麼愛著中國的文化,真讓我們感到自豪有慚愧,他還用中文為自己起了名字,他叫莊士敦。

這樣一位洋人,卻這麼愛著中國的文化,真讓我們感到自豪有慚愧,他還用中文為自己起了名字,他叫莊士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