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蘇州拙政園:86版《西遊記》裡那唯一讓唐僧春心萌動過的女兒國

今天繼續自己走過的86版《西遊記》取景地之旅,去江南的蘇州看看吧!

據說,當年86版《西遊記》的拍攝難度一點都不亞於唐僧取經,為了找到那些符合劇組要求的場景,楊潔導演帶領團隊走遍了全國除西藏、青海、寧夏、湖北、臺灣之外的26個省、市、自治區,這些被楊潔導演選中的地方,那些經典的鏡頭,永遠值得我們銘記!

蘇州,是一座典型的園林城市。“小橋、流水、人家”構成了蘇州城這個大園林,蘇州的聞名於世,也正是在於她那些斐聲海內外的古老園林。

初到蘇州,首先映入眼簾的,不是小橋流水的風光,就是矗立在街頭與園林相關的路牌。順著路牌走下去,

你一定就能找到那些聞名遐邇的園林。在蘇州的園林裡,最具代表性的是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和留園,他們並列為蘇州宋、元、明、清的四大園林代表,其實,“走進園林,你也就走進了蘇州”。

在蘇州,楊潔導演為86版的《西遊記》選中了兩個地方,一個是劇中烏雞國的取景地網師園,

另一個就是劇中“女兒國”的取景地,那有著美麗的“亭台軒榭、小橋流水”的拙政園了。

“說什麼王權富貴,怕什麼戒律清規,只願天長地久,與我意中人兒緊相隨......”在女兒國裡,有著沉魚落雁之容的女兒國國王對唐僧一見鍾情了,而唐僧呢,

好像也動了凡心,心猿意馬,春心萌動,這段相見恨晚卻又無疾而終的愛情故事就是在蘇州的拙政園裡拍攝的。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拙政園最初是唐代詩人陸龜蒙的住宅,後來到了明朝嘉靖年間,一個仕途失意的禦史王獻臣歸隱蘇州後買下這裡,

立志作“明代陶淵明”的他借用西晉文人潘岳《閒居賦》中:“築室種樹,逍遙自得,灌園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為政也”,於是將此園取名為“拙政園”,有“樸實之人在自家花園為政”的巧意。當然,也就確立了該園的文化底蘊,就正如魯迅先生所評價的,是“高壓下的風花雪月,苦悶中的閒情逸致。”

不過,園子建成後不久,王獻臣就去世,其子在一夜豪賭中將整座園子輸了出去,後來又數度易主。現在的大部分園林建築,是清咸豐10年該園成為太平天國忠王府花園時重建的,分東、中、西三個獨立的小園。

這組片子,拍攝於2015年1月1日,那年是去蘇州“跨年”的,記得那天淩晨在寒山寺聽著新年的鐘聲“跨”了年,又去吃了“年越面”,回到酒店安頓下來已經接近淩晨兩點了,囫圇地睡了四個多小時,六點過就起床,早餐後就和幾個小夥伴一起出發前往拙政園了......那天是2015年新年第一天,也許是頭一天玩的太嗨了,清晨都還在床上“夢周公”吧,那天早晨,本該人流如織的拙政園卻異常的冷清。那天的天氣卻非常不錯,天很藍,和煦溫暖的陽光灑在身上,感覺很是愜意。

那天,我們帶著淡淡睡意,些許好奇,在新年的第一天,漫步在號稱“華夏四大園林”的拙政園,真是一種從未有過的全新體驗啊,呵呵:)

拙政園的出入口都在東區,這就是拙政園的大門。

走進大門,進入園內,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芙蓉榭,夏天這裡開滿了荷花,冬天卻顯得有些蕭索......

“天泉亭”外的草坪竟然還是老樣子

這裡是中部園區,也是全園精華之所在,園林以水為主,池中堆山,環池佈置堂、榭、亭、軒,基本上延續了明代的格局。

這應該就是中部園區最著名的建築,也是拙政園的主建築遠香堂了。

遠香堂為四面廳,堂名取周敦頤《愛蓮說》中“香遠益清”的名句,水中遍植荷花,因荷得名,是園中賞荷的好地方,可惜現在是冬天,沒有荷花,只有含笑花,呵呵.......

著名的“小飛虹”,蘇州園林中唯一的一座廊橋,橋的南面有小滄浪水閣,橋的北面是香洲......

沿香洲再往西走,走到宜兩亭後,就來到西部園區了。

左上角這個“與誰同坐軒”最為別致,蓋因名自蘇東坡詞“與誰同坐?明月、清風、我”,故名“與誰同坐軒”。小軒依水而建,平面形狀為扇形,又叫做“扇亭”。

在亭子後面山上有一座高大氣派的八角形雙層建築,山上林木茂密,綠草如茵,建築好像浮動於一片翠綠濃蔭之上,因而叫做“浮翠閣”,可惜現在是冬天,這景象看不到了,呵呵。

走出拙政園,不遠處的“忠王府”大門......

這是拙政園隔壁的“蘇州博物館”,貝聿銘大師的傑作.....

博物館牆外,美女淺笑,樹影婆娑,感謝友情出鏡的兩位小夥伴......

最後一片,距離拙政園不遠處的“獅子林”的大門......

不過,園子建成後不久,王獻臣就去世,其子在一夜豪賭中將整座園子輸了出去,後來又數度易主。現在的大部分園林建築,是清咸豐10年該園成為太平天國忠王府花園時重建的,分東、中、西三個獨立的小園。

這組片子,拍攝於2015年1月1日,那年是去蘇州“跨年”的,記得那天淩晨在寒山寺聽著新年的鐘聲“跨”了年,又去吃了“年越面”,回到酒店安頓下來已經接近淩晨兩點了,囫圇地睡了四個多小時,六點過就起床,早餐後就和幾個小夥伴一起出發前往拙政園了......那天是2015年新年第一天,也許是頭一天玩的太嗨了,清晨都還在床上“夢周公”吧,那天早晨,本該人流如織的拙政園卻異常的冷清。那天的天氣卻非常不錯,天很藍,和煦溫暖的陽光灑在身上,感覺很是愜意。

那天,我們帶著淡淡睡意,些許好奇,在新年的第一天,漫步在號稱“華夏四大園林”的拙政園,真是一種從未有過的全新體驗啊,呵呵:)

拙政園的出入口都在東區,這就是拙政園的大門。

走進大門,進入園內,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芙蓉榭,夏天這裡開滿了荷花,冬天卻顯得有些蕭索......

“天泉亭”外的草坪竟然還是老樣子

這裡是中部園區,也是全園精華之所在,園林以水為主,池中堆山,環池佈置堂、榭、亭、軒,基本上延續了明代的格局。

這應該就是中部園區最著名的建築,也是拙政園的主建築遠香堂了。

遠香堂為四面廳,堂名取周敦頤《愛蓮說》中“香遠益清”的名句,水中遍植荷花,因荷得名,是園中賞荷的好地方,可惜現在是冬天,沒有荷花,只有含笑花,呵呵.......

著名的“小飛虹”,蘇州園林中唯一的一座廊橋,橋的南面有小滄浪水閣,橋的北面是香洲......

沿香洲再往西走,走到宜兩亭後,就來到西部園區了。

左上角這個“與誰同坐軒”最為別致,蓋因名自蘇東坡詞“與誰同坐?明月、清風、我”,故名“與誰同坐軒”。小軒依水而建,平面形狀為扇形,又叫做“扇亭”。

在亭子後面山上有一座高大氣派的八角形雙層建築,山上林木茂密,綠草如茵,建築好像浮動於一片翠綠濃蔭之上,因而叫做“浮翠閣”,可惜現在是冬天,這景象看不到了,呵呵。

走出拙政園,不遠處的“忠王府”大門......

這是拙政園隔壁的“蘇州博物館”,貝聿銘大師的傑作.....

博物館牆外,美女淺笑,樹影婆娑,感謝友情出鏡的兩位小夥伴......

最後一片,距離拙政園不遠處的“獅子林”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