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寧跑武裝五,不敢戰鬥三,當過兵的你曾體會過快要窒息的感覺嗎?

部隊有句笑談“寧跑武裝五,不敢戰鬥三”,可見戰鬥三公里在大家心中的“分量”。戴上防毒面具、扛起原木、低姿匍匐爬過鐵絲網。一臉汗、一身泥,一股勁,戰士們咬緊牙關,向著自己的極限挑戰衝刺。

作為戰鬥體能的重要訓練科目,戰鬥三公里把人體極限練到極致,努力實現戰場與平時的無縫對接。

有不少人認為現在軍隊機械化程度高了,還有那麼多高技術武器裝備,士兵應該不練體能了。這是很錯誤的觀念。體能是一切戰鬥力的基礎,
更何況中國處於的世界地位決定了中國的假想敵會是非常強勁的對手。而戰爭對手越強,任何科技化手段就越不可靠,各種機械化運載手段就越有失去功能的可能,體能是支撐士兵完成戰略戰術要求的移動的基礎。

例如在著名的“黑鷹墜落”事件中,

美軍出現了失誤導致其面臨計畫外的情況。最後撤退時美國遊騎兵士兵和部分三角洲特種部隊士兵不得不徒步奔跑數十分鐘回到基地,如果這群士兵平時沒有經過負重行軍訓練,很可能無法生還。

戰爭是生與死的較量,你不可能說當你的步戰車拋錨,

你就放棄這次任務。有人覺得這只是意外情況,但戰爭是敵我雙方的競爭,一方的努力造成另一方的困難,困難不僅僅是意外造成的,還來自對方的行動,絕對不會是小概率。另外一個方面,部隊是必須鍛煉意志的,不能說士兵覺得累就放棄,否則到了戰場上還打什麼仗。讓士兵疲勞,並且在疲勞下繼續完成行動,本身就是訓練的目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