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大豆國儲狂想曲:政策性指引或成關鍵

3月過半,東北大豆市場又是另番局面,種業公司因豆種銷售進度緩慢,

多退市停收,產區基層豆價炒漲主力退走,商品豆外發走貨困難局面顯現,部分地區糧商急於出售庫存,已開始下調商品豆裝車報價,幅度在40-100元/噸,另外下游大型加工廠紛紛下調廠門大豆收購價格,更有甚者近期已經停收觀望後市。與市場現狀背道而馳的是地方直屬庫再次上調大豆收購價格,部分地區直屬庫收購價格上調至4300元/噸,如此異常現象使得市場參與者不由紛紛猜測:國儲或許要拍賣了。
近期市場關於國儲拍賣的消息確實不少,具體拍賣時間、拍賣價格傳的也是有板有眼,消息是否屬實,誰也不敢拍胸脯、打包票。從各方回饋來看,國儲拍賣已成為極大概率事件,國儲豆一旦拍賣我們需要關注什麼?中國糧油資訊網大豆分析師王洪亮認為,國儲豆剩餘總量既定,我們尤其要關注國儲豆的起拍價格,接下來是筆者的一些看法,
與大家分享。

國儲的猜想

2017年國儲豆起拍價格會是多少?現在並不可知,不過市場有板有眼的傳言是“2013年國儲豆起拍價格在3700元/噸”,當然這只是傳言當不得真,不過這個價格很妙,我們倒是可以算筆賬:3700元起拍價格,成交後出庫、升水、短途倒運的費用在200元/噸左右,貿易商運回清選去雜的費用100元/噸左右,加到一起能做商品豆成本總計4000元/噸左右,與目前商品豆市場價格相差100-200元/噸,

正好符合往年國儲豆與現貨商品豆的價格差。

雖然國儲2013年大豆的3700元/噸起拍價只是猜測,但我們可以以這個價格為基準來做假設,如果國儲起拍價格遠低於3700元/噸,以目前東北多數地區餘糧見底狀況來說,各貿易商、加工廠對後市大豆供應缺口預計,國儲豆拍賣成交進度或將大大加快,最後要麼是國儲豆提前出盡,或者剩餘量很少,屆時國家因戰略儲備大豆,

2017年新豆上市時很有可能再次啟動收儲,在市場普遍預計2017年國內大豆產量顯著增加的情況下,有了國儲開庫收購,將會極大支撐市場豆價,那麼因為2017年大豆供應量過剩的擔憂就會減輕許多。

如果國儲2013年大豆起拍價格高於或接近3700元/噸,這個也是筆者比較傾向的猜測,那麼現貨商品豆價格很難受到衝擊,以目前國儲大豆剩餘總量來說,現貨市場因國儲大豆拍賣流入供應或不再短缺,

大豆市場價格也許會平穩過度到新豆上市,這樣一來不僅不會造成豆價忽高忽低的現象,更會為產區即將種植大豆的農戶增強信心,也符合國家鼓勵大豆替代玉米的種植結構調整策略。而接近3700元/噸的拍賣價格,對下游加工廠、油脂公司來說加工成本也低於選擇使用現貨商品豆,這個價格或會使加工廠更加專注生產,減少加工廠參與倒賣的可能。

下表為國儲大豆剩餘總量統計:

2016年國儲大豆統計表
年份收購量(單位:噸)剩餘量(單位:噸)現狀2008年7250售罄2009年3260售罄2010年30802014年基本售出2011年3502012014.5.13-9.302012年88222016.7.15-9.302013年330243.22016.7.15-9.30

國儲拍賣並不是“狼來了”

即便國儲拍賣完全不是筆者猜測的樣子,筆者認為市場也不必有“狼來了”的恐慌,如果國儲拍賣選在4月這個節點,4月到2017年度新季大豆上市足有5個多月的時間,而且國儲拍賣最接近市場商品豆的2013年大豆品質到底怎樣尚未可知,其油脂、蛋白含量的流失以及儲存黴變、紅眼狀況如何也是未知,筆者認為2013年國儲豆流入商品市場,摻兌現貨商品豆使用的可能性較大,而我們目前東北產區市場流通大豆剩餘總量不足2成,即便是摻兌使用,現貨商品豆剩餘量能否使用到新豆下來,筆者是持懷疑態度的。而且:筆者瞭解到,國內大豆加工廠尤其是油脂公司近期紛紛停收大豆,就是等待價格較為低廉的國儲豆,下游蛋白廠也準備參拍2013年蛋白含量相對穩定39.5-40左右的大豆加工使用,這樣一來國儲豆流入市場總量或會遠遠低於2016年,後期商品市場所消耗的還將是東北產區剩餘不多的現貨商品豆,其價格走勢也可想而知。

總之,筆者認為,作為市場參與者更應該理性的對待市場,不要因猜測拍賣價格低而過度恐慌,加劇豆市走上背離供需的道路,從而造成不必要的損失。自2016年12月份各地方直屬庫提價收購支撐市場,到現在國儲拍賣消息傳出,國儲對市場影響力依然巨大,後期國家或將出臺更多指引市場的政策,所以說2017年國產大豆市場政策性指引或將成為主導,而我們努力構造良好有序的市場環境同時,也要對國家給予信心。

(中國糧油資訊網 王洪亮)

下表為國儲大豆剩餘總量統計:

2016年國儲大豆統計表
年份收購量(單位:噸)剩餘量(單位:噸)現狀2008年7250售罄2009年3260售罄2010年30802014年基本售出2011年3502012014.5.13-9.302012年88222016.7.15-9.302013年330243.22016.7.15-9.30

國儲拍賣並不是“狼來了”

即便國儲拍賣完全不是筆者猜測的樣子,筆者認為市場也不必有“狼來了”的恐慌,如果國儲拍賣選在4月這個節點,4月到2017年度新季大豆上市足有5個多月的時間,而且國儲拍賣最接近市場商品豆的2013年大豆品質到底怎樣尚未可知,其油脂、蛋白含量的流失以及儲存黴變、紅眼狀況如何也是未知,筆者認為2013年國儲豆流入商品市場,摻兌現貨商品豆使用的可能性較大,而我們目前東北產區市場流通大豆剩餘總量不足2成,即便是摻兌使用,現貨商品豆剩餘量能否使用到新豆下來,筆者是持懷疑態度的。而且:筆者瞭解到,國內大豆加工廠尤其是油脂公司近期紛紛停收大豆,就是等待價格較為低廉的國儲豆,下游蛋白廠也準備參拍2013年蛋白含量相對穩定39.5-40左右的大豆加工使用,這樣一來國儲豆流入市場總量或會遠遠低於2016年,後期商品市場所消耗的還將是東北產區剩餘不多的現貨商品豆,其價格走勢也可想而知。

總之,筆者認為,作為市場參與者更應該理性的對待市場,不要因猜測拍賣價格低而過度恐慌,加劇豆市走上背離供需的道路,從而造成不必要的損失。自2016年12月份各地方直屬庫提價收購支撐市場,到現在國儲拍賣消息傳出,國儲對市場影響力依然巨大,後期國家或將出臺更多指引市場的政策,所以說2017年國產大豆市場政策性指引或將成為主導,而我們努力構造良好有序的市場環境同時,也要對國家給予信心。

(中國糧油資訊網 王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