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一家華人創辦的生鮮電商明年IPO,他如何破解“燒錢死”魔咒?

千億級別的市場,不足2%的電商滲透率,生鮮電商的創業卻屢戰屢敗。就連eBay、Amazon都做不出彩的美國生鮮市場,一個美籍華人卻先後融資3200萬美元,幹得風生水起,預計還要在2018年IPO。

2016年,融資超2千萬美元的Farmigo暫停了生鮮配送業務,轉頭做CSA軟體;2015年,頗受投資人青睞、年收入5億美元的Good Egg關閉了除三藩市外所有地區的業務;曾紅極一時的Webvan在燒了12億美元後也關門歇業……

近日,國內也出了一份報告,2016-2017年先後有14家生鮮電商企業倒閉。那些沒有倒閉的日子也不好過:全國生鮮電商數量有4000多家,

只有1%盈利、4%持平、88%虧損、剩下的7%則是巨額虧損。

龐大的市場吸引了無數創業者和資本的進入,然而在紮堆兒上演過“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的風雲大戲後,國內外生鮮電商市場的哀鴻一片,甚至形成了這樣的一個共識:不做生鮮等死,做了生鮮找死。

沒有亞馬遜強大的硬體設施,沒有eBay強大的客流資源,徐敏毅和他的70人團隊創建了被稱為生鮮界翻版“eBay+亞馬遜”的GrubMarket。

他說,“生鮮電商關注的不該是‘燒錢’,恰恰應該是被大多數人忽略的‘成本’。”

生鮮電商沒有風投的錢就活不了?

GrubMarket是一個線上生鮮平臺,創始人叫徐敏毅,美籍華人,是一個典型的理工男。

創業之前,徐敏毅就任於Oracle、ebay等公司,做到了工程師副總裁的位子。

2014年夏,徐敏毅辭去矽谷某科技公司副總裁的職位,選擇創業,並且一頭紮進了熙熙攘攘的生鮮電商圈。

GrubMarket創始人徐敏毅

中國生鮮電商燒錢,美國也不例外。曾經火爆一時的Webvan倒閉前燒了12億美元;剛剛融資4億美金的Instacart每送出一單,就要虧損10美元。

徐敏毅顯然並不同意這樣的觀點,他說,“沒有互聯網之前,傳統的生鮮批發商就已經成就了那麼多大富豪,

現在生鮮電商沒有風投的錢就活不下來了?”

於是,他創建了GrubMarket。為了保證運營模式能夠實現盈利,GrubMarket內部對控制成本、物流成本等都有明確量化的概念,比如,在毛利40%的情況下,打包成本一定不能超過8%。

GrubMarket辦公室門口還貼著“每塊錢都重要”的標語。

2014年成立,

2015年進入Y Combinator孵化器,先後拿到3200萬美元的融資,GrubMarket的發展速度非常驚人,從最初每月只有4萬美元的銷售額,到如今每月銷售額達600萬美元。

三無O2O,真正做到輕裝上陣

不同于傳統“倉儲+物流+供應鏈”的生鮮模式,GrubMarket沒有倉庫、沒有庫存、沒有供應鏈,相比亞馬遜這些老牌電商的高資金重投入模式,GrubMarket投入的資金和時間堪稱“羽量級”,可謂真正做到了“輕”裝上陣。

事實上,GrubMarket就連辦公室也非常簡單樸素,完全不像矽谷科技創業公司應有的樣子。

左圖instacart辦公室,左圖GrubMarket辦公室

農場直達餐桌,越過一切中間商

GrubMarket採用了直接與農場合作的直銷模式,將農場與消費者直接連接,剔除了一切因中間商造成的費用損耗。

消費者從網站或App下單,GrubMarket負責收集整理訂單,由農場直采,最後再派送至消費者手中,同時收取15%~20%的服務費,簡單直接。

GrubMarket手機App(ios與Android版本)

比如,在全食超市(美國知名連鎖超市),有機櫻桃賣10美元/磅,實際上超市從農場進貨的批發價是1-2美元,而GrubMarket上販售有機櫻桃售價只有5-6美元,同時給到農場的批發價格可以上漲到3-4美元。

科技優化物流,用大資料縮減成本

作為一個不折不扣的技術男,徐敏毅的團隊也以技術人員為主,占1/2的比例,事實上這樣的配置很少出現在電商公司中,更何況這些人通常都有著不菲的薪資待遇。

那麼,他們都幹什麼?

分析資料,建立模型,優化路線,提升效率,縮減成本。

GrubMarket的配送車

有了這些技術人員對使用者資料的分析判斷,GrubMarket可以做出這樣的預測,比如,洛杉磯4月中旬唐人街區域關於胡蘿蔔、香蕉的訂單會比平時增張70%,這樣GrubMarket的相關人員就可以提前調整物流運力縮短消費者的等待時間了。

GrubMarket的技術團隊還將大資料與GPS地圖等整合起來。物流配送中走哪條路線最快;哪裡發生了交通事故需要避開;配送當天天氣如何,做怎樣的配送設施等等。

總之一句話,用最佳路線將最新鮮的產品最快送到消費者手中。

送貨速度快,成本相對也會因效率提升而下降;消費體驗好,用戶留存率高,相應帶來口碑的傳播和銷售的提升。

調動閒散勞動力,共用思維節省成本

前面提到GrubMarket的團隊成員大概70人左右,這對於一家生鮮配送平臺來說,人員似乎太少了。

關於這一點,GrubMarke很聰明地跟風了時下最火熱的共用經濟,徐敏毅的團隊想到了用城市閒散勞動力來解決這個問題:讓他們兼職送食品。

舉個例子,假如某某社區的某位媽媽在送完小孩上學後,或者小編採訪回來的路上,剛好有點時間,就可以申請成為GrubMarket的編外配送人員,送貨的同時順便賺點兒零花錢。

另外,2016年6月,GrubMarket收購了洛杉磯有機生鮮電商FarmBox,同時也獲得了關於物流配送的新經驗,比如用大卡車替代小車運送貨物,就能夠節省相當一部分人力成本。

不花冤枉錢,獲客成本“小而美”

如今,生鮮電商的拉新大戰愈演愈烈,當一大波商家死在廣告、優惠、補貼上時,下一波商家依然在排隊打廣告。

GrubMarket偏偏就不隨大流,花大錢買廣告拉用戶的事兒統統不幹。一邊看著競爭對手在Facebook和穀歌Adwords上大肆投放硬廣,GrubMarket一邊走著最傳統的電郵推薦口碑路線,用戶基本依賴自然增長,留存率很高,尤其是2B用戶,可以達到90%~95%。最多就是老客戶成功地將GrubMarket推薦給自己的親朋好友後,可以拿到部分傭金獎勵而已。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當競爭對手的獲客成本高達60-70美元/人,GrubMarket只有9-15美元,每月也只有幾百美元的廣告投入,而像Farmigo等同類公司在這方面投入竟達到了幾百萬美元。

對於這樣的使用者增長模式,徐敏毅也非常滿意,“我見到太多的創業公司因為瘋狂燒錢而死去,GrubMarket要持續經營,不能頭腦發熱。”

擴張有規劃,融資錢不能任性亂花

2016年6月,GrubMarket拿到B輪2000萬美元的投資。正常的邏輯是:有錢了,要大舉擴充、大行推廣、招兵買馬blablabla。

但是,拿到2000萬後,徐敏毅卻對外宣佈:GrubMarket要進行戰略收縮,暫停三藩市地區以外的業務。對此,他是這樣解釋的,“我們必須先做好本地加州市場。美國食品市場是一個幾千億美元的市場,電商化比例又相當低,我們做好加州市場都能做到一年幾億美元。”

這也無怪乎,成立三年的GrubMarket,雖然月銷售額從4萬美元做到600萬美元,但整個團隊居然一直保持在70個人左右。

2B市場占70%銷量 穩定量大成本低

目前,GrubMarket有兩大類用戶,一是2C消費者,主要是白領女性;二是2B用戶,大部分是中小型餐館,還有公司餐廳和辦公室水果供應。滿足個人消費者同時,兼顧企業用戶讓GrubMarket收到了意外的驚喜。

自然,企業用戶的利潤要比個人消費者低的多,但是徐敏毅卻認為他們貴在“穩定”,加上西餐菜品本就比較簡單,品類也就200餘種(嗯,中式菜系可麻煩多了),相對個人消費者的來說,無論是打包、分裝成本還是物流、派送成本都低得多。

如今三藩市灣區的300多家餐館以及高科技公司Apple、yelp、Craigslist等員工餐廳都是GrubMarket的用戶,而光企業用戶的銷量就占到GrubMarket總銷量的70%,是GrubMarket實現盈利不可獲缺的重要環節。

預計2017年底,GrubMarket月銷售額將會達到1000萬美元,年銷售額達到1.1億美元,此時公司開始實現盈虧平衡,“這樣發展下去,2018年底,GrubMarket就開始考慮IPO了”。

生鮮電商或贏在“精打細算”

徐敏毅曾說,“在美國創業不像國內擁有大筆熱錢,必須小心翼翼、精打細算、謹慎開銷。”創業三年,GrubMarket一直保持著良好的現金流,不單純依賴外來注資,並且始終堅持著自己的步伐和節奏。

現在,越來越多的公司開始模仿GrubMarket的經營模式,像剛剛完成700萬英鎊A輪融資的英國Farmdrop公司,同樣直接連接B端農產品生產者與C端城市家庭。

在國內外生鮮電商火熱地融資、燒錢、倒閉大戲中,徐敏毅和他的GrubMarket給出了一種新的啟示:對於生鮮電商來說,“燒錢”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精打細算”才是正確的打開方式。

完全不像矽谷科技創業公司應有的樣子。

左圖instacart辦公室,左圖GrubMarket辦公室

農場直達餐桌,越過一切中間商

GrubMarket採用了直接與農場合作的直銷模式,將農場與消費者直接連接,剔除了一切因中間商造成的費用損耗。

消費者從網站或App下單,GrubMarket負責收集整理訂單,由農場直采,最後再派送至消費者手中,同時收取15%~20%的服務費,簡單直接。

GrubMarket手機App(ios與Android版本)

比如,在全食超市(美國知名連鎖超市),有機櫻桃賣10美元/磅,實際上超市從農場進貨的批發價是1-2美元,而GrubMarket上販售有機櫻桃售價只有5-6美元,同時給到農場的批發價格可以上漲到3-4美元。

科技優化物流,用大資料縮減成本

作為一個不折不扣的技術男,徐敏毅的團隊也以技術人員為主,占1/2的比例,事實上這樣的配置很少出現在電商公司中,更何況這些人通常都有著不菲的薪資待遇。

那麼,他們都幹什麼?

分析資料,建立模型,優化路線,提升效率,縮減成本。

GrubMarket的配送車

有了這些技術人員對使用者資料的分析判斷,GrubMarket可以做出這樣的預測,比如,洛杉磯4月中旬唐人街區域關於胡蘿蔔、香蕉的訂單會比平時增張70%,這樣GrubMarket的相關人員就可以提前調整物流運力縮短消費者的等待時間了。

GrubMarket的技術團隊還將大資料與GPS地圖等整合起來。物流配送中走哪條路線最快;哪裡發生了交通事故需要避開;配送當天天氣如何,做怎樣的配送設施等等。

總之一句話,用最佳路線將最新鮮的產品最快送到消費者手中。

送貨速度快,成本相對也會因效率提升而下降;消費體驗好,用戶留存率高,相應帶來口碑的傳播和銷售的提升。

調動閒散勞動力,共用思維節省成本

前面提到GrubMarket的團隊成員大概70人左右,這對於一家生鮮配送平臺來說,人員似乎太少了。

關於這一點,GrubMarke很聰明地跟風了時下最火熱的共用經濟,徐敏毅的團隊想到了用城市閒散勞動力來解決這個問題:讓他們兼職送食品。

舉個例子,假如某某社區的某位媽媽在送完小孩上學後,或者小編採訪回來的路上,剛好有點時間,就可以申請成為GrubMarket的編外配送人員,送貨的同時順便賺點兒零花錢。

另外,2016年6月,GrubMarket收購了洛杉磯有機生鮮電商FarmBox,同時也獲得了關於物流配送的新經驗,比如用大卡車替代小車運送貨物,就能夠節省相當一部分人力成本。

不花冤枉錢,獲客成本“小而美”

如今,生鮮電商的拉新大戰愈演愈烈,當一大波商家死在廣告、優惠、補貼上時,下一波商家依然在排隊打廣告。

GrubMarket偏偏就不隨大流,花大錢買廣告拉用戶的事兒統統不幹。一邊看著競爭對手在Facebook和穀歌Adwords上大肆投放硬廣,GrubMarket一邊走著最傳統的電郵推薦口碑路線,用戶基本依賴自然增長,留存率很高,尤其是2B用戶,可以達到90%~95%。最多就是老客戶成功地將GrubMarket推薦給自己的親朋好友後,可以拿到部分傭金獎勵而已。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當競爭對手的獲客成本高達60-70美元/人,GrubMarket只有9-15美元,每月也只有幾百美元的廣告投入,而像Farmigo等同類公司在這方面投入竟達到了幾百萬美元。

對於這樣的使用者增長模式,徐敏毅也非常滿意,“我見到太多的創業公司因為瘋狂燒錢而死去,GrubMarket要持續經營,不能頭腦發熱。”

擴張有規劃,融資錢不能任性亂花

2016年6月,GrubMarket拿到B輪2000萬美元的投資。正常的邏輯是:有錢了,要大舉擴充、大行推廣、招兵買馬blablabla。

但是,拿到2000萬後,徐敏毅卻對外宣佈:GrubMarket要進行戰略收縮,暫停三藩市地區以外的業務。對此,他是這樣解釋的,“我們必須先做好本地加州市場。美國食品市場是一個幾千億美元的市場,電商化比例又相當低,我們做好加州市場都能做到一年幾億美元。”

這也無怪乎,成立三年的GrubMarket,雖然月銷售額從4萬美元做到600萬美元,但整個團隊居然一直保持在70個人左右。

2B市場占70%銷量 穩定量大成本低

目前,GrubMarket有兩大類用戶,一是2C消費者,主要是白領女性;二是2B用戶,大部分是中小型餐館,還有公司餐廳和辦公室水果供應。滿足個人消費者同時,兼顧企業用戶讓GrubMarket收到了意外的驚喜。

自然,企業用戶的利潤要比個人消費者低的多,但是徐敏毅卻認為他們貴在“穩定”,加上西餐菜品本就比較簡單,品類也就200餘種(嗯,中式菜系可麻煩多了),相對個人消費者的來說,無論是打包、分裝成本還是物流、派送成本都低得多。

如今三藩市灣區的300多家餐館以及高科技公司Apple、yelp、Craigslist等員工餐廳都是GrubMarket的用戶,而光企業用戶的銷量就占到GrubMarket總銷量的70%,是GrubMarket實現盈利不可獲缺的重要環節。

預計2017年底,GrubMarket月銷售額將會達到1000萬美元,年銷售額達到1.1億美元,此時公司開始實現盈虧平衡,“這樣發展下去,2018年底,GrubMarket就開始考慮IPO了”。

生鮮電商或贏在“精打細算”

徐敏毅曾說,“在美國創業不像國內擁有大筆熱錢,必須小心翼翼、精打細算、謹慎開銷。”創業三年,GrubMarket一直保持著良好的現金流,不單純依賴外來注資,並且始終堅持著自己的步伐和節奏。

現在,越來越多的公司開始模仿GrubMarket的經營模式,像剛剛完成700萬英鎊A輪融資的英國Farmdrop公司,同樣直接連接B端農產品生產者與C端城市家庭。

在國內外生鮮電商火熱地融資、燒錢、倒閉大戲中,徐敏毅和他的GrubMarket給出了一種新的啟示:對於生鮮電商來說,“燒錢”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精打細算”才是正確的打開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