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知識青年”鄭小瓊印象:鐵!一塊在流水線上柔弱如泥的鐵

鄭小瓊

近些天,他們都在蹭熱點。我還是算了,不去跟風。

有人相信一夜成名,但是沒有人會知道,一夜成名,功夫在白天。俗話說,臺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

今天,我只說80後“知識青年”鄭小瓊。

當年“上山下鄉”,“知識青年到農村去”需要號召,需要偉人把手一揮!但是,現在“知識青年”不是上山下鄉,而是上城下廠。三十年河東,

三十年河西。於是,“知識青年”鄭小瓊便破土而出。

為什麼把當年的“打工詩人”鄭小瓊叫“知識青年”呢?我想鄭小瓊也符合“知識青年”的幾個基本條件。

一是年輕化。雖然現在有個新標準,說什麼28歲已經是中年了。無論咋說,80後的鄭小瓊在中國詩壇、時代生活中,已經摸爬滾打了這麼多年。鄭小瓊中專畢業後一年多,就進入東莞的流水線求生,萬萬沒有想到,鄭小瓊提前10年就在“深入生活、紮根人民”,鄭小瓊最熟練的,肯定不是詩歌散文,而是她曾經賴以生存的流水線操作技能還有那些鏍絲釘釘帽帽。

二是知識化。鄭小瓊雖然年青,但是具備知識化的特點。鄭小瓊早年畢業于南充衛校。莫看這是個培養護士的中專學校,南充當年幾所中專非同一般。中專,什麼是中專?90年代左右,中專相當於現在的“重本”。初中畢業,成績最好的考中專、次一點的考中師,

再次一點的才考重高,再再次一點的才是普高、職高。著名作家阿來就是中師畢業,這並不能說明他的起點低,反而證明他們是當時的佼佼者。南充的中專當時有南充衛校、南充財貿校、南充工業校,這三所中專除了專業之外,詩歌盛行。學生之間無事就書寫傳閱詩歌,加之曹雷、瘦西鴻等一批詩人不時到學校講座,再加之不少學生經常到南充的南充師院(現西華師範大學)、西南石油學院(現西南石油大學)旁聽,
可以說,有一大批學生就是在那時得到了良好的詩歌培養。

三是專業化。對於一個時代記錄者,鄭小瓊的專業化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寫作技能,鄭小瓊寫散文獲得過“人民文學年度獎”,寫詩,這個就不用說了。另一個方面是瞭解生活。鄭小瓊的專業化還包括對社會熟悉程度的專業化。他在工廠生活了10多年,在流水線上成長的詩人,她身邊一截一截切斷的手指、一個一個走向歧途或者死亡的女工,這些,是任何一個作家跑馬觀花采風都不容易看到的真實生活。鄭小瓊就是從生活最底層走出來的,她是對生活有專業瞭解的詩人。可以這樣說,鄭小瓊的生活經歷,就是中國工業化發展歷程的縮影,鄭小瓊是中國工業化進程中一枚完美的標本。我在一篇文章中說過“鄭小瓊,本來應該成為南充某鄉村醫院的優秀護士,結果在廣東的工廠裡,成長為這個時代的意外收穫”,看來我的說法沒有錯。

四是後發力。鄭小瓊一直在寫作,也一直在關注她當年的鐵皮屋內外的時代。之所以她能進入中國最美甚至最牛期刊之一的《作品》雜誌當編輯,然後年初再榮登副社長寶座,最關鍵的,就是她的後發力。經過多年的歷練,她已經有足夠的能量來把握自己的創作和這個記錄時代的期刊。“打工詩人”雖然這個標籤對鄭小瓊已經不適用了,但是她是一個時代的標誌。中國目前已經從“打工時代”轉型,鄭小瓊又站在一個新的高度來觀察這個轉型的過程。之所以她能當選廣東省人大代表,她代表的不僅僅是打工一族,而是這一段中國歷史。我們相信,“打工記錄”已經不是鄭小瓊的主攻方向了,對於時代進程或者說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鄭小瓊肯定會有新的篇章。

有人把鄭小瓊早期的散文詩歌意象概括成:鐵!一塊在流水線上柔弱如泥的鐵,是這個時代最好的象徵。鄭小瓊所發現和書寫的,好多人都沒有看到。

所以,鄭小瓊是一個標本式的“知識青年”!

再問一句,李春波同學在不在?李春波在哪裡去了?《小芳》應該改一下了,“村裡有個姑娘叫小芳”,是不是應該改成“城裡有個姑娘叫小瓊”?

如有不同意見,請發表!

另一個方面是瞭解生活。鄭小瓊的專業化還包括對社會熟悉程度的專業化。他在工廠生活了10多年,在流水線上成長的詩人,她身邊一截一截切斷的手指、一個一個走向歧途或者死亡的女工,這些,是任何一個作家跑馬觀花采風都不容易看到的真實生活。鄭小瓊就是從生活最底層走出來的,她是對生活有專業瞭解的詩人。可以這樣說,鄭小瓊的生活經歷,就是中國工業化發展歷程的縮影,鄭小瓊是中國工業化進程中一枚完美的標本。我在一篇文章中說過“鄭小瓊,本來應該成為南充某鄉村醫院的優秀護士,結果在廣東的工廠裡,成長為這個時代的意外收穫”,看來我的說法沒有錯。

四是後發力。鄭小瓊一直在寫作,也一直在關注她當年的鐵皮屋內外的時代。之所以她能進入中國最美甚至最牛期刊之一的《作品》雜誌當編輯,然後年初再榮登副社長寶座,最關鍵的,就是她的後發力。經過多年的歷練,她已經有足夠的能量來把握自己的創作和這個記錄時代的期刊。“打工詩人”雖然這個標籤對鄭小瓊已經不適用了,但是她是一個時代的標誌。中國目前已經從“打工時代”轉型,鄭小瓊又站在一個新的高度來觀察這個轉型的過程。之所以她能當選廣東省人大代表,她代表的不僅僅是打工一族,而是這一段中國歷史。我們相信,“打工記錄”已經不是鄭小瓊的主攻方向了,對於時代進程或者說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鄭小瓊肯定會有新的篇章。

有人把鄭小瓊早期的散文詩歌意象概括成:鐵!一塊在流水線上柔弱如泥的鐵,是這個時代最好的象徵。鄭小瓊所發現和書寫的,好多人都沒有看到。

所以,鄭小瓊是一個標本式的“知識青年”!

再問一句,李春波同學在不在?李春波在哪裡去了?《小芳》應該改一下了,“村裡有個姑娘叫小芳”,是不是應該改成“城裡有個姑娘叫小瓊”?

如有不同意見,請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