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成都土著到都江堰一日遊,會去吃什麼?(完美攻略)

本文來自來:十六番 作者:水晶自在山

原文連結:http://wenzhang.16fan.com/a/609333.html

都江堰對於大家相信都已經完全不陌生了,這樣一個人文和自然相結合的著名旅遊城市,我也就不再廢話來介紹了。

今天主要是想跟大家交流一下,

我作為一個成都土著,到都江堰去一日遊的話,會去吃些什麼。

於是趁著如此大好春光明媚,清早驅車直奔都江堰。

張醪糟

專注醪糟蛋100多年的老店

地址:青城山場鎮口藥王孫思邈塑像旁

張醪糟雖然號稱百年老店,其實早年間只不過是一間鄉間小吃店而已,火起來也就是最近幾年,尤其是都江堰馬拉松開始之後更是由於上了組委會的比賽手冊所以紅的是一發不可收拾。張醪糟能夠成為我的心頭好,其核心競爭力就是那一鍋隱藏在蜂窩煤土灶上永遠小火慢熬咕咕嚕嚕翻滾著誘人氣泡,

被老闆拼死守護從不輕易示人的紅糖醬汁了。

先賢有雲:"紅糖熬得好的人,運氣總不會太差。"

眾所周知,

要拯救一個因為沒吃早飯就驅車60多公里從成都趕來而低血糖瀕死的成都土著,最好的辦法就是來一碗紅糖醪糟粉子蛋,如果不行,就來兩碗!

先賢又雲:"如果醪糟粉子做得好,那麼糍粑也一定不差。" 所以是的,忘記你在成都市區吃過的那些所謂"三大炮"吧,那都是異端,來一碗正兒八經的張醪糟的紅糖糍粑吧,記得不要感動地哭著舔碗裡的紅糖醬和黃豆麵。

王記豆花血旺

血管裡流淌的都是肥腸旺子

位址:張醪糟背後

這家也是老店了,當然沒有很厚顏的宣稱多少年,但門口停滿的車已經說明了一切。

店如其名,特色菜已經融合在了店名裡,所以即使你第一次來,最起碼也該知道先點哪兩道菜了吧。這是一家很典型的川西農家菜風格的鄉鎮餐館,給人以親切感的同時性價比不錯,味道很好。

當然,主力肥腸血旺必須登場。

作為一個從小吃肥腸粉長大的成都土著,表示這家的非常血旺真的很適合煮一把紅苕粉進去啊!酸辣爽口,鮮香撲鼻。

另外,他家也深諳大四川涼拌菜核心競爭力的根本——紅油的重要性,所以光看看,估計你已經流口水了!可以試試他家的涼拌雞和白肉,很贊!

當然,在孫思邈塑像周圍,也有很多其他的老字型大小館子,味道其實都很不錯,大家也可以試試的。

例如這家老字型大小的馬煮血:

或者旁邊這家曹大姐鹵雞:

吃完了肥腸血旺,就該啟程前往都江堰市區了,目標灌縣古城。

傅蕎面

只開半天

地址:都江堰灌縣古城井福街

這是一家不太容易吃到的小店,除了煙薰火燎的店招可以告訴你這家店開了不少年頭之外,毫不起眼的瑟縮在街邊。

老闆姓傅,人稱"傅半天",因為他的店只開半天,基本上是中午開門,到下午2、3點就關門了,所以時間不對的話,真的吃不到啊!

傅蕎面的名氣大概不如成都青石橋的崇州佘蕎面(現在已經不在青石橋了,搬到了王府井後面的巷子裡)吧,不過味道卻比現在的佘蕎面要正宗,蕎麥的比例很大,所以面的口感比較澀,蕎麥特有的味道比較濃重,當然愛家視若珍寶,吃不慣的人自然是無福消受,加上老闆調味偏古典,麻辣味比較重,所以見仁見智吧,至少我是非常喜歡的。

龍池小吃店

以背後商業中心命名的鍋貼店

地址:灌縣古城步行街

這家店就在灌縣古城的步行街上,主要就是賣鍋貼和涼粉,叫龍池的原因似乎是因為所在的那片商住樓叫做龍池商業中心,呵呵,這個倒是跟味道沒關係了。當然他家的味道不錯,但是也不是必吃那種,適合走累了正好想吃點東西的朋友。

新繁牛肉豆花

跟趙賣面相愛相殺

地址:灌縣古城楊柳河街67號

這家店嚴格來說不能算是都江堰的本地小吃,因為新繁其實在新都區,但是就都江堰灌縣古城景區裡而言,能有這麼一家味道正宗的新繁牛肉豆花,其實也是很不錯的一件事。

他家最大的特色就是牛肉豆花和黑芝麻水餃,味道都比較古典,老闆是個很有意思的人,特別熱情外向,並且曾經親口告訴我,說是都江堰範圍內,能跟他的黑芝麻水餃相抗衡的,只有趙賣面的小餃子。

鐘鴨子

北街上最閃耀的鴨店

地址:北街47號

又是一家N年的老店,主營鹵菜,特色是鴨子,有鹵鴨和甜皮鴨,還有各種跟鴨子有關的東西。味道很好,基本上你走到北街上就能聞著香味過去了。

趙賣面

拳打鐘水餃的小餃子

地址:灌縣古城楊柳河街菜市場

來都江堰必須吃的一家老字型大小面店,但是,不要吃面,而是吃他家的特色小餃子!小餃子!小餃子!

上帝說:"要有光!"於是有了光,上帝又說:"要有甜辣鮮美的複合醬油拌著紅亮香醇紅油的餃子!"於是有了趙賣面的小餃子!

跟成都市區大名鼎鼎的鐘水餃一樣的全肉餡,跟鐘水餃一樣風格的複合秘制醬油和紅油,跟鐘水餃一樣的根本不捏死的開口餃子,但是趙賣面卻做出了跟鐘水餃完全不一樣的餃子——只有拇指大小的小餃子!並且鐘水餃的餃子皮很薄,而趙賣面的餃子卻是厚厚的面皮,保證咀嚼的爽快,加上每次吃完都想連油湯一併喝掉的調味水準,確實是都江堰最好吃的餃子。(也是前面說過的新繁牛肉豆花老闆心頭永遠的對手)

但跟所有老店的傳統一樣,趙賣面也是有很多八卦的,據當地群眾傳說,原來的老字型大小國營趙賣面垮了之後,現在的趙賣面是被外來人承包的新店,因此並沒有真正掌握老店的核心競爭力。

真正傳承了傳統手藝的老員工現在還有一對老年夫妻,在古城的一條巷子裡開了一家不起眼的小吃店,也是主打特色的小餃子,而由於其手藝源自正宗,所以味道才是真正的傳統老趙賣面風味。

(聲明:本文所引述的當地傳說均來自當地人民街頭巷尾的閒談,本人在此只是引用,對傳說之真假以及由此引起的任何問題絕不負半點責任)

所以,下面來介紹這一家被當地群眾傳說是沒有打趙賣面招牌卻傳承了真正趙賣面風味的小店——鄭記小餃子(地址:曾家巷30號)。

這家店比較隱蔽一點,大家可能需要靠導航才能找到,店面也比較簡陋,但正如先閑有雲:“真的吃貨,敢於直面簡陋的環境,敢於正視偏僻的館子!”

在我大四川範圍內,其實真正的美味總是與簡陋的環境所相伴而生的,正如聖潔的蓮花,卻總開在隱秘艱險的深谷之中一樣。去探索尋覓這隱藏在簡陋環境和深街陋巷裡的美味的過程,才是一個究極吃貨尋找自我的心靈之旅。

經過實地評測,兩家在餃子本身區別並不大,但在調味上卻真的有相當明顯的區別。

眾所周知,這類全肉餡的餃子在成都地區都是採用甜辣鮮香的風味,而拋開餃子本身而言,成敗的關鍵就在於各家的複合醬油和紅油的調製水準了。

鄭記的小餃子在調味上跟趙賣面最大的區別正是所用的複合秘制醬油,趙賣面家雖然醬油是經過精心調製的,但是在碗底還是能找到厚厚一層沉積下來的糖,而鄭記的小餃子的甜味卻完全來源於其採用的醬油,並且可以吃出一股香醇感的同時最後是看不到沉積的糖分的,看來核心科技的掌握真的至關重要啊!

真的吃貨都懂,既然掌握了核心競爭力的複合秘制醬油和紅油,那麼除了餃子,必須吃的就是甜水面了!

他家的油茶和燒麥也都是頗有名氣的。

熊家婆冰粉

都江堰冰粉界扛把子

地址:天乙街159號

冰粉可謂我大四川人民消暑的恩物,所以其實各地都有令人叫絕的冰粉,只不過在都江堰範圍內而言,熊家婆是當仁不讓的扛把子,每次去都江堰我一個人都會喝掉5、6碗。

熊家婆最早是一個擺在成勘院家屬區裡的小攤子,攤主就是“熊家婆”——熊婆婆,而後來熊婆婆年紀大了,其子女又無心經營冰粉攤子,於是熊家婆這個老字型大小據說是傳承給了當年在她的冰粉攤旁邊賣燒烤的一個小老闆,並且進一步做大做強,終於成為了都江堰的冰粉扛把子,甚至在成都市區都有熊家婆的加盟商。

文革蔥蔥卷

山中無老虎的猴子大王

地址:五桂橋街巷內李家院子停車場門口

蔥蔥卷其實根本沒有蔥。

這個夾著蘿蔔絲的東西可以被看作是樂山犍為薄餅的都江堰變形版,二者都是用薄餅夾蘿蔔絲沾甜酸汁吃,但是樂山的犍為薄餅不加辣椒或者芥末,並且會加很多黃豆,而都江堰的蔥蔥卷完全沒有黃豆,並且會加辣椒和芥末。

之所以說文革蔥蔥卷是山中無老虎的猴子大王,是因為最好吃的蔥蔥卷並不是這家,而是一個流動的攤子,完全神出鬼沒的實在沒法介紹具體地點,只能每次拼運氣,所以只好把這家有固定位址且比較好找的先發出來給大家先吃著。

胡家巷袁眼鏡串串

手提串串終成大器

地址:外北街294號

這是我今天吃的最後一家,也算是我們多年來每次到都江堰都會去吃的一家串串,雖然成都市區內好吃的串串非常多,但是都江堰範圍內,味道最古典,菜品質量最高最新鮮,性價比最高的串串非這家莫屬!因為也是一家吃了很多年的老店了,所以跟老闆已經很熟悉,老闆早年也是靠著拴在自行車後座上的蜂窩煤爐子架口鍋賣炸土豆、涼粉和粉條起家的,因為味道好,價格實惠非常受歡迎。後來生意實在太好,於是又新添了一口鍋開始賣手提串串,就這麼一路走來,一直做到現在開了幾家分店了,當然,大部分食客還是會來這家老店吃的。

主要特色一是老闆會給你打特色的醋味沾碟,二是老闆堅持自己熬料,味道是偏古典的中藥味比較重的那種鍋底。恩恩,毛肚和香菜牛肉、野山椒牛肉、片片牛肉、掌中寶、苕粉什麼的一定要吃!

ok,逛吃了一天,吃完收工,準備打道回府去也。

寫在最後:由於老婆大人是在都江堰生活過10多年的,因此我們也是經常到都江堰的,而都江堰的美食其實很多,只不過個人喜好不同,因此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把我們最常去吃的認為比較不錯的先整理一部分出來發給大家看看,以作參考。

- 一個最有人味兒的美食指南 -

商務合作 / 投稿

marketing@5wjs.com / tougao@5wjs.com

店如其名,特色菜已經融合在了店名裡,所以即使你第一次來,最起碼也該知道先點哪兩道菜了吧。這是一家很典型的川西農家菜風格的鄉鎮餐館,給人以親切感的同時性價比不錯,味道很好。

當然,主力肥腸血旺必須登場。

作為一個從小吃肥腸粉長大的成都土著,表示這家的非常血旺真的很適合煮一把紅苕粉進去啊!酸辣爽口,鮮香撲鼻。

另外,他家也深諳大四川涼拌菜核心競爭力的根本——紅油的重要性,所以光看看,估計你已經流口水了!可以試試他家的涼拌雞和白肉,很贊!

當然,在孫思邈塑像周圍,也有很多其他的老字型大小館子,味道其實都很不錯,大家也可以試試的。

例如這家老字型大小的馬煮血:

或者旁邊這家曹大姐鹵雞:

吃完了肥腸血旺,就該啟程前往都江堰市區了,目標灌縣古城。

傅蕎面

只開半天

地址:都江堰灌縣古城井福街

這是一家不太容易吃到的小店,除了煙薰火燎的店招可以告訴你這家店開了不少年頭之外,毫不起眼的瑟縮在街邊。

老闆姓傅,人稱"傅半天",因為他的店只開半天,基本上是中午開門,到下午2、3點就關門了,所以時間不對的話,真的吃不到啊!

傅蕎面的名氣大概不如成都青石橋的崇州佘蕎面(現在已經不在青石橋了,搬到了王府井後面的巷子裡)吧,不過味道卻比現在的佘蕎面要正宗,蕎麥的比例很大,所以面的口感比較澀,蕎麥特有的味道比較濃重,當然愛家視若珍寶,吃不慣的人自然是無福消受,加上老闆調味偏古典,麻辣味比較重,所以見仁見智吧,至少我是非常喜歡的。

龍池小吃店

以背後商業中心命名的鍋貼店

地址:灌縣古城步行街

這家店就在灌縣古城的步行街上,主要就是賣鍋貼和涼粉,叫龍池的原因似乎是因為所在的那片商住樓叫做龍池商業中心,呵呵,這個倒是跟味道沒關係了。當然他家的味道不錯,但是也不是必吃那種,適合走累了正好想吃點東西的朋友。

新繁牛肉豆花

跟趙賣面相愛相殺

地址:灌縣古城楊柳河街67號

這家店嚴格來說不能算是都江堰的本地小吃,因為新繁其實在新都區,但是就都江堰灌縣古城景區裡而言,能有這麼一家味道正宗的新繁牛肉豆花,其實也是很不錯的一件事。

他家最大的特色就是牛肉豆花和黑芝麻水餃,味道都比較古典,老闆是個很有意思的人,特別熱情外向,並且曾經親口告訴我,說是都江堰範圍內,能跟他的黑芝麻水餃相抗衡的,只有趙賣面的小餃子。

鐘鴨子

北街上最閃耀的鴨店

地址:北街47號

又是一家N年的老店,主營鹵菜,特色是鴨子,有鹵鴨和甜皮鴨,還有各種跟鴨子有關的東西。味道很好,基本上你走到北街上就能聞著香味過去了。

趙賣面

拳打鐘水餃的小餃子

地址:灌縣古城楊柳河街菜市場

來都江堰必須吃的一家老字型大小面店,但是,不要吃面,而是吃他家的特色小餃子!小餃子!小餃子!

上帝說:"要有光!"於是有了光,上帝又說:"要有甜辣鮮美的複合醬油拌著紅亮香醇紅油的餃子!"於是有了趙賣面的小餃子!

跟成都市區大名鼎鼎的鐘水餃一樣的全肉餡,跟鐘水餃一樣風格的複合秘制醬油和紅油,跟鐘水餃一樣的根本不捏死的開口餃子,但是趙賣面卻做出了跟鐘水餃完全不一樣的餃子——只有拇指大小的小餃子!並且鐘水餃的餃子皮很薄,而趙賣面的餃子卻是厚厚的面皮,保證咀嚼的爽快,加上每次吃完都想連油湯一併喝掉的調味水準,確實是都江堰最好吃的餃子。(也是前面說過的新繁牛肉豆花老闆心頭永遠的對手)

但跟所有老店的傳統一樣,趙賣面也是有很多八卦的,據當地群眾傳說,原來的老字型大小國營趙賣面垮了之後,現在的趙賣面是被外來人承包的新店,因此並沒有真正掌握老店的核心競爭力。

真正傳承了傳統手藝的老員工現在還有一對老年夫妻,在古城的一條巷子裡開了一家不起眼的小吃店,也是主打特色的小餃子,而由於其手藝源自正宗,所以味道才是真正的傳統老趙賣面風味。

(聲明:本文所引述的當地傳說均來自當地人民街頭巷尾的閒談,本人在此只是引用,對傳說之真假以及由此引起的任何問題絕不負半點責任)

所以,下面來介紹這一家被當地群眾傳說是沒有打趙賣面招牌卻傳承了真正趙賣面風味的小店——鄭記小餃子(地址:曾家巷30號)。

這家店比較隱蔽一點,大家可能需要靠導航才能找到,店面也比較簡陋,但正如先閑有雲:“真的吃貨,敢於直面簡陋的環境,敢於正視偏僻的館子!”

在我大四川範圍內,其實真正的美味總是與簡陋的環境所相伴而生的,正如聖潔的蓮花,卻總開在隱秘艱險的深谷之中一樣。去探索尋覓這隱藏在簡陋環境和深街陋巷裡的美味的過程,才是一個究極吃貨尋找自我的心靈之旅。

經過實地評測,兩家在餃子本身區別並不大,但在調味上卻真的有相當明顯的區別。

眾所周知,這類全肉餡的餃子在成都地區都是採用甜辣鮮香的風味,而拋開餃子本身而言,成敗的關鍵就在於各家的複合醬油和紅油的調製水準了。

鄭記的小餃子在調味上跟趙賣面最大的區別正是所用的複合秘制醬油,趙賣面家雖然醬油是經過精心調製的,但是在碗底還是能找到厚厚一層沉積下來的糖,而鄭記的小餃子的甜味卻完全來源於其採用的醬油,並且可以吃出一股香醇感的同時最後是看不到沉積的糖分的,看來核心科技的掌握真的至關重要啊!

真的吃貨都懂,既然掌握了核心競爭力的複合秘制醬油和紅油,那麼除了餃子,必須吃的就是甜水面了!

他家的油茶和燒麥也都是頗有名氣的。

熊家婆冰粉

都江堰冰粉界扛把子

地址:天乙街159號

冰粉可謂我大四川人民消暑的恩物,所以其實各地都有令人叫絕的冰粉,只不過在都江堰範圍內而言,熊家婆是當仁不讓的扛把子,每次去都江堰我一個人都會喝掉5、6碗。

熊家婆最早是一個擺在成勘院家屬區裡的小攤子,攤主就是“熊家婆”——熊婆婆,而後來熊婆婆年紀大了,其子女又無心經營冰粉攤子,於是熊家婆這個老字型大小據說是傳承給了當年在她的冰粉攤旁邊賣燒烤的一個小老闆,並且進一步做大做強,終於成為了都江堰的冰粉扛把子,甚至在成都市區都有熊家婆的加盟商。

文革蔥蔥卷

山中無老虎的猴子大王

地址:五桂橋街巷內李家院子停車場門口

蔥蔥卷其實根本沒有蔥。

這個夾著蘿蔔絲的東西可以被看作是樂山犍為薄餅的都江堰變形版,二者都是用薄餅夾蘿蔔絲沾甜酸汁吃,但是樂山的犍為薄餅不加辣椒或者芥末,並且會加很多黃豆,而都江堰的蔥蔥卷完全沒有黃豆,並且會加辣椒和芥末。

之所以說文革蔥蔥卷是山中無老虎的猴子大王,是因為最好吃的蔥蔥卷並不是這家,而是一個流動的攤子,完全神出鬼沒的實在沒法介紹具體地點,只能每次拼運氣,所以只好把這家有固定位址且比較好找的先發出來給大家先吃著。

胡家巷袁眼鏡串串

手提串串終成大器

地址:外北街294號

這是我今天吃的最後一家,也算是我們多年來每次到都江堰都會去吃的一家串串,雖然成都市區內好吃的串串非常多,但是都江堰範圍內,味道最古典,菜品質量最高最新鮮,性價比最高的串串非這家莫屬!因為也是一家吃了很多年的老店了,所以跟老闆已經很熟悉,老闆早年也是靠著拴在自行車後座上的蜂窩煤爐子架口鍋賣炸土豆、涼粉和粉條起家的,因為味道好,價格實惠非常受歡迎。後來生意實在太好,於是又新添了一口鍋開始賣手提串串,就這麼一路走來,一直做到現在開了幾家分店了,當然,大部分食客還是會來這家老店吃的。

主要特色一是老闆會給你打特色的醋味沾碟,二是老闆堅持自己熬料,味道是偏古典的中藥味比較重的那種鍋底。恩恩,毛肚和香菜牛肉、野山椒牛肉、片片牛肉、掌中寶、苕粉什麼的一定要吃!

ok,逛吃了一天,吃完收工,準備打道回府去也。

寫在最後:由於老婆大人是在都江堰生活過10多年的,因此我們也是經常到都江堰的,而都江堰的美食其實很多,只不過個人喜好不同,因此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把我們最常去吃的認為比較不錯的先整理一部分出來發給大家看看,以作參考。

- 一個最有人味兒的美食指南 -

商務合作 / 投稿

marketing@5wjs.com / tougao@5wj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