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寶寶不哭不鬧,這就不管了?這可能是得了自閉症(家長需注意)

看著很近,其實很遠,孤獨地在深夜裡閃爍……自閉症寶寶是活在自己世界中的“星星的孩子”。據五彩鹿自閉症研究院最新發佈的2017年《中國自閉症教育康復行業發展狀況報告Ⅱ》顯示,

我國自閉症發生率大約為1%,也就是說至少有超過1000萬的自閉症個體,其中0-14歲的少年兒童數量超過200萬,每年將新增自閉症兒童數量超16萬。

被確診患兒多為中重度

從發現孩子可疑症狀,到投入早期干預,平均每個自閉症兒童,至少要被耽誤1年多的時間。在堪稱“黃金期”的早期干預階段,如此現實令人痛惜。

在醫生大量門診中,最終被確診的自閉症患兒多為中重度。“有的家長說,我孩子在搖籃裡不哭不鬧,真是乖巧。殊不知,這極有可能就是自閉症的表現。”

醫生介紹,自閉症孩子的異常主要表現為語言障礙、社會交往障礙和興趣範圍狹窄、行為模式刻板等。“早期觀察到這些狀況,確實有難度。但其實,小嬰兒在一兩個月的時候就和家人有眼神交流了。

具體來說,父母可以在嬰兒眼前拍手,和他互動,如果孩子不理人,沒有什麼反應,就得引起警惕了。同時,自閉症孩子也是敏感的,有些害怕聲音,有的沉默不語,父母難以聽到孩子的咿咿呀呀。

這是出生不久就有症狀的自閉症孩子,還有1/3的自閉症孩子,在2歲左右時會出現智力倒退,有的孩子上小學甚至中學時才發現自閉症。雖然情況各不相同,但發現越早康復的機會就越大。

美國兒科學會建議,要對所有兒童從出生第9個月起開始全面的身體和精神篩查,這一做法值得借鑒。

社會保障急需提升

不像罹患唐氏綜合征等疾病的孩子,他們在面容上就有一些特殊。相應的,來自社會外界的包容和善意也就更多。

但這對於自閉症患兒和家長來說,情況卻剛好相反。“孩子怎麼這樣沒禮貌啊,家長怎麼教育的?”這是很多自閉症孩子家長經常聽到的話,他們心裡的壓力與難過鮮有人懂。

在講述兄弟真情的美國著名電影《雨人》中,哥哥是一位自閉症患者,同時也是一位有超強記憶力的天才。的確,在自閉症孩子中有相當一部分具有數學、繪畫、音樂等超強天賦。但是,再好的天賦也離不開教育。

正如《雨人》中那句感動萬千觀眾的臺詞:“重要的是,他在哪裡可以得到最好的照顧。”--說出了自閉症患者家屬最深的擔憂。

醫生表示,鍛煉培養自閉症患兒的基本生活能力很關鍵,專業的康復治療和行為矯正也是自閉症患兒最需要的。但這個過程很緩慢,甚至要終生相伴。

醫生說,目前我們國家在盲聾啞患兒的教育保障方面做得很好,甚至是走在世界前列的,但對於自閉症患兒的接納和教育卻落後了。“適齡孩子沒有學校上,成人了沒有庇護性就業,不安的何止家長。”

對此,專家呼籲應以“生命全程”視角,為自閉症患兒提供全方位的社會支持,幫助他們制定適合的人生規劃、干預康復目標,以及融入社會的不同方式,從而減輕家庭和社會的負擔。

但這個過程很緩慢,甚至要終生相伴。

醫生說,目前我們國家在盲聾啞患兒的教育保障方面做得很好,甚至是走在世界前列的,但對於自閉症患兒的接納和教育卻落後了。“適齡孩子沒有學校上,成人了沒有庇護性就業,不安的何止家長。”

對此,專家呼籲應以“生命全程”視角,為自閉症患兒提供全方位的社會支持,幫助他們制定適合的人生規劃、干預康復目標,以及融入社會的不同方式,從而減輕家庭和社會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