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日本人為何又稱鬼子,他們鬼在哪,康熙一句話揭露其劣根性

在如今的抗日劇中,把日本人都叫成小鬼子,也稱為鬼子,這樣叫習慣了大家可能習以為常,其實一開始中國人並不把日本稱為“鬼子”。

把日本人稱為“鬼子”這個叫法,最早是在清朝晚期開始,當時由於清朝閉關鎖國,被西方人用大炮打開國門,讓中國人見到不同國家不同膚色的人。

由於西方人又和我們中國人長的差異很大,有點類似於封建神話中的鬼怪,加上“鬼”這個字代表著邪惡和不好的寓意,西方人本來就是靠武力進入中國的,

因此被稱為“洋鬼子”。

這樣看來“鬼子”一詞最早是用來形容西方人的,西方侵略者兩次打進北京,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在當時無論是朝廷還是百姓,都對西方洋人恨之入骨,“鬼子”這種叫法自然就流傳開了。

到了甲午海戰之後,日本海軍消滅了清朝的北洋艦隊,逼著清朝各地賠款,整個清朝從上到下都恨日本人,原本稱日本人為東洋人,後來就稱為“東洋鬼子”。

後來為了叫的順口,

乾脆直接叫為鬼子。“鬼子”這個叫法流行於“918”之後,一直到抗日勝利, 不過時至今日也依然有人叫日本人為“鬼子”,多半是帶羞辱的意思。

“鬼子”這個稱呼抗戰時期的官方也會這樣叫,如國民黨的《大刀進行曲》中的歌詞,“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這裡的鬼子就專指日本人。

其實抗戰還有對日本還有很多叫法,如“日本鬼子”、“小鬼子”、“小日本鬼子”等,在前面叫一個“小”字,顯示中國人對他們的蔑視。

我們可以發現,在晚清時期,乃至民國初期,侵略過中國的不止日本一個國家,可唯獨稱日本人為“鬼子”,主要還是因為在侵華戰爭中,日本對中國百姓的殘忍殺害,以及種種罪行。

從歷史上看,日本人覬覦中國在明朝時期就有了,

那個時候的日本人被稱為“倭人”,還出了抗倭英雄戚繼光,不過明朝並沒有重視日本人。

反而是清朝的康熙皇帝,這個為稱為“千古一帝”的人,他很重視小日本,並且把日本人看的很透徹,並說這樣一句話。

康熙:“倭子國,反復無常,其人卑賤,不知恩義,

只畏于武力。”主要意思就是日本人反復無常,不懂恩情,只能用武力使其屈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