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寶寶食物過敏後果很嚴重!瞭解這些能讓孩子少受罪

我是兔頭媽媽

welcome

週三針對嬰幼兒“食物過敏,家長該如何應對進行了線上的微課學習,

很多媽媽回饋聽後受益匪淺,對於之前抗敏運動走了很多彎路,沒有真正認知問題。那麼今天我就將課堂內容細分化,總結給大家,便於大家最短時間內學習和收藏。

據美國webmd網站報導,過去二十年來,美國食物過敏患兒的人數足足增加了50%。18歲以下的兒童,約8%對食物過敏,其中有38.7%曾有嚴重的食物過敏反應。食物過敏已經是21世紀最嚴重的公共安全衛生問題之一了,

大家都得重視起來。

常說的食物過敏到底是什麼?

食物過敏的含義

個體的免疫系統對一種或多種通常無害的食物蛋白抗原產生的過度不良反應(食物不耐受)

據研究,在過去十年,食物過敏患兒數量增加一倍,堅果類食品過敏兒童增加了2倍。

由於兒童的免疫系統尚未發育成熟,以及嬰幼兒時胃腸道黏膜的保護功能不夠完善,6歲以下的孩子多對雞蛋、牛奶和大豆等高蛋白食物發生過敏。

找出易過敏真凶

牛奶、雞蛋、大豆、魚、內殼類、蝦、小麥、熱帶水果、花生和堅果等,以上食物最易造成寶寶過敏,媽媽們可要小心給寶寶食用。

食物過敏的信號是什麼

兒童是食物過敏的主要人群,兒童食物過敏症狀多樣,其中皮膚和胃腸道症狀最常見,部分兒童可有嚴重的過敏反應,甚至可能威脅生命。兒童在吃下可疑致敏食物後會出現的,甚至有面部腫脹、氣管收窄、呼吸困難或是抽搐嘔吐、腹痛腹瀉等表現,嚴重的過敏反應絕對不能耽擱,要及時就醫,

會有嚴重的生命危險,因此引起許多關注。

引發過敏的因素有哪些?

引起過敏的因素有很多,例如遺傳、過敏史、剖腹產、太早或太晚引入固體食物,過多攝入維生素等,都是會引起過敏的因素,所以父母在判斷過敏源的時候,一定要多方面考慮。

食物過敏的症狀有什麼?

會出現特應性濕疹(經典濕疹)、嘔吐、鬆散/頻繁的大便、便秘、大便帶血或有粘液、肛周圍發紅、疲勞、蒼白、生長發育不良 、非lgE食物過敏等症狀。

如有以上症狀建議立即就醫,不得馬虎。

世界衛生組織推薦6月齡時添加輔食。但是有的寶寶會在4個月,或者推遲到7個月再添加輔食。這樣的話,可能引起食物過敏。有的家長,總是怕寶寶會缺一些營養,大量地給他們攝入一些維生素,同樣會導致食物過敏。

出疹子就一定是過敏了?

其實不是這樣的。過敏的表現非常多,除了濕疹之外,腹瀉、嘔吐、咳嗽、甚至便秘,還有生長遲緩,等等,這些都有可能是食物過敏造成的。

對於食物過敏,到三歲左右,反應就沒那麼強烈了。但是對於其他症狀,比如說過敏性鼻炎和哮喘,反而是隨著年齡的增加,反應會越來越強烈。而濕疹的反應,隨著年齡的增加,反應越來越小。

並不是只有出疹子才叫過敏,而且並不是孩子對一個東西過敏,他永遠都不能吃。

說到這,我想很多媽媽都會想到一個詞,那就是“食物不耐受”我們知道,有時候吃什麼東西感到不舒服了,可能是對這類食物不耐受,“食物不耐受”與食物過敏是有區別的 。

食物過敏和食物不耐受有什麼區別?

食物不耐受:指人體對食物中的一種成分或代謝產物產生時的非生理性反應,比如有的小孩吃番茄西瓜或者桃子的時候,嘴周、舌頭及頸部出現輕度紅腫,伴有癢疼。產生這種現象是由於食物中的一些酸性物質或酶導致,一般幾個小時過後就會自行緩解。

食物過敏:食物過敏(Food allergy)是免疫機制介導的食物不良反應。當一種食物進入人體,食物的消化降解產物通過胃腸粘膜進入血液,因為過敏的物質(過敏原)刺激血液中肥大細胞產生特意的IGE(蛋白質),當小孩再次吃這種食物時,IGE就會指揮肥大細胞釋放導致過敏的物質——組織胺,從而讓寶寶的皮膚出現癢疼的皮疹、嘔吐、腹瀉等現象,嚴重的會發生哮喘和呼吸困難。

食物過敏與食物不耐受最大的區別是這個反應到底有沒有免疫系統的參與。

食物不耐受的症狀有哪些呢?

食物過敏都屬於食物不良反應,也就是一切由食物攝入引起的不良反應,食物過敏,是由免疫學機制引起的不良反應會出現腹脹、腹痛、腹瀉、瘙癢和皮疹等。

另外,乳糖不耐受的人,經常可以耐受比較少量的奶,或者低糖的乳酪,還有優酪乳。然而,對食物蛋白過敏的人,是一點兒的牛奶都不能耐受的。

易過敏孩子會不會缺營養?

易過敏的孩子,食物被限制,會不會缺營養呢?如果他的飲食是有限制的,並且沒有得到補充,那一定會影響營養的攝入。

有研究資料表明,大概4個食物過敏的孩子,就有一個缺乏營養素。也有研究發現,過敏的孩子會比普通的孩子長得弱小一些。如果是多種食物過敏的孩子,會比單一食物過敏的孩子,生長發育稍微差一些,而且容易出現免疫力低下、容易生病的情況。

過敏寶寶需注意什麼?

明確過敏源的寶寶,在營養管理上,有哪些注意事項?

1、首先要防止過敏反應的發生,一旦發生會給寶寶帶來不適。

2、其次就是在有限制的食物的前提下,要保證營養攝入的最大化。說的再直白一點,就是說能吃的東西、寶寶不過敏的東西一定要吃夠,才能保證營養不缺失。

3、最後就是要堅持長期的觀察和監測(例如寶寶的身高、體重等各方面的發育情況)。

食物過敏的傳統治療法有什麼?

首先能想到的是要採用食物回避的方法。食物回避也是分為兩種:完全回避和部分回避。

在回避一段時間之後,還需要再次引入。一般來說,如果要再次引入這個食物,孩子的過敏反應的強弱不同,回避的時間也不同,一般時間在3~12個月。

美國兒科學會在2000年發佈指南認為,母乳是健康嬰幼兒最好的營養來源,在鼓勵母乳餵養的同時,媽媽需要回避寶寶產生過敏的食物,還需要補充其他的營養素。回避兩周之後,要觀察寶寶的症狀是不是消失了,是不是有好轉。

建議6個月內應純母乳餵養,並盡可能持續到一歲甚至更久。母乳餵養可以明顯減少食物過敏的發生。但對於6個月或者6個月以內的寶寶,如果不能通過母乳餵養,就需要食用配方奶粉。

到底需要食用哪一種呢?需要根據寶寶個體的情況,對各方面臨床資料的收集和分析,然後才能確定。

回避飲食時,家長怎麼做?

孩子需要回避飲食時,家長需要認識哪些問題?

1、所有的孩子,都需要相同的營養素。不是說過敏的寶寶,需要的營養素就比別人要多。

2、家長要明確,具體哪些食物需要回避。是不是一個食物不能吃,它同一類的很多東西也不能吃呢?如果需要回避這個食物,它對哪些營養素攝入有影響,還有它對營養素攝入,有多大影響?

3、有沒有其他的顧慮,比如說餵養困難、咀嚼,還有心理問題等等。

判斷過敏寶寶營養是否充足

如何判斷過敏寶寶的營養是不是充足呢?根絕四個方面判斷。

1、少見生病,說明寶寶的抵抗力比較好。

2、寶寶的發育外形各方面,如頭髮、皮膚,都是發育得較好的。智力水準也在發育良好的範圍內。

3、判讀寶寶的營養狀況是否良好,生長、體重、身高都是在標準範圍內。

4、可以做一些檢查化驗,來確定。

易引起過敏的食物,給寶寶吃還是不吃?

對於食物過敏,最新的治療方法叫耐受性誘導。就是說讓過敏和耐受,處在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中,通過訓練,讓孩子不對這些曾經過敏過的食物,發生反應。

比如,交替飲食,循序漸進,過一段時間給寶寶吃一點點,過一段時間再給寶寶吃一點點。讓他的機體抗敏能力,逐漸提升,接受對這個過敏食物的適應。

一直以來,大多數人都認為,易食物過敏的孩子不應過早接觸致敏食物。然而,延遲輔食添加對健康存在一定程度的潛在傷害,而早期的有選擇性的接觸致敏食物則有明確的益處。最近的證據顯示在嬰幼兒早期即開始接觸一些食物過敏原,可能對食物過敏的發生具有預防作用。

對於食物過敏,最新的治療方法如下:

如果寶寶被診斷確實患了食物過敏症,那麼媽媽們就應該盡可能學習所有有關食物過敏的知識,包括應該避免哪些食物,怎樣判斷過敏反應的前期症狀。

前幾期的微課也做了總結,點擊查看:

還有生長遲緩,等等,這些都有可能是食物過敏造成的。

對於食物過敏,到三歲左右,反應就沒那麼強烈了。但是對於其他症狀,比如說過敏性鼻炎和哮喘,反而是隨著年齡的增加,反應會越來越強烈。而濕疹的反應,隨著年齡的增加,反應越來越小。

並不是只有出疹子才叫過敏,而且並不是孩子對一個東西過敏,他永遠都不能吃。

說到這,我想很多媽媽都會想到一個詞,那就是“食物不耐受”我們知道,有時候吃什麼東西感到不舒服了,可能是對這類食物不耐受,“食物不耐受”與食物過敏是有區別的 。

食物過敏和食物不耐受有什麼區別?

食物不耐受:指人體對食物中的一種成分或代謝產物產生時的非生理性反應,比如有的小孩吃番茄西瓜或者桃子的時候,嘴周、舌頭及頸部出現輕度紅腫,伴有癢疼。產生這種現象是由於食物中的一些酸性物質或酶導致,一般幾個小時過後就會自行緩解。

食物過敏:食物過敏(Food allergy)是免疫機制介導的食物不良反應。當一種食物進入人體,食物的消化降解產物通過胃腸粘膜進入血液,因為過敏的物質(過敏原)刺激血液中肥大細胞產生特意的IGE(蛋白質),當小孩再次吃這種食物時,IGE就會指揮肥大細胞釋放導致過敏的物質——組織胺,從而讓寶寶的皮膚出現癢疼的皮疹、嘔吐、腹瀉等現象,嚴重的會發生哮喘和呼吸困難。

食物過敏與食物不耐受最大的區別是這個反應到底有沒有免疫系統的參與。

食物不耐受的症狀有哪些呢?

食物過敏都屬於食物不良反應,也就是一切由食物攝入引起的不良反應,食物過敏,是由免疫學機制引起的不良反應會出現腹脹、腹痛、腹瀉、瘙癢和皮疹等。

另外,乳糖不耐受的人,經常可以耐受比較少量的奶,或者低糖的乳酪,還有優酪乳。然而,對食物蛋白過敏的人,是一點兒的牛奶都不能耐受的。

易過敏孩子會不會缺營養?

易過敏的孩子,食物被限制,會不會缺營養呢?如果他的飲食是有限制的,並且沒有得到補充,那一定會影響營養的攝入。

有研究資料表明,大概4個食物過敏的孩子,就有一個缺乏營養素。也有研究發現,過敏的孩子會比普通的孩子長得弱小一些。如果是多種食物過敏的孩子,會比單一食物過敏的孩子,生長發育稍微差一些,而且容易出現免疫力低下、容易生病的情況。

過敏寶寶需注意什麼?

明確過敏源的寶寶,在營養管理上,有哪些注意事項?

1、首先要防止過敏反應的發生,一旦發生會給寶寶帶來不適。

2、其次就是在有限制的食物的前提下,要保證營養攝入的最大化。說的再直白一點,就是說能吃的東西、寶寶不過敏的東西一定要吃夠,才能保證營養不缺失。

3、最後就是要堅持長期的觀察和監測(例如寶寶的身高、體重等各方面的發育情況)。

食物過敏的傳統治療法有什麼?

首先能想到的是要採用食物回避的方法。食物回避也是分為兩種:完全回避和部分回避。

在回避一段時間之後,還需要再次引入。一般來說,如果要再次引入這個食物,孩子的過敏反應的強弱不同,回避的時間也不同,一般時間在3~12個月。

美國兒科學會在2000年發佈指南認為,母乳是健康嬰幼兒最好的營養來源,在鼓勵母乳餵養的同時,媽媽需要回避寶寶產生過敏的食物,還需要補充其他的營養素。回避兩周之後,要觀察寶寶的症狀是不是消失了,是不是有好轉。

建議6個月內應純母乳餵養,並盡可能持續到一歲甚至更久。母乳餵養可以明顯減少食物過敏的發生。但對於6個月或者6個月以內的寶寶,如果不能通過母乳餵養,就需要食用配方奶粉。

到底需要食用哪一種呢?需要根據寶寶個體的情況,對各方面臨床資料的收集和分析,然後才能確定。

回避飲食時,家長怎麼做?

孩子需要回避飲食時,家長需要認識哪些問題?

1、所有的孩子,都需要相同的營養素。不是說過敏的寶寶,需要的營養素就比別人要多。

2、家長要明確,具體哪些食物需要回避。是不是一個食物不能吃,它同一類的很多東西也不能吃呢?如果需要回避這個食物,它對哪些營養素攝入有影響,還有它對營養素攝入,有多大影響?

3、有沒有其他的顧慮,比如說餵養困難、咀嚼,還有心理問題等等。

判斷過敏寶寶營養是否充足

如何判斷過敏寶寶的營養是不是充足呢?根絕四個方面判斷。

1、少見生病,說明寶寶的抵抗力比較好。

2、寶寶的發育外形各方面,如頭髮、皮膚,都是發育得較好的。智力水準也在發育良好的範圍內。

3、判讀寶寶的營養狀況是否良好,生長、體重、身高都是在標準範圍內。

4、可以做一些檢查化驗,來確定。

易引起過敏的食物,給寶寶吃還是不吃?

對於食物過敏,最新的治療方法叫耐受性誘導。就是說讓過敏和耐受,處在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中,通過訓練,讓孩子不對這些曾經過敏過的食物,發生反應。

比如,交替飲食,循序漸進,過一段時間給寶寶吃一點點,過一段時間再給寶寶吃一點點。讓他的機體抗敏能力,逐漸提升,接受對這個過敏食物的適應。

一直以來,大多數人都認為,易食物過敏的孩子不應過早接觸致敏食物。然而,延遲輔食添加對健康存在一定程度的潛在傷害,而早期的有選擇性的接觸致敏食物則有明確的益處。最近的證據顯示在嬰幼兒早期即開始接觸一些食物過敏原,可能對食物過敏的發生具有預防作用。

對於食物過敏,最新的治療方法如下:

如果寶寶被診斷確實患了食物過敏症,那麼媽媽們就應該盡可能學習所有有關食物過敏的知識,包括應該避免哪些食物,怎樣判斷過敏反應的前期症狀。

前幾期的微課也做了總結,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