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就算你只認識100個英文單詞,也能聽懂這只英倫搖滾樂隊

他們用音樂記錄時代,我們用文字記錄他們。365天,1000位元獨立音樂人。

——果醬音樂千尋計畫

導語

“音樂就得隨意些。以前那種想法太老套了,幹搖滾就得窮,就得在地下,就得苦大仇深。

現在思維不同了,我們就是希望能讓更多人聽到、接受、喜愛我們的音樂。”——秘密俱樂部

2012年7月6日,北京東城區的方家胡同裡,一支已經成立半年的英倫樂隊正在為他們的第一場演出做最後的準備。

主唱和吉他手忙著接線,貝斯在進行最後的調音,激動得在演出前一晚就開始失眠以至於整夜沒睡的鼓手,調完椅子的高度,深吸一口氣,準備開始這場期待已久的演出。

從兩周前接到消息可以來參加這次演出,他們就天天排練,一直等著這一天。樂隊四個人還把自己的哥們兒都叫上了,連貝斯手的媽媽也來了,足以看出他們對這次首演的重視。

這場活動是英國著名音樂雜誌《Q》和北京的“熱力貓俱樂部”合辦的。活動開始前兩周,

原本安排好的一支樂隊臨時有事突然來不了了,俱樂部老闆立刻想到了之前常去他那裡演出的肖巍,趕緊打電話給他,“你們不是剛組了支叫‘秘密俱樂部’的新樂隊嗎?我這兒有個演出,你們來嗎?”肖巍毫不猶豫就答應了。

樂隊首秀非常成功,這對於秘密俱樂部來說,

不失為一個好的開始。

“就是那次太激動太亢奮了,我底鼓都踩破了。”鼓手小金說起當年的“演出事故”,尷尬地笑了起來。

主唱肖巍則調侃起貝斯手李磊,“你媽一直在那兒坐著,皺著眉頭,之後就再也沒來看過我們演出了”。

而江湖人稱“折弦王”的吉他手陳嶽,那一回倒是沒出什麼么蛾子。要知道以前樂隊排練演出時,他老折弦,“百分之五十都能趕上”,對此陳嶽解釋說“因為當時歌特別快,力度特大,連最粗的6弦都能彈折了”。

正是這四個北京爺們兒組成了這支“秘密俱樂部”樂隊。在他們身上,

“秘密”的氣質倒是難以尋覓,“俱樂部”的趣味倒是不少。

平時他們就互取外號,比如鼓手,因為他老找其他人蹭飯蹭煙,特別雞賊(北京話摳門),加上他姓金,就送他一“雞金”的外號;而吉他手則因彈吉他時總發出鳥一樣的聲音,被叫做“鳥叔”。

樂隊演出的時候也是趣事不斷。變裝主題的演出上,他們就戴爆炸頭假頭套穿女式緊身褲,也會在泳裝主題演出中被慫恿脫掉沙灘褲,結果褲子被人拿走,直接穿著褲衩回家。

而說起當年演出時碰到的諸如踩破鼓、彈斷弦這類的小瑕疵,哥兒幾個也都挺想得開,“年輕嘛,也不在乎,無所謂,繼續演唄”。

這支看似對什麼事兒都滿不在乎的樂隊,玩起音樂來也是盡顯隨意。他們覺得搖滾樂就是玩兒、享受,真實表達自我。

用他們自己的話來說,四個人都是“野路子”,都不是科班出身,也沒有固化的思維模式,只是為了表達情感。成立之初,大家也就是隨便玩玩圖個開心,下班後能找個方式釋放一下,壓根兒就沒想奔著專業走。

而一開始,四個人其實是在不同的樂隊,只不過常一塊兒演出,一來二去也就熟了。

英倫搖滾算是大家的共同話題,他們都特別欣賞英國的浪子樂隊the libertines,也覺得他們四個人非常適合玩英式風格。後來之前的樂隊解散了,大家就走到了一起,成了現在的組合。

因為樂隊四人平時都有各自的工作,一般都是一周排練一回。下了班,找個排練室,主唱先來點旋律,然後鼓手就走個鼓點,貝斯跟進,吉他再加進來,要是好玩好聽就會記錄下來。

等演出的時候再看觀眾的反應和現場的效果,哪裡不合適就回爐重造。比如歌曲這部分律動性差,觀眾互動熱情不高,樂隊就會適當做出調整。

“畢竟現場演出跟在家聽歌是不一樣的,演出時還是想儘量調動觀眾的情緒,增加互動。” 主唱肖巍說。

相比於一味的自我表達,秘密俱樂部更希望能將自己的音樂理念和聽眾相結合,在彰顯自己意願的同時,也能得到更多人的認可。

他們覺得“現在做音樂不比上世紀那個年代,那會兒大家就是死磕,像竇唯他們就是做自己,但現在我們考慮的是音樂好不好聽,觀眾喜不喜歡”。

要是遇上對編曲意見不一的時候,大家解決矛盾的方式也是十分有趣。

他們把樂隊比作一個小公司,觀眾都是消費者,樂隊的大家則各司其職,誰負責的部分誰就有最終決定權,其他人都是建議權,觀眾則是反響權,頗有些民主集中的意思。

作為包攬所有詞曲創作的主唱肖巍,在歌曲的具體表達方式上則擁有拍板決定的權利。樂隊其他幾人甚至調侃說他們都不敢給主唱起外號,“因為樂隊歌什麼的都是他說了算”。

這位自初中起就開始玩樂隊的主唱從不特意寫歌。有時可能是上班坐地鐵的路上突然想到一個旋律,他就會趕緊哼著用手機錄下來,或者平常吃飯時,聽到飯館裡放歌,就會想著怎麼把它這東西放到樂隊自己的歌裡,又或許是醉心于旅行時的風景,希望能記錄當時的美好。

前不久剛發的EP《少年夢》中,《最美的足跡》就是肖巍去蘇格蘭旅行時寫的。當時在曼徹斯特去蘇格蘭的火車上,途中的風景特別美,等到了目的地後,肖巍看到那兒的草原、城堡,一段悠揚的旋律立刻跳入了腦海。

這才有了歌詞:“That is the most beautiful scenery,I have ever seen. There is the limpid lake,just like your eyes. That is the most beautiful scenery, just wanna be with you.”

而另一首在演出時受到觀眾熱捧的《Nancy》,則是樂隊幾個大男孩對於心中女神形象的寄託。肖巍說Nancy不是特指的人,她是活在他們心中的一個姑娘,就是每次演出讓你怦然心動的姑娘,不能直接說出來,就把她取名叫作Nancy。

這些歌都是樂隊真實生活的記錄,他們也在每次演出中把這些真實呈現給觀眾。

雖然樂隊成立初期只能接些週二週三的場子,人少的時候台下甚至只有三四個人,很多還都不是去看演出的,只是在那兒喝酒。但他們覺得“樂隊不在乎這個,你愛幾個人幾個人,我們該怎麼演就怎麼演。就算底下只有一個人,我們也照樣這麼演。線折了也照樣演。”

一場又一場的演出讓他們收穫了很多的認可。漸漸地,秘密俱樂部不再是一個秘密。

他們開始在北京的各個酒吧和live house裡演出,開始走出北京作為音樂節主舞臺的樂隊全國各地跑,開始簽廠牌專業化運作,開始發單曲發EP……今年6月他們還將在全國開十站巡演,明年年初還會發一張收錄10-12首歌的新專輯。

如今,秘密俱樂部正帶著他們歡快動感的旋律和簡單直接的歌詞,用他們的自由和隨意俘虜越來越多人的心,不信,你去聽聽。

關於千尋計畫:果醬音樂將在為期一年的時間裡,挖掘並報導1000位元獨立音樂人。我們準備好了最優質的推廣資源,通過記錄故事、推廣作品的方式,為音樂人的發展助力。

變裝主題的演出上,他們就戴爆炸頭假頭套穿女式緊身褲,也會在泳裝主題演出中被慫恿脫掉沙灘褲,結果褲子被人拿走,直接穿著褲衩回家。

而說起當年演出時碰到的諸如踩破鼓、彈斷弦這類的小瑕疵,哥兒幾個也都挺想得開,“年輕嘛,也不在乎,無所謂,繼續演唄”。

這支看似對什麼事兒都滿不在乎的樂隊,玩起音樂來也是盡顯隨意。他們覺得搖滾樂就是玩兒、享受,真實表達自我。

用他們自己的話來說,四個人都是“野路子”,都不是科班出身,也沒有固化的思維模式,只是為了表達情感。成立之初,大家也就是隨便玩玩圖個開心,下班後能找個方式釋放一下,壓根兒就沒想奔著專業走。

而一開始,四個人其實是在不同的樂隊,只不過常一塊兒演出,一來二去也就熟了。

英倫搖滾算是大家的共同話題,他們都特別欣賞英國的浪子樂隊the libertines,也覺得他們四個人非常適合玩英式風格。後來之前的樂隊解散了,大家就走到了一起,成了現在的組合。

因為樂隊四人平時都有各自的工作,一般都是一周排練一回。下了班,找個排練室,主唱先來點旋律,然後鼓手就走個鼓點,貝斯跟進,吉他再加進來,要是好玩好聽就會記錄下來。

等演出的時候再看觀眾的反應和現場的效果,哪裡不合適就回爐重造。比如歌曲這部分律動性差,觀眾互動熱情不高,樂隊就會適當做出調整。

“畢竟現場演出跟在家聽歌是不一樣的,演出時還是想儘量調動觀眾的情緒,增加互動。” 主唱肖巍說。

相比於一味的自我表達,秘密俱樂部更希望能將自己的音樂理念和聽眾相結合,在彰顯自己意願的同時,也能得到更多人的認可。

他們覺得“現在做音樂不比上世紀那個年代,那會兒大家就是死磕,像竇唯他們就是做自己,但現在我們考慮的是音樂好不好聽,觀眾喜不喜歡”。

要是遇上對編曲意見不一的時候,大家解決矛盾的方式也是十分有趣。

他們把樂隊比作一個小公司,觀眾都是消費者,樂隊的大家則各司其職,誰負責的部分誰就有最終決定權,其他人都是建議權,觀眾則是反響權,頗有些民主集中的意思。

作為包攬所有詞曲創作的主唱肖巍,在歌曲的具體表達方式上則擁有拍板決定的權利。樂隊其他幾人甚至調侃說他們都不敢給主唱起外號,“因為樂隊歌什麼的都是他說了算”。

這位自初中起就開始玩樂隊的主唱從不特意寫歌。有時可能是上班坐地鐵的路上突然想到一個旋律,他就會趕緊哼著用手機錄下來,或者平常吃飯時,聽到飯館裡放歌,就會想著怎麼把它這東西放到樂隊自己的歌裡,又或許是醉心于旅行時的風景,希望能記錄當時的美好。

前不久剛發的EP《少年夢》中,《最美的足跡》就是肖巍去蘇格蘭旅行時寫的。當時在曼徹斯特去蘇格蘭的火車上,途中的風景特別美,等到了目的地後,肖巍看到那兒的草原、城堡,一段悠揚的旋律立刻跳入了腦海。

這才有了歌詞:“That is the most beautiful scenery,I have ever seen. There is the limpid lake,just like your eyes. That is the most beautiful scenery, just wanna be with you.”

而另一首在演出時受到觀眾熱捧的《Nancy》,則是樂隊幾個大男孩對於心中女神形象的寄託。肖巍說Nancy不是特指的人,她是活在他們心中的一個姑娘,就是每次演出讓你怦然心動的姑娘,不能直接說出來,就把她取名叫作Nancy。

這些歌都是樂隊真實生活的記錄,他們也在每次演出中把這些真實呈現給觀眾。

雖然樂隊成立初期只能接些週二週三的場子,人少的時候台下甚至只有三四個人,很多還都不是去看演出的,只是在那兒喝酒。但他們覺得“樂隊不在乎這個,你愛幾個人幾個人,我們該怎麼演就怎麼演。就算底下只有一個人,我們也照樣這麼演。線折了也照樣演。”

一場又一場的演出讓他們收穫了很多的認可。漸漸地,秘密俱樂部不再是一個秘密。

他們開始在北京的各個酒吧和live house裡演出,開始走出北京作為音樂節主舞臺的樂隊全國各地跑,開始簽廠牌專業化運作,開始發單曲發EP……今年6月他們還將在全國開十站巡演,明年年初還會發一張收錄10-12首歌的新專輯。

如今,秘密俱樂部正帶著他們歡快動感的旋律和簡單直接的歌詞,用他們的自由和隨意俘虜越來越多人的心,不信,你去聽聽。

關於千尋計畫:果醬音樂將在為期一年的時間裡,挖掘並報導1000位元獨立音樂人。我們準備好了最優質的推廣資源,通過記錄故事、推廣作品的方式,為音樂人的發展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