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可穿戴設備讓美國運動員的身體資料成為了一座閃閃發亮的金山

此時,比賽已經到了最為緊張的時刻!坐在家中,被電視螢光打亮臉龐的球迷朋友們,

前一秒還在縱情高呼加油,這一秒全部都安靜下來了。往嘴巴裡送爆米花的那只手懸停在了空氣中央,嘴已經張開準備迎接食物卻停在那裡忘記了閉上。原因是電視直播中,「最有價值球員」站在了罰球線上,準備投出對整場比賽最為重要的那一球。

就在此時,每台電視打出字幕,顯示出目前有關這個球員的一系列資料,比如他之前罰球多少次,

多少次命中,他今晚一共累計得了多少分。這些常規資訊大家想必都很熟悉。但大部分人不知道的是:就在球場邊上,這支球隊的教練以及整個團隊也圍繞在一個螢幕周圍,這個螢幕上所顯示出來的資料可完全不是電視上的那一組,他們正在觀察這個運動員的心跳、皮膚溫度、脈搏、一切跟這個球員生理有關的資料,全部即時地傳遞到場下教練組那裡,而能做到這一切,
完全因為球員手腕上所帶著的一款小巧,像表一樣的裝置。

教練團隊相信:有了這樣一塊數位設備,他們可以獲取到最為詳細透明的資料,借此能夠深度掌握這個明星選手身體機能的運作狀況,然後將這樣有價值的資訊轉化成為更加有效的戰略戰術,使得球隊在至關重要的比賽時刻獲得勝出!

在世界範圍內,各式各樣的體育聯盟都開始普遍應用這種可穿戴的生物資料追蹤器。

在某些國家,在公眾區域的大螢幕以及家裡的電視上都可以即時地看到這個運動員的心跳。

但恰恰是對於美國職業籃球聯盟來說,為什麼這樣的設備並沒有普及開來,反倒成為了一件稀罕事兒呢?

其實答案很簡單:美國男子籃球協會中,球員工會的勢力實在太過強大了。這是其他國家任何籃球聯盟中的工會所無法比擬的。在一番討價還價的談判當中,

美國的球員工會很明確的表示:要把這種所謂的「可穿戴設備」移除球場,讓教練和球隊經理碰不到這些有關球員身體的資料。

雖說球隊管理人員都在苦口婆心地勸說球員:這項科技只會幫助你們;甚至於某些球員(包括了一些明星球員)都已經在自己的私人訓練計畫中使用了這樣的資料收集器,但大部分的球員很清楚風險所在:在他們簽署下一賽季的合同時,

有關他們身體的資料很有可能讓他們少拿數百萬美金。

但是,這種阻擋的力量過不了多久就會土崩瓦解,不到幾年的時間,無論是籃球還是其他運動聯盟,都將廣泛地採用這樣的資料收集設備,這種趨勢或者說潮流,將是不可阻擋的。

畢竟,不是說光 NBA 在絞盡腦汁地想著如何推廣可穿戴設備,美國其他職業運動領域,可穿戴設備的重大意義已經開始被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自 2016 年開始,美國職棒大聯盟就開始進行了一些嘗試,聯盟批准了兩款設備。第一款是一種特別定制的袖口,上面配備了專門的感測器設備,旨在更好地掌握投球手胳膊上的壓力變化。第二款是用來追蹤運動員的心跳頻率,皮膚溫度以及睡眠週期的。

在國家足球聯盟中,一些隊伍還在訓練的時候,在運動員的運動衫裡面插入了一些微型晶片,收集類似的資訊;

在 NHL(全國曲棍球協會)中,這種新技術的推行速度相對慢一些,但即便如此,最近也推出了一款運動追蹤設備,這在其他的體育領域其實已經存在了多年了;

在專業運動以外的領域,這種轉變也在發生。目前,已經有好幾家公司的老闆開始選擇擁抱「大資料」,甚至有些公司準備把可穿戴硬體應用到辦公室,這樣就能時刻掌握員工一天都到哪兒去了。

但就是籃球領域,關於可穿戴產品的爭議發生了很多起。這些矛盾的根源是什麼呢?

可穿戴設備將徹底刷新對運動員身價的評估方式

目前,拒絕使用這種生物追蹤器,是被明確地寫在了 NBA 最新出爐的「集體談判協定」中的。這份長達 600 頁的檔明確了聯盟、團隊和球員工會之間的關係。

在有關可穿戴設備的三頁內容裡,可穿戴設備被明確禁止使用在比賽當中,而如果是賽前的訓練,這種使用必須嚴格遵循自願原則,並且指定了 6 家品牌中的一家來提供這樣的服務。任何的團隊如果要求運動員佩戴這種東西,必須書面地寫明你們追蹤的資料到底是什麼,而團隊拿這些資料要來幹什麼。這份書面解釋並不僅僅是給運動員看,還要拿給一個 6 人評判小組裡看。這 6 個人裡面,其中 3 個代表著球員工會,另外 3 個代表著 NBA 聯盟。

最為重要的一點是:這份協議中明白無誤地寫了這樣一段話:「在團隊要求之下所佩戴了這款設備之後,所得到的資料可以用在運動員健康和競技表現,團隊戰略戰術之目的,而資料決不能用在諸如未來運動員協定簽署,轉會等有關的事宜上,在上述有關的領域,它均不得被考慮、使用、討論、借鑒。如果違反,會面臨 25 萬美金的罰款。」

這可以說是讓球員舒了一口氣,他們不用擔心自己的薪資浮動,會有可能因為某個冷冰冰的儀器上面顯示出來的心跳而大幅浮動了。

可穿戴設備的積極作用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運動員以後就高枕無憂,團隊能找到其他的方式來使用這些資料。」發表此觀點的是新罕布夏法學院,專門研究體育競技和生物倫理的教授 Alan Milstein。他認為,這其間最大的潛力價值來自于觀察運動員是如何休息和恢復的。

「對於團隊來說,他們更願意去瞭解年齡逐步走高的運動員場下是如何生活的,他們是如何從比賽當中恢復過來的。通過研究不同的樣本,可穿戴設備中傳輸出來的資料可以用來更好地抵禦疲勞,減少傷痛對競技體育的影響。

生物指標資料會一舉改寫現在的局面。自從 2016 年開始,美國職棒大聯盟跟某家生產特別衣袖的可穿戴公司合作,衣袖上的感測器可以有效地評估投球手運動時的手部壓力。在 2017 年,聯盟最新修訂的集體談判中也進一步推動了生物資料在的使用。

但是,資料真的只跟運動員身體的恢復重建有關嗎?資料背後,更多的陰雲其實浮現在了談判桌的上空。

團隊有可能是為了最終拿下一個比較不錯的價格,故意從裝有感測器的袖口上提取一些看起來不好的資料,又或者,僅憑著資料顯示:他有可能會在接下來的比賽中傷到自己,團隊完全有理由要求這名球員在一個賽季的最後一個月休賽!

要知道,幾個星期的休賽會直接影響到球員下一賽季簽署合約的最終結果!不管他在這個賽季表現的多麼出色,不管他的胳膊是不是真的受傷,不管這個資料在提示風險的時候是否準確,一個「他有可能無法打滿整個賽季」的可能,會嚴重地影響最後談判議價的結果。這怎麼看似乎有利於隊伍而不利於運動員本人。

伊利諾斯大學的法學教授 Michael LeRoy 說道:「當最終薪資的談判不再跟球員場上的表現有關,而是跟某些錯綜複雜、相互關聯的資料有關時,談判桌上的天平明顯就朝著球隊那方傾斜。尤其是資料顯示出某種『相關性』、某種『可能性』。無論從哪個角度看,最終的結果都是有利於球隊而不利於球員。」

從理論上來說,在簽署協定之前,球員也同樣可以利用這個資料來證明自己的價值會很高。但這一切都得等他拿到了這個結果才算數,而團隊的領導往往是第一個知情的人,所以他們可以利用時間上的先後去制定談判策略,從而進一步地加劇了談判天平雙方的不平衡。

所以這對球員來說造成了一次兩難的窘境。一方面,根據球隊管理人員繪聲繪色的描述:「這個可穿戴產品你使用之後,可以幫助你更好地恢復機能,制定更加科學的恢復計畫。」但是另外一方面,球員把資料分享給團隊、聯盟之後,下一賽季的協議上有可能損失幾百萬美金。

但總的說來,隨著技術不斷的進步,越來越多的團隊會從資料層面更加清楚的把握運動員們的身體狀態。而此時,有可能會出現更多的研究專案,比如對運動員大腦的研究是否可以提升他們在場上的即時決策水準?比如是否應該對運動員進行更多基因層面的研究?這裡面涉及到技術上的挑戰,但更多的質疑聲音會來自于倫理道德領域。

而當我們後退一步,望向更加宏大的社會圖景,我們會發現更多的問題會出現。比如:可穿戴設備是否應該被允許進入到辦公領域,讓雇主們更好的掌握員工們的身體和心理狀態?在這樣一個機器註定要搶佔我們工作崗位的未來之中,僅有的員工還需要受到技術的窺伺和監視,勞動者的權益是否能夠保障,這足以讓每個人的心頭浮現出陰雲。

本文來源:theatalantic自 2016 年開始,美國職棒大聯盟就開始進行了一些嘗試,聯盟批准了兩款設備。第一款是一種特別定制的袖口,上面配備了專門的感測器設備,旨在更好地掌握投球手胳膊上的壓力變化。第二款是用來追蹤運動員的心跳頻率,皮膚溫度以及睡眠週期的。

在國家足球聯盟中,一些隊伍還在訓練的時候,在運動員的運動衫裡面插入了一些微型晶片,收集類似的資訊;

在 NHL(全國曲棍球協會)中,這種新技術的推行速度相對慢一些,但即便如此,最近也推出了一款運動追蹤設備,這在其他的體育領域其實已經存在了多年了;

在專業運動以外的領域,這種轉變也在發生。目前,已經有好幾家公司的老闆開始選擇擁抱「大資料」,甚至有些公司準備把可穿戴硬體應用到辦公室,這樣就能時刻掌握員工一天都到哪兒去了。

但就是籃球領域,關於可穿戴產品的爭議發生了很多起。這些矛盾的根源是什麼呢?

可穿戴設備將徹底刷新對運動員身價的評估方式

目前,拒絕使用這種生物追蹤器,是被明確地寫在了 NBA 最新出爐的「集體談判協定」中的。這份長達 600 頁的檔明確了聯盟、團隊和球員工會之間的關係。

在有關可穿戴設備的三頁內容裡,可穿戴設備被明確禁止使用在比賽當中,而如果是賽前的訓練,這種使用必須嚴格遵循自願原則,並且指定了 6 家品牌中的一家來提供這樣的服務。任何的團隊如果要求運動員佩戴這種東西,必須書面地寫明你們追蹤的資料到底是什麼,而團隊拿這些資料要來幹什麼。這份書面解釋並不僅僅是給運動員看,還要拿給一個 6 人評判小組裡看。這 6 個人裡面,其中 3 個代表著球員工會,另外 3 個代表著 NBA 聯盟。

最為重要的一點是:這份協議中明白無誤地寫了這樣一段話:「在團隊要求之下所佩戴了這款設備之後,所得到的資料可以用在運動員健康和競技表現,團隊戰略戰術之目的,而資料決不能用在諸如未來運動員協定簽署,轉會等有關的事宜上,在上述有關的領域,它均不得被考慮、使用、討論、借鑒。如果違反,會面臨 25 萬美金的罰款。」

這可以說是讓球員舒了一口氣,他們不用擔心自己的薪資浮動,會有可能因為某個冷冰冰的儀器上面顯示出來的心跳而大幅浮動了。

可穿戴設備的積極作用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運動員以後就高枕無憂,團隊能找到其他的方式來使用這些資料。」發表此觀點的是新罕布夏法學院,專門研究體育競技和生物倫理的教授 Alan Milstein。他認為,這其間最大的潛力價值來自于觀察運動員是如何休息和恢復的。

「對於團隊來說,他們更願意去瞭解年齡逐步走高的運動員場下是如何生活的,他們是如何從比賽當中恢復過來的。通過研究不同的樣本,可穿戴設備中傳輸出來的資料可以用來更好地抵禦疲勞,減少傷痛對競技體育的影響。

生物指標資料會一舉改寫現在的局面。自從 2016 年開始,美國職棒大聯盟跟某家生產特別衣袖的可穿戴公司合作,衣袖上的感測器可以有效地評估投球手運動時的手部壓力。在 2017 年,聯盟最新修訂的集體談判中也進一步推動了生物資料在的使用。

但是,資料真的只跟運動員身體的恢復重建有關嗎?資料背後,更多的陰雲其實浮現在了談判桌的上空。

團隊有可能是為了最終拿下一個比較不錯的價格,故意從裝有感測器的袖口上提取一些看起來不好的資料,又或者,僅憑著資料顯示:他有可能會在接下來的比賽中傷到自己,團隊完全有理由要求這名球員在一個賽季的最後一個月休賽!

要知道,幾個星期的休賽會直接影響到球員下一賽季簽署合約的最終結果!不管他在這個賽季表現的多麼出色,不管他的胳膊是不是真的受傷,不管這個資料在提示風險的時候是否準確,一個「他有可能無法打滿整個賽季」的可能,會嚴重地影響最後談判議價的結果。這怎麼看似乎有利於隊伍而不利於運動員本人。

伊利諾斯大學的法學教授 Michael LeRoy 說道:「當最終薪資的談判不再跟球員場上的表現有關,而是跟某些錯綜複雜、相互關聯的資料有關時,談判桌上的天平明顯就朝著球隊那方傾斜。尤其是資料顯示出某種『相關性』、某種『可能性』。無論從哪個角度看,最終的結果都是有利於球隊而不利於球員。」

從理論上來說,在簽署協定之前,球員也同樣可以利用這個資料來證明自己的價值會很高。但這一切都得等他拿到了這個結果才算數,而團隊的領導往往是第一個知情的人,所以他們可以利用時間上的先後去制定談判策略,從而進一步地加劇了談判天平雙方的不平衡。

所以這對球員來說造成了一次兩難的窘境。一方面,根據球隊管理人員繪聲繪色的描述:「這個可穿戴產品你使用之後,可以幫助你更好地恢復機能,制定更加科學的恢復計畫。」但是另外一方面,球員把資料分享給團隊、聯盟之後,下一賽季的協議上有可能損失幾百萬美金。

但總的說來,隨著技術不斷的進步,越來越多的團隊會從資料層面更加清楚的把握運動員們的身體狀態。而此時,有可能會出現更多的研究專案,比如對運動員大腦的研究是否可以提升他們在場上的即時決策水準?比如是否應該對運動員進行更多基因層面的研究?這裡面涉及到技術上的挑戰,但更多的質疑聲音會來自于倫理道德領域。

而當我們後退一步,望向更加宏大的社會圖景,我們會發現更多的問題會出現。比如:可穿戴設備是否應該被允許進入到辦公領域,讓雇主們更好的掌握員工們的身體和心理狀態?在這樣一個機器註定要搶佔我們工作崗位的未來之中,僅有的員工還需要受到技術的窺伺和監視,勞動者的權益是否能夠保障,這足以讓每個人的心頭浮現出陰雲。

本文來源:theatalant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