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解密為何你賺不到錢?

今天想先和大家討論一個問題:我們經常聽到技術分析的人說“市場永遠是對的!”

那麼, 市場是否總是“對的”呢?

我先說我的目的,其實想解釋市場不是“非黑即白”,而是模糊的,混沌的,

中庸的。

那我們來分析一下吧:

市場總是“對的”,這句話沒錯! 因為市場是“大量資訊,各類資金,多空觀點”等,在一段時間內深度綜合博弈的結果。所以,雖然一天走勢不能說明什麼,但是當週期拉長,形成了足夠的K線組合,那麼多空力量也就顯現出來,也就形成了一個我們百分百認可的東西—— 趨勢!

那麼,既然趨勢是多空長期綜合博弈的結果,背後必然有他核心的原因。不管什麼原因,

趨勢形成,多空也就定了勝負。

這麼說來,市場趨勢說明一切。你再看多,趨勢向下,意味著你錯了。 你再認為高估值,股價一直再漲,你就是錯的。

想想當年創業板投資者高喊只看“市夢率”,當年的“大爛臭”變為現在的“大藍籌”。

“讓市場說話”,成為了做技術,做題材者的名言。

從這點來說,市場是對的,而且永遠是對的。

從辯證來說,這個永遠不可能錯。 因為“市場永遠是對的”,他有個“週期”概念在裡面,

一旦加入了“一段時間”,那麼你怎麼辯都無法反駁“市場永遠是對的”這句話。

比如大盤這段走勢,A短的時候持續下跌,怎麼辦?

甲說,市場跌了,趕緊跑。 最後他對了。

乙說,市場跌只是暫時的,不用怕。最後市場又回來了。

那麼,到底誰對呢?

從結果來說,

甲乙都沒錯。 但實際上,甲幾乎不會錯!!!

而乙,如果遇到股災,那麼他一次錯誤就是終身的。

所以啊,讓我講課永不犯錯,其實不難。 順勢而為,再加上“上嘴唇碰下嘴唇”,正反都是理。

但是問題來咯:大家有沒有發現,會說,能說,邏輯再對,放到帳戶上,那可就不一定了。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討厭股評家,信口開河你無法反駁,但跟著操作卻錯誤連連。

那麼大家想想,為什麼邏輯對,

講的沒錯,道理夠充足,即使嚴格按照這些理論做,依然並不能成為長期盈利者?

這也是我對自己的要求,講課歸講課,真正體現能力的,是你的帳戶,而不是嘴皮子多牛逼。

講課能力強,那算是百裡挑一。 盈利能力強,那是萬里挑一!

那麼接下來,我繼續聊聊,

為什麼邏輯和理論正確的情況下,帳戶未必賺錢。

市場是對的,市場永遠是對的。

但,他有一個前提條件——市場是有效的。 何為有效? 市場到底是“有效”的還是“無效”的?

所謂有效市場,是指市場走勢可以反映一切資訊。 這也是技術分析三大假設的第一句。

但是,市場有效的前提條件是:

(1)整個市場沒有摩擦,即不存在交易成本。

(2)所有市場參與者都是價格的接受者,而不能主導。

(3)資訊充分溝通,資訊溝通成本為零。

(4)所有參與者同時接受資訊,都是理性的,並追求同一目標。

在現實生活中,這些假設條件是很難成立的:

(1)交易成本。不用說了,國家和券商是穩賺不賠的。

(2)市場不是人人主導,而是大資金(主力)主導。

(3)資訊溝通永遠不可能充分和透明,即使在美國。(想中國劉主席這樣的講話影響市場,那就更明顯了)

(4)人,不可能理性,否則就沒有牛熊市了。同樣,人追求的目標也大相徑庭。有人要發財,有人要增值。

總體說來,市場是無法完全有效的,甚至在一段時間內有效性不高。 這也成為了我們“理論分析”和“現實收益”出現巨大差距的原因。

口若懸河的人未必賺錢,不善言辭的人也可能是牛人。

這樣的話,我們就繼續回到“市場是否永遠是對的”這個話題。

市場既然資訊不充分溝通,可以被資金控制,會被情緒左右,那麼市場就會犯錯。 也就是說:

甲,可以把A段的下跌,當做市場正確走勢來看待,不虧錢。等到上漲時再操作賺錢。

乙,可以把A段的下跌,當做市場非理性偏差來看,利用下跌買入,上漲賣出賺錢。

他們都可以是對的,都可以最終賺錢。 這也是我開場寫的目的,市場並非“非黑即白”,而是模糊的。 拿明天漲跌判斷一個人能強弱,就是個笑話。 而這個笑話,散戶間天天發生。

賺錢也並非順勢而為,也可以利用非理性下跌來盈利。

順勢而為,有他的優勢。 就是安全,可靠,有用,但不一定“有效”。

有他自身的問題:

週期的選擇。 日線右側向上,周線向下怎麼辦? 想要賣的早,看30分鐘。但30分鐘頻率錯誤性卻很高。看周線又太慢。

個股機會的分化。 你看准了大盤,卻賺不到錢,因為個股機會實在太多。當100檔股票右側翹頭,誰漲的最好? 這個問題,市場有效說,是無法給你解答的。

3. 市場震盪的時間,其實是遠超過主升浪的。震盪會大幅降低右側買點的有效性和概率。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回頭看主升浪都分析的頭頭是道,滿足這個指標就漲,符合那個形態就拉,但最終在實戰操作上卻屢遭“調戲”。

隨即失敗者們開始研究心態,覺得是心態不好,導致了自己的套牢和錯失。

好了,不想再寫下去了,懂的人自然會有用,不懂的人,再寫更頭暈。我總結下:

市場是否總是對的? 答案是——市場永遠是對的。

但是市場不總是有效的,因為費用、資訊、操控。

所以,我送大家一句話:

順著市場不會犯錯,利用市場才能賺錢!

資訊溝通成本為零。

(4)所有參與者同時接受資訊,都是理性的,並追求同一目標。

在現實生活中,這些假設條件是很難成立的:

(1)交易成本。不用說了,國家和券商是穩賺不賠的。

(2)市場不是人人主導,而是大資金(主力)主導。

(3)資訊溝通永遠不可能充分和透明,即使在美國。(想中國劉主席這樣的講話影響市場,那就更明顯了)

(4)人,不可能理性,否則就沒有牛熊市了。同樣,人追求的目標也大相徑庭。有人要發財,有人要增值。

總體說來,市場是無法完全有效的,甚至在一段時間內有效性不高。 這也成為了我們“理論分析”和“現實收益”出現巨大差距的原因。

口若懸河的人未必賺錢,不善言辭的人也可能是牛人。

這樣的話,我們就繼續回到“市場是否永遠是對的”這個話題。

市場既然資訊不充分溝通,可以被資金控制,會被情緒左右,那麼市場就會犯錯。 也就是說:

甲,可以把A段的下跌,當做市場正確走勢來看待,不虧錢。等到上漲時再操作賺錢。

乙,可以把A段的下跌,當做市場非理性偏差來看,利用下跌買入,上漲賣出賺錢。

他們都可以是對的,都可以最終賺錢。 這也是我開場寫的目的,市場並非“非黑即白”,而是模糊的。 拿明天漲跌判斷一個人能強弱,就是個笑話。 而這個笑話,散戶間天天發生。

賺錢也並非順勢而為,也可以利用非理性下跌來盈利。

順勢而為,有他的優勢。 就是安全,可靠,有用,但不一定“有效”。

有他自身的問題:

週期的選擇。 日線右側向上,周線向下怎麼辦? 想要賣的早,看30分鐘。但30分鐘頻率錯誤性卻很高。看周線又太慢。

個股機會的分化。 你看准了大盤,卻賺不到錢,因為個股機會實在太多。當100檔股票右側翹頭,誰漲的最好? 這個問題,市場有效說,是無法給你解答的。

3. 市場震盪的時間,其實是遠超過主升浪的。震盪會大幅降低右側買點的有效性和概率。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回頭看主升浪都分析的頭頭是道,滿足這個指標就漲,符合那個形態就拉,但最終在實戰操作上卻屢遭“調戲”。

隨即失敗者們開始研究心態,覺得是心態不好,導致了自己的套牢和錯失。

好了,不想再寫下去了,懂的人自然會有用,不懂的人,再寫更頭暈。我總結下:

市場是否總是對的? 答案是——市場永遠是對的。

但是市場不總是有效的,因為費用、資訊、操控。

所以,我送大家一句話:

順著市場不會犯錯,利用市場才能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