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玻璃、金屬、塑膠、陶瓷機身到底那個最難搞

現如今的手機市場,已經顯然不是一個火拼性價比的時代了,那個小米開創的性價比時代已經過去,我觀察了歷年來開的發佈會,發現各大廠商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發佈會上全部講了機身工藝設計,

比如我們經常能聽到的金屬拉絲,全金屬,陽極氧化,聚碳酸酯等等這些在我們小白看起來非常高大上的專業用語,其實吧這些我們生活中都很常見,只不過不知道它的學名叫什麼而已,那麼我們今天就來講講手機材質的那些事!

材質決定了手機的定位,價格,也往往會延伸出來各種附加設計,所以會對整個手機的使用體驗產生影響,

現在各大廠商的旗艦機可謂是百花齊放,各家都有各家的特色,在定位旗艦的機型上,我們可以看到採用金屬機身的華為P10,採用玻璃機身的小米6,採用陶瓷機身的小米MIX,而市場上主流機型也逐漸普及全金屬機身了,只有少部分千元機還在因為成本的原因使用聚碳酸酯。

玻璃金屬塑膠陶瓷四種材質的優缺點:

首先是金屬:

金屬機身作為這幾年來廠商主力熱推的一個機身設計,

可以說是一個革命性的開拓,近年來包括蘋果、HTC等廠商,普遍採用整塊金屬背板,而大多數機型則會適當使用金屬邊框等設計來提升質感,通常為鋁合金。而在這方面運用的比較好的恐怕就是華為P10了,將金屬的可玩性最大化,推出了近6種配色,多彩外觀,引進時尚,深得年輕人喜愛

優點:

質感出眾:採用金屬外殼的手機通常具有出眾的質感,讓整個設備更為精美、看上去也更加高檔。

散熱效果好:金屬外殼帶來的另一個優點,是金屬相比塑膠本身更容易傳導熱量,這也使得金屬手機不容易發生過熱死機等故障。

缺點:

因為金屬眾所周知的原因:遮罩信號,所以有的廠商會採用天線條的設計,將整個機身劃分為三段,

使得看上去不夠美觀,不過好在現在推出的機子都有了解決方案,巧妙的將天線條沿著手機頂部底部貼合,不在尷尬的橫在當中,一體感更強了。

另外雖說金屬外殼手機的散熱效果更好,但這也是把雙刃劍,因為金屬的導熱性可能會讓手機變得燙手,你們可以腦補下夏天玩遊戲玩到發燙,而且集中在一個部位那是一種什麼感受,冬天剛剛醒來摸到全金屬的冷冰冰的機身又是怎樣的一種感受,

在溫度和材質之間可能無法很好的權衡啊

易劃傷:目前手機金屬外殼通常使用陽極氧化和多色噴漆處理,如果發生物理碰撞,非常容易掉漆;同時,由於鋁合金的硬度較軟,發生磕碰容易留下痕跡。

其次是玻璃:

玻璃設計首次運用在蘋果4上,其採用了雙面玻璃設計,可謂是一個大膽的嘗試,在當時獲得了一致好評,之後三星等大廠也推出了玻璃材質的手機,例如2014年發佈的三星S5,2016年發佈的小米5便是廠商大規模採用3D玻璃的一次嘗試,不過效果可能不是很好,並由於當時工藝有限,產能跟不上,以導致發佈6個月之後才現貨開賣,在今年的小米6上,也使用了玻璃機身,這次可是有備而來啊,因為工藝問題解決了,所以不用擔心搶不到

玻璃機身的優點:

減輕整體的重量,較金屬機身可以輕將近30g,

耐用性上比金屬機身要好,不易產生因磕碰留下的凹槽,由於現在大部分玻璃材質的機子機身都是採用來自康寧大猩猩的玻璃,擁有耐用抗劃傷等特性

缺點:

玻璃還是逃不過易碎的命運,即使是經過強化處理的,終究還是玻璃

設計局限性:由於玻璃往往是平面的(雖然柔性、曲面螢幕已經出現),但就主流而言,玻璃材質並不像塑膠、金屬那樣靈活,可以實現更多設計形式。前一陣子華為榮耀推出了榮耀magic,聲稱採用八曲面玻璃,採用人工智慧作業系統,可是你們看他的外觀,十足的一塊肥皂啊,要知道曲面在做得多下去就真的成了一個圓餅了

指紋收集器

接下來是塑膠:

塑膠這個材質可以說是在整個手機工藝行業是處於一個霸主地位,基本上在15年前大大小小的手機均採用了塑膠機身,近幾年也還有廠商推出,我們習慣的稱之為聚碳酸酯,各位還記得iphone 5c麼,還有魅藍5,這些都是採用聚碳酸酯的機身,聚碳酸酯的好處就是多彩話,多元化,可以提供多種配色,並且成本低廉,實為千元機材質的不錯之選,不過恐怕在後續市場上要見不到了,因為鋪天蓋地的全金屬啊

優點:

不會阻擋信號:塑膠外殼的一大優勢在於不會阻擋信號,所以塑膠手機通常不會出現信號衰減等問題。

成本低:毫無疑問,塑膠外殼手機成為主流的一大原因在於成本較低,廠商能夠獲得更大利潤。

缺點:

質感不佳:相比金屬、玻璃產生的溢價感,塑膠外殼相對來說較為黯淡,即便廠商不斷加入花紋、仿皮革等不同設計項目,但就手感而言依然較為遜色。

散熱效果一般:聚碳酸酯的相對來說是熱量的不良導體,這意味著熱量可能無法及時散去,有可能會影響手機的運行效果新品。

最後來說說陶瓷:

這個是重頭戲,當年的iphone3GS我沒記錯的話是採用的烤瓷工藝,這在當時是一個創新設計,但由於其黑白配色被一致認為非常醜,也就沒有繼續研發下去,蘋果的後續機型再未見到烤瓷工藝,而現在,放眼望去,目前在做陶瓷機身的恐怕只有小米一個廠家,早些時間的時候,小米曾經在自家的小米5上做過嘗試,推出小米5陶瓷尊享版,不過遺憾的是由於陶瓷的材質特殊,燒制十分困難,良品率極低,以至於早期一直缺貨,據說陶瓷版的小米5去年6月就已經停產,放棄了。

在去年年底的時候,小米出了一款概念機型,小米MIX,此機一經推出便軒起了軒然大波,因其超高屏占比,全陶瓷機身引得各大媒體爭相報導,因為當年的工藝還不夠成熟,所以當時此機上市只有十萬台,十分稀有,在二手交易平臺甚至炒出了9999的天價,但反觀今年,小米一改常態,發佈的新機小米6就大批量採用了玻璃機身和陶瓷機身,並且宣稱工藝產能已得到解決,同時又挑戰了一個新的難度:亮銀色,這款通體銀色的機子至今發佈會發佈的時候也就僅僅有十幾台,因為工藝太難,不過小米還是將它做出來了,在這裡也希望亮銀版的小米6可以儘快上市吧!

採用陶瓷材質的優點:

導熱性強,強度高

缺點:

良品率極低

好了,前面寫了四種材質的優缺點,恐怕有網友要問了,這些材質原料成本及後期處理又是多少呢?

陶瓷:

作為新一代工藝,小米MIX選擇僅次於藍寶石硬度的微晶鋯陶瓷作為坯料,經 7 天 1500°C 高溫煆燒,千萬轉的迴圈研磨,每一部都是藝術品級的精工細作。渾厚凝脂,陶瓷的璀璨質感最終在你手中綻放光彩。高達 8.5 莫氏硬度,歷久彌新不用擔心歲月留下磨損的痕跡。據當初雷軍在發佈小米MIX的時候說過,燒制1千次僅有一台的良品率,可謂做的十分艱難

玻璃:

現在運用3D玻璃的機型有很多,大多數還有雙曲面,四曲面,八曲面的機子,3D玻璃能這麼廣泛的運用,多虧的是一項新的技術:OLED,OLED具備有構造簡單、自發光不需背光源、對比度高、厚度薄、視角廣、反應速度快、可用于撓曲性面板、使用溫度範圍廣等優點,當初上市的時候首款搭載OLED屏的是紅米pro,小米在這款機子上做了許多嘗試,因為這款OLED螢幕產能很低,大尺寸OLED螢幕在當時由於技術的不成熟還不足以批量生產,所以一度造成了換一塊螢幕的價格=換一部手機的價格的情況,當然現在有所改善

金屬:

作為大眾化的機身材質,廣泛普及的影響下成本也有所降低,現在的問題就是如何處理好因為金屬機身而帶來的明顯的天線條的問題,三段式設計和一整塊的背板設計是目前的主流,當然也可以將機身顏色和天線條顏色整合融為一體

塑膠:

這個就不用說啦,成本低廉,千元機的極佳選擇,同時配上多彩配色,實為不二之選

下面給大家盤點下各個價位用料最厚道的手機:

千元機價位:

魅藍note5: 這款採用了全金屬一體化機身,同時搭配18W快充,另外還有多種配色,青年良品啊

2000元價位:

小米6:四曲面玻璃/陶瓷機身,驍龍835,6G運存,有亮藍,亮黑,亮白三種顏色可選

3000價位:

華為P10,這款在MWC2017上亮相的華為新旗艦,採用第二代徠卡雙攝,麒麟960,提供了6種配色選擇,要知道在金屬機身上採用6種配色是一件很難的事情,華為可謂是在材質上下足了功夫,不過近期爆出的快閃記憶體門又讓華為陷入了風口浪尖,我也就不多做吐槽了

4000+價位:

在這個價位的都是旗艦機,定位商務機型居多,但是材質呢大多都是金屬,在這裡我推薦的是華為mate9 pro,

跟Mate9同一時期推出的年度旗艦,因為採用了曲面設計,前置指紋,基本上該有的都有了,並且採用的UFS2.0快閃記憶體顆粒,讀取寫入速度都快,實為高端商務人士的不二之選。

總結:

說了這麼多,可以看的出來啊,在材質的選取上各大廠家是下了心思,努力在材質上玩出新花樣,這也印證了開頭所說現在的廠商不在走性價比路線了,開始另闢蹊徑,找特點,找用戶關注點,逐步的開拓創新,依我看,接下來幾年手機材質的發展趨勢肯定是金屬機身占主流,玻璃機身緊跟其後,陶瓷的化需要將其當作工藝品來看待,普及率不會很高,當然還是那句話:買東西,沒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適自己的

例如2014年發佈的三星S5,2016年發佈的小米5便是廠商大規模採用3D玻璃的一次嘗試,不過效果可能不是很好,並由於當時工藝有限,產能跟不上,以導致發佈6個月之後才現貨開賣,在今年的小米6上,也使用了玻璃機身,這次可是有備而來啊,因為工藝問題解決了,所以不用擔心搶不到

玻璃機身的優點:

減輕整體的重量,較金屬機身可以輕將近30g,

耐用性上比金屬機身要好,不易產生因磕碰留下的凹槽,由於現在大部分玻璃材質的機子機身都是採用來自康寧大猩猩的玻璃,擁有耐用抗劃傷等特性

缺點:

玻璃還是逃不過易碎的命運,即使是經過強化處理的,終究還是玻璃

設計局限性:由於玻璃往往是平面的(雖然柔性、曲面螢幕已經出現),但就主流而言,玻璃材質並不像塑膠、金屬那樣靈活,可以實現更多設計形式。前一陣子華為榮耀推出了榮耀magic,聲稱採用八曲面玻璃,採用人工智慧作業系統,可是你們看他的外觀,十足的一塊肥皂啊,要知道曲面在做得多下去就真的成了一個圓餅了

指紋收集器

接下來是塑膠:

塑膠這個材質可以說是在整個手機工藝行業是處於一個霸主地位,基本上在15年前大大小小的手機均採用了塑膠機身,近幾年也還有廠商推出,我們習慣的稱之為聚碳酸酯,各位還記得iphone 5c麼,還有魅藍5,這些都是採用聚碳酸酯的機身,聚碳酸酯的好處就是多彩話,多元化,可以提供多種配色,並且成本低廉,實為千元機材質的不錯之選,不過恐怕在後續市場上要見不到了,因為鋪天蓋地的全金屬啊

優點:

不會阻擋信號:塑膠外殼的一大優勢在於不會阻擋信號,所以塑膠手機通常不會出現信號衰減等問題。

成本低:毫無疑問,塑膠外殼手機成為主流的一大原因在於成本較低,廠商能夠獲得更大利潤。

缺點:

質感不佳:相比金屬、玻璃產生的溢價感,塑膠外殼相對來說較為黯淡,即便廠商不斷加入花紋、仿皮革等不同設計項目,但就手感而言依然較為遜色。

散熱效果一般:聚碳酸酯的相對來說是熱量的不良導體,這意味著熱量可能無法及時散去,有可能會影響手機的運行效果新品。

最後來說說陶瓷:

這個是重頭戲,當年的iphone3GS我沒記錯的話是採用的烤瓷工藝,這在當時是一個創新設計,但由於其黑白配色被一致認為非常醜,也就沒有繼續研發下去,蘋果的後續機型再未見到烤瓷工藝,而現在,放眼望去,目前在做陶瓷機身的恐怕只有小米一個廠家,早些時間的時候,小米曾經在自家的小米5上做過嘗試,推出小米5陶瓷尊享版,不過遺憾的是由於陶瓷的材質特殊,燒制十分困難,良品率極低,以至於早期一直缺貨,據說陶瓷版的小米5去年6月就已經停產,放棄了。

在去年年底的時候,小米出了一款概念機型,小米MIX,此機一經推出便軒起了軒然大波,因其超高屏占比,全陶瓷機身引得各大媒體爭相報導,因為當年的工藝還不夠成熟,所以當時此機上市只有十萬台,十分稀有,在二手交易平臺甚至炒出了9999的天價,但反觀今年,小米一改常態,發佈的新機小米6就大批量採用了玻璃機身和陶瓷機身,並且宣稱工藝產能已得到解決,同時又挑戰了一個新的難度:亮銀色,這款通體銀色的機子至今發佈會發佈的時候也就僅僅有十幾台,因為工藝太難,不過小米還是將它做出來了,在這裡也希望亮銀版的小米6可以儘快上市吧!

採用陶瓷材質的優點:

導熱性強,強度高

缺點:

良品率極低

好了,前面寫了四種材質的優缺點,恐怕有網友要問了,這些材質原料成本及後期處理又是多少呢?

陶瓷:

作為新一代工藝,小米MIX選擇僅次於藍寶石硬度的微晶鋯陶瓷作為坯料,經 7 天 1500°C 高溫煆燒,千萬轉的迴圈研磨,每一部都是藝術品級的精工細作。渾厚凝脂,陶瓷的璀璨質感最終在你手中綻放光彩。高達 8.5 莫氏硬度,歷久彌新不用擔心歲月留下磨損的痕跡。據當初雷軍在發佈小米MIX的時候說過,燒制1千次僅有一台的良品率,可謂做的十分艱難

玻璃:

現在運用3D玻璃的機型有很多,大多數還有雙曲面,四曲面,八曲面的機子,3D玻璃能這麼廣泛的運用,多虧的是一項新的技術:OLED,OLED具備有構造簡單、自發光不需背光源、對比度高、厚度薄、視角廣、反應速度快、可用于撓曲性面板、使用溫度範圍廣等優點,當初上市的時候首款搭載OLED屏的是紅米pro,小米在這款機子上做了許多嘗試,因為這款OLED螢幕產能很低,大尺寸OLED螢幕在當時由於技術的不成熟還不足以批量生產,所以一度造成了換一塊螢幕的價格=換一部手機的價格的情況,當然現在有所改善

金屬:

作為大眾化的機身材質,廣泛普及的影響下成本也有所降低,現在的問題就是如何處理好因為金屬機身而帶來的明顯的天線條的問題,三段式設計和一整塊的背板設計是目前的主流,當然也可以將機身顏色和天線條顏色整合融為一體

塑膠:

這個就不用說啦,成本低廉,千元機的極佳選擇,同時配上多彩配色,實為不二之選

下面給大家盤點下各個價位用料最厚道的手機:

千元機價位:

魅藍note5: 這款採用了全金屬一體化機身,同時搭配18W快充,另外還有多種配色,青年良品啊

2000元價位:

小米6:四曲面玻璃/陶瓷機身,驍龍835,6G運存,有亮藍,亮黑,亮白三種顏色可選

3000價位:

華為P10,這款在MWC2017上亮相的華為新旗艦,採用第二代徠卡雙攝,麒麟960,提供了6種配色選擇,要知道在金屬機身上採用6種配色是一件很難的事情,華為可謂是在材質上下足了功夫,不過近期爆出的快閃記憶體門又讓華為陷入了風口浪尖,我也就不多做吐槽了

4000+價位:

在這個價位的都是旗艦機,定位商務機型居多,但是材質呢大多都是金屬,在這裡我推薦的是華為mate9 pro,

跟Mate9同一時期推出的年度旗艦,因為採用了曲面設計,前置指紋,基本上該有的都有了,並且採用的UFS2.0快閃記憶體顆粒,讀取寫入速度都快,實為高端商務人士的不二之選。

總結:

說了這麼多,可以看的出來啊,在材質的選取上各大廠家是下了心思,努力在材質上玩出新花樣,這也印證了開頭所說現在的廠商不在走性價比路線了,開始另闢蹊徑,找特點,找用戶關注點,逐步的開拓創新,依我看,接下來幾年手機材質的發展趨勢肯定是金屬機身占主流,玻璃機身緊跟其後,陶瓷的化需要將其當作工藝品來看待,普及率不會很高,當然還是那句話:買東西,沒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適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