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最後一位鐵帽子王:與和珅齊名,僅滙豐銀行存款就有兩百萬兩白銀

在清朝兩百多年的歷史中,有兩位非常有名的貪官,

一位是和珅,抄家抄出了8億兩白銀;另一位是慶親王奕劻。相比家喻戶曉的大貪官和珅,慶親王奕劻的名氣就要小得多。雖然名氣小,但是不代表奕劻貪污就少。溥儀曾評價,“受袁世凱的錢,勸太后讓國,大清二百多年的天下,斷送在奕劻手裡。”

愛新覺羅·奕劻,1838年生,滿洲鑲藍旗人。他是乾隆第十七子永璘之孫,光緒皇帝的皇叔。1884年,慈禧太后罷免恭親王奕,原來沒有實權的奕劻因緣得接任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

主持外交,並進封慶郡王。次年設立海軍衙門,受命會同醇親王奕譞辦理海軍事務。

1894年慈禧太后六十大壽時,奕劻被封為慶親王,1908年又被封為鐵帽子王,他是清朝最後一位鐵帽子王。辛亥革命期間,奕劻擔任了六個月時間的首任內閣總理大臣,

也正是這六個月決定了清朝最後的命運。1912年末代皇帝溥儀退位之後,奕劻遷居在天津,並在這裡生活了人生的最後六年,1917年1月29日病死寓中,終年79歲。

前面說過奕劻貪污,那麼他究竟貪污了多少銀子呢?1911年英國著名報紙《泰晤士報》刊發了《慶親王外傳》的文章,

在這篇文章中爆出,“慶親王僅在滙豐銀行一地的存款,就達到200萬兩之巨。有清一代,奕劻之貪,與和珅不相上下。兩人同為領班軍機,和珅之貪,清室由盛而衰。奕劻之貪,清季之亂局幾不可收拾。”

那麼奕劻貪污的這些銀子都來源自哪裡呢?據資料顯示,所有賄賂奕劻的人當中袁世凱是出手最闊綽的。1902年,領班軍機榮祿病重,袁世凱預計奕劻將繼任,

於是就下屬持銀十萬兩相贈。

據說當時奕劻看到這些銀子時假意推辭,但是在袁世凱手下的勸說下,最終還是收了。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袁世凱投其所好,而且還是“月有月規,節有節規,年有年規”。不僅如此,奕劻還通過賣官來斂財,當時凡是到奕劻門下求官者,

自然要獻上大把銀兩,而且須交現金。

據最後的統計,在清朝即將滅亡之際奕劻通過受賄索賄聚斂的各種財務折合白銀億兩以上。這是一個極其驚人的數字,要知道當時清朝一年的財政收入不過8000多萬兩。1912年2月12日,清廷接受優待條件,溥儀正式宣佈退位,於是就有了文章開頭溥儀的那句評價,“以理內政,則內政無不荒;以理外交,則外交無不敗。奕劻于皇族中,固斷送滿清之第一罪人矣。”

溥儀正式宣佈退位,於是就有了文章開頭溥儀的那句評價,“以理內政,則內政無不荒;以理外交,則外交無不敗。奕劻于皇族中,固斷送滿清之第一罪人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