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史上最牛風險投資:給秦王戴綠帽,任國相滅東周,兒子成秦始皇!

投資秦國王孫

俗話說“隔行如隔山”,現代社會,從一個行業轉到另一個行業,需要高度的智慧和膽識。古往今來,總有一些人能做到這一點,呂不韋就是其中的一個。

呂不韋很早就成為擁有千金身價的大商人。

和今日大富豪一樣,財富累積到了一定的程度,就需要考慮如何投資,呂不韋也在考慮這個問題。有一天,他見到了在趙國邯鄲做人質的秦王孫---子楚,馬上認識到這是個好投資。

當時秦昭王年齡已不小,子楚雖為秦太子安國君之子,

可惜安國君有二十多個兒子,子楚既非老大,也不是裡面最有能力的,按理說,這並不是最佳投資。但呂不韋畢竟是商人,懂得如何包裝產品。

呂不韋謀劃好策略之後,便去見子楚。他委婉地跟子楚說自己可以讓他當上秦王,子楚心領神會,於是兩個人進一步細談。呂不韋便告訴子楚,要想從眾多公子中脫穎而出,需要好名聲,同時要搞定他父親的寵妃華陽夫人。

子楚也許幻想過自己能成為太子,但從沒人指點出如此詳盡的計策,當即對呂不韋叩頭下拜。

呂不韋馬上給了子楚五百鎰黃金,讓他廣結賓客;同時又拿出五百鎰黃金購買名貴珠寶,帶到秦國送給華陽夫人,說是子楚孝敬的,同時肉麻地訴說子楚對華陽夫人是如何的尊敬。把華陽夫人哄高興了以後,他又從利害角度出發,告訴她不能一輩子憑藉美貌受寵,要培植自己的勢力,

若讓子楚做太子,華陽就等同擁有了日後的後臺。華陽夫人被說服了。

美人出馬,效果果然不同,安國君很快就答應讓子楚做繼承人。子楚成為繼承人之後,地位馬上不同。安國君和華陽夫人不斷送禮給子楚,而呂不韋也被聘請為子楚的師傅。呂不韋確實是個好老師,他知道華陽夫人原是楚國人,就讓子楚回國時穿著楚國的衣服;子楚原名叫異人,子楚這個名字也是因此而來。

接下來的時間,呂不韋和子楚只是等待時局變化。

給未來秦王戴綠帽

呂不韋尚在邯鄲時十分喜歡一名歌女,人在旅途難免寂寞,他不久就和這名歌女同居。子楚和呂不韋經常往來,無意中看到這名歌女,一見傾心,馬上就向呂不韋討要。

當時權貴之間互送歌女是十分常見的。不過讓呂不韋不舍的是,他知道這名歌女已懷了自己的孩子,而且他為子楚立了這麼大的功勞,

投資還沒兌現,就得繼續追加,尤其付出的還是自己喜歡的女人。呂不韋心裡生氣,但想到自己已投資了那麼多錢財,還沒撈到好處,若惹惱了子楚,一切就如同拋入大海。於是不得不把歌女送給子楚。

這名歌女也很聰明,知道跟著子楚,自己的前途會更光明,便隱瞞了懷孕的事實跟了子楚,後來孩子生下來,是個兒子。母以子貴,子楚便立她為夫人。子楚不計較孩子是否足月,大概也因為有了兒子,對鞏固繼位有好處。

生下來的孩子取名叫政,他就是日後統一六國的秦始皇。

後來秦國圍攻邯鄲,趙國欲殺子楚報復,呂不韋用六百斤黃金賄賂趙國官員,子楚逃回秦國,把嬴政和夫人留在趙國。六年後秦昭王去世,安國君登上王位三天就死了,於是子楚繼為秦王。呂不韋成為秦國的相國,投資終於得到了回報,還讓自己的兒子成為了秦國的儲君。

封為“文信侯”掌管朝政

子楚繼位以後,呂不韋不但掌握了朝政,還被封為“文信侯”,對比當初投資給子楚的金錢來說,獲利巨大。從治國的角度來說,呂不韋也做得十分出色。

首先,他為了保證投資,讓子楚坐穩了繼承人位子,秦國因此避免了王位紛爭;莊襄王死後,在他的努力下,秦國也沒有出現什麼動盪。

在他掌握秦國權力的時候,對秦國內部各派勢力間的平衡處理得當,顯示了呂不韋出色的管理手腕。同時,呂不韋也善於識人。蔡澤、王齔、蒙騖等老輩相繼被他引出為官,為秦國的發展竭力;對於青年才俊,李斯、甘羅也是由呂不韋親自提拔,李斯對秦國統一的功勞自不待言,甘羅更是後世的傳奇人物。

管仲寫下了《管子》,而呂不韋則組織大量人才,一同編寫了《呂氏春秋》,內容含括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各個方面。

因為這番努力,在呂不韋當政時期,東周覆滅,天下再無周天子共主。秦國不斷奪取魏、趙、韓三國土地,新建立上黨、太原以及東郡三個大郡,讓魏、趙、韓徹底失去地理上的優勢,邊界逼近魏都大樑,領土直接與齊國接壤。在此期間,東方五國曾兩次合縱攻秦,皆遭瓦解,就此徹底失去抗秦的信心。

*素材整理自網路

自己的前途會更光明,便隱瞞了懷孕的事實跟了子楚,後來孩子生下來,是個兒子。母以子貴,子楚便立她為夫人。子楚不計較孩子是否足月,大概也因為有了兒子,對鞏固繼位有好處。

生下來的孩子取名叫政,他就是日後統一六國的秦始皇。

後來秦國圍攻邯鄲,趙國欲殺子楚報復,呂不韋用六百斤黃金賄賂趙國官員,子楚逃回秦國,把嬴政和夫人留在趙國。六年後秦昭王去世,安國君登上王位三天就死了,於是子楚繼為秦王。呂不韋成為秦國的相國,投資終於得到了回報,還讓自己的兒子成為了秦國的儲君。

封為“文信侯”掌管朝政

子楚繼位以後,呂不韋不但掌握了朝政,還被封為“文信侯”,對比當初投資給子楚的金錢來說,獲利巨大。從治國的角度來說,呂不韋也做得十分出色。

首先,他為了保證投資,讓子楚坐穩了繼承人位子,秦國因此避免了王位紛爭;莊襄王死後,在他的努力下,秦國也沒有出現什麼動盪。

在他掌握秦國權力的時候,對秦國內部各派勢力間的平衡處理得當,顯示了呂不韋出色的管理手腕。同時,呂不韋也善於識人。蔡澤、王齔、蒙騖等老輩相繼被他引出為官,為秦國的發展竭力;對於青年才俊,李斯、甘羅也是由呂不韋親自提拔,李斯對秦國統一的功勞自不待言,甘羅更是後世的傳奇人物。

管仲寫下了《管子》,而呂不韋則組織大量人才,一同編寫了《呂氏春秋》,內容含括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各個方面。

因為這番努力,在呂不韋當政時期,東周覆滅,天下再無周天子共主。秦國不斷奪取魏、趙、韓三國土地,新建立上黨、太原以及東郡三個大郡,讓魏、趙、韓徹底失去地理上的優勢,邊界逼近魏都大樑,領土直接與齊國接壤。在此期間,東方五國曾兩次合縱攻秦,皆遭瓦解,就此徹底失去抗秦的信心。

*素材整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