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河南省人口最少的省轄市,總人口不到80萬!

河南,古稱中原,省會鄭州,簡稱“豫”,因歷史上大部分位於黃河以南,故名河南。河南是中華民族與華夏文明的發源地,歷史上先後有20多個朝代建都或遷都河南,中國八大古都河南有四個,

即十三朝古都洛陽、八朝古都開封、七朝古都安陽、夏商古都鄭州。截至2016年底,河南省共有18個省轄市。其中,就濟源市來說,人口不到80萬,是河南省人口最少、面積最小的省轄市。

首先,濟源位於河南省黃河以北地區,北隔太行山與山西晉城相接,

西距王屋山與山西運城接攘,南臨黃河與河南洛陽毗鄰,東與華北平原焦作相連。截至2014年,濟源市面積達1931平方公里,人口約為72.4萬人。如果和河南省最大的省轄市南陽市比起來,濟源市的人口大約為南陽市的1/14,面積大約為南陽市的1/13。對於濟源市來說,歷史悠久,得名于濟水,是濟水的發源地,並且是愚公移山故事的發源地。

早在大禹治水時期,將天下劃分為古九州,濟源地區屬於豫州、冀州的交界地區。到了夏朝第六代君主少康在位時,曾遷都原,即今濟源市區西北部火車站一帶。周武王姬發建立西周後,濟源一帶有原、樊、向、蘇、單等諸侯國。春秋時期,濟源一帶先屬鄭國,後屬晉國。其中,就晉國大將先軫來說,因采邑在原(今河南濟源西北),

又稱原軫。在晉國爭霸過程中,先軫以中軍主將的身份指揮城濮之戰、崤之戰,打敗強大的楚國和秦國。

戰國時期,晉國被一分為三,濟源地區先後屬於韓國和魏國。漢高祖劉邦建立西漢後,濟源境內設軹縣、波縣(今裴城一帶)、沁水縣(今王寨一帶)。

西漢時期,張禹為河內軹(今河南濟源東)人,於西元前25年)為丞相,封安昌侯。西元596年,隋朝析軹縣北置濟源縣。由此,對於濟源縣這個建制,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了。唐朝末年,濟源境內有濟源、王屋、河清三縣。其中濟源屬孟州,王屋、河清屬河南府。

最後,在唐朝時期,裴休是河內濟源(今河南濟源)人,祖籍河東聞喜(今山西運城聞喜)。作為唐朝中晚期名相、書法家,裴休博學多才,頗有政績。北宋時期,濟源境內有濟源、王屋、河清三縣,屬孟州。元朝建立後,王屋縣併入濟源縣,屬懷慶路孟州。清朝時期,濟源縣屬懷慶府。1988年6月,濟源撤縣建市。 2005年升格為省轄市。截至2017年9月,濟源市共轄5個街道、11個鎮。

文/情懷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