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二戰結束,為何只有德國被瓜分,義大利和日本怎麼倖免於難的

雖然說軸心國不只是德國、義大利、日本,但是在人們印象中最深刻的法西斯國家就是他們三了。

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三個國家都有著截然不同的命運。

德國根據《雅爾達協定》以及《波茨坦協定》被英國、美國、法國以及蘇聯四國分別佔領。

1948年6月,美國、英國、法國的佔領區合併成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1948年10月,蘇占區成為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國。1961年東德修建了大名鼎鼎的“柏林牆”,遏制東德居民越境。

而相比之下,義大利就顯得有些老奸巨猾了,它在二戰結束後混了個“戰勝國”的地位。這主要歸功於義大利反法西斯陣營成功的扳倒了法西斯,反水加入了同盟國陣營。

雖說是戰勝國,但是該割的地、該賠的款、該限制的軍備也是一點沒有落下,但總的來說還是比德國好,

至少本土沒有被外國軍隊分割佔領。

而至於東邊的日本,起初是要被分割的,分別由中國、美國、英國、蘇聯佔領。但實際上,日本最後並沒有被分割佔領,而是由美國單獨駐軍了。

關於駐軍,英國表示無能為力,中國則表示不感興趣,而“有興趣”的蘇聯卻被美國拒絕入駐日本。

因為美國總統杜魯門認為:“對日本的佔領不能重蹈德國的覆轍,我不打算分割管制或者劃分佔領區,我不想給蘇聯任何機會,讓他們像是在德國和奧地利那樣去自由的行動。”

所以最後,蘇聯只得到了千島群島,以及被忽悠的“三八線”。

其實憑藉當時蘇聯的實力,將“三八線”向南再推進也不是不可能的,只不過史達林想以此作為入駐北海道的籌碼。最後北海道沒入成,三八線也不好意思改口,於是才有了今天的局面。

最終的結果

義大利通過反水逃過了一劫,而德國成為了“領土分割的試點”,日本則有幸憑藉德國的前車之鑒,避免了領土被分割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