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十三年前蕭景琰與林殊最相知,十三年後為什麼最默契的卻是藺晨?

在普通朋友層面上,很多人都只是將朋友做“互惠互利”,

我如何待你你便要如何待我、你疏遠我了我便也就慢慢疏遠你。

這樣“禮尚往來”的思維其實是很大眾化的,所以藺晨這樣“責任化”的傾盡所有的知己,才更讓人喟歎。

曾經也感歎過,梅長蘇殫精竭慮十數年,對得起所有人,唯一對不起的便是藺晨。

但是再細看琅琊榜中二人的情節,逐漸明白,能成為林殊地獄歸來每一步都需要細思籌謀的十幾年的梅長蘇生涯中,唯一可以袒露真情的朋友,

藺晨,早已不需要一個“謝”字。

而二人之間的友情,也不是一個“謝”字能詮釋的。

藺晨和長蘇,都不是拘泥這些禮節的人,相知相交,唯心而已。

既然互相之間都懂,又何必訴諸於口。

不知這是否就是所謂的“君子之交淡如水”。

——“藺晨,”梅長蘇卻收起了臉上的笑容,

看著黑沉沉的前方,低聲道,“……我現在感覺不是太好。”

“我知道……”藺晨的口吻依然輕飄飄的,“我也難得這麼生氣……”

堅韌如長蘇,也只有藺晨才能讓他真實地說上一句自己“不是太好”了。

十三年前,與林殊最相知的是蕭景琰,但是十三年後,

能與梅長蘇最為契合的卻是藺晨。

雖然林殊和梅長蘇本就是一人。

——藺晨一直笑著,可眼中卻閃著水光。

“聽聽他這論調,都快參悟成佛了。你們要是能懂他的心思,就別再拿自己的忠心去折騰他了,他不會同意的,反而要花費剩得不多的精力來勸撫你們,何苦呢?再這樣逼他徹悟下去,只怕人還沒死先就出家了……”

人生總是很無奈的,就算本質心性未變脾氣依舊,因為所經歷的不同,

所理解的就會有偏差,輾轉奔波就算回到原點,總會帶上異鄉的氣息。

之前不知道看到誰說過,比起蕭景琰最後得知真相的痛苦,其實藺晨更加痛苦。

本是江湖逍遙人,難得有了掛懷於心的人與事,卻是活生生將所掛懷珍惜的朋友送上不歸之路。

那種一步步看著好友透支生命卻還不得不搭把手的糾結痛苦,藺晨就算再狂放疏朗也不可能還泰然處之,他用一顆悲憫的心看著梅長蘇一路走來,並一路成全一路扶持著。

但是他一心想要的,還只是那個他掛懷的人,可以好好過一段輕鬆悠閒的日子:撫仙湖品仙露茶,沿沱江走遊小靈峽,鳳棲溝看猴子……

這一幕一幕,不知道在藺晨的腦海中走過了多少遍,雖然他知道那最終的目的地,風景秀麗的琅琊山,大抵是個虛妄:

——“我想說,你現在要做的,就只有一件事,那就是放寬心。相信我,”藺晨笑了笑,湊到他地跟前,“別給自己設限,別再去想還能撐五個月還是十個月的事,你只要盡力,我也盡力,好不好?”

風景秀麗的琅琊山,大抵是個虛妄:

——“我想說,你現在要做的,就只有一件事,那就是放寬心。相信我,”藺晨笑了笑,湊到他地跟前,“別給自己設限,別再去想還能撐五個月還是十個月的事,你只要盡力,我也盡力,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