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退休老教授收集“抗戰前六年”文物 月底在省圖展覽

張興華介紹自己收集的文物

新安晚報 安徽網(www.ahwang.cn)訊 今年年初,

教育部通知要求把教材中“八年抗戰”的表述改成“十四年抗戰”,也就是從1931 年起計算。那麼,在抗戰的前六年裡,安徽軍民做出了哪些努力?曾自建抗日紀念館的合肥老教授張興華,近期收集整理了數十件“抗戰前六年”的文物,準備月底在省圖展覽。

悉心收集抗戰文物

家住合肥軍休一所的張興華早年畢業于清華大學,原是解放軍電子工程學院教授,退休後開始收藏各種與抗戰有關的文物,

還自建了一座抗日紀念館,“我從2006年開始收集抗戰文物,到現在已經有600多件了。”

今年初,教育部發出重磅消息,要求中小學地方教材進行修訂,要把8 年抗戰統一都改為14 年。“我很贊同這個修改,因為日本對中國的侵略戰爭,是從1931 年‘九·一八事變’開始的,1937 年盧溝橋事變時,東北已經淪陷,那時候,東北各地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抗戰早就打響了。”

張興華認為,由於長期以來一直宣傳“八年抗戰”,

所以前六年的抗戰歷史,並不為大部分人所熟知,“其實那六年裡,不僅東北人民做出了抵抗,在安徽等全國各地,很多人都站出來反抗侵略者。”為了讓更多人瞭解這段歷史,特別是安徽在抗戰前六年裡的作為,張興華決定收集整理當時的抗戰文物。

珍貴資料還原歷史

昨天,張興華在合肥光明社區的老少活動中心裡,向幾十位社區老人,展示了他這段時間的成果。

“一共有四五十件抗戰前六年的文物,有一部分是今年以來專門收集的,一部分是以前就有的。”原來,之所以能在短時間內整理出幾十件安徽前六年抗戰文物,與張興華一直關心抗戰歷史有關,以前在收集抗戰文物時,對於“前六年”的文物也都小心留存。

記者看到,張興華目前整理出來這部分抗戰文物,包括各種類型。其中有1931 年、1932 年安徽各地聲援東北抗日義勇軍的文物,

“比如有一幅照片,講的就是蚌埠江淮中學17 名學生組成驅日敢死隊,準備乘車北上參加抗戰。”另外,記者還看到有安慶女中學生組成救護隊等資料。

1932 年的淞滬抗戰,是1931 年到1937年間一次重要的抗日戰役。張興華也悉心收集了不少淞滬會戰中有關安徽的文物。其中包括合肥抗日名將張治中在前線戰鬥的很多文物,“這些都是安徽人參加早期抗戰的珍貴資料。

”此外,合肥抗日名人王亞樵刺殺日本大將白川義則的文物資料,張興華也收集到了一些,並進行了展示。

部分展品來自日本

張興華說,經過十年的努力,他現在收集抗戰文物的管道已經延伸到全世界,“這次整理的很多文物,就是從日本本土收集的。”張興華說,有一件“九·一八”事變後的日軍紀念章,就來自日本本土,“這些都是日軍侵略中國的證據,提醒我們要不忘歷史。”

昨天,張興華在社區舉辦的“抗戰前六年”展覽,受到市民的歡迎。“因為很多老人的印象還是8 年抗戰,我想給他們講講前六年的事。”張興華還介紹,本月底,他收集的這些文物還將在省圖書館展出,他本人還會為市民送上一場有關這段歷史的講座。

金際元 新安晚報、安徽網 記者項磊 攝影報導

昨天,張興華在社區舉辦的“抗戰前六年”展覽,受到市民的歡迎。“因為很多老人的印象還是8 年抗戰,我想給他們講講前六年的事。”張興華還介紹,本月底,他收集的這些文物還將在省圖書館展出,他本人還會為市民送上一場有關這段歷史的講座。

金際元 新安晚報、安徽網 記者項磊 攝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