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寒門再難出貴子,你我皆是“祁同偉”

本文3800字,閱讀約8分鐘

《人民的名義》終於收官了,收視率破天荒的破了8,連女N號張凱麗老師都說,在她30多年演員生涯中,《人民的名義》所激起的社會反響,只有1990年的《渴望》能媲美。

回顧中國電視劇發展史,

能青史留名成為一代人集體記憶的不過《霍元甲》、《上海灘》、《西遊記》、《紅樓夢》、《射雕英雄傳》、《新白娘子傳奇》、《婉君》、《渴望》、《編輯部的故事》、《北京人在紐約》、《我愛我家》等十多部經典。

在我記憶中,最後一部“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能引起全社會共同關注的電視劇是九十年代末的《還珠格格》——20年過去了,至今我們說起身價幾十億的資本運作高手趙薇老師,無論是媒體還是民間,

依然習慣稱呼“小燕子”。

眾所周知,上世紀90年代是國產電視劇的黃金時代,並不是說此後拍的電視劇都是爛片,而是因為那是前互聯網時代,電視臺放什麼觀眾看什麼,所以就特別容易產生全民集體追劇的爆款。就像90後或許永遠無法理解《聖鬥士星矢》、《奧特曼》、《灌籃高手》等在80後一代的童年留下的深刻烙印——我們當時沒的選。

《還珠格格》以後,大熱國產電視劇從未斷檔,《雍正王朝》、《大宅門》、《激情燃燒的歲月》、《亮劍》、《武林外傳》、《士兵突擊》、《潛伏》、《蝸居》、《愛情公寓》、《甄嬛傳》、《北京愛情故事》、《步步驚心》、《歡樂頌》、《琅琊榜》……然而再火的國產電視劇也無法引起“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的全民集體追劇衝動了。

因為時代變了,受眾變得細分化,沒有誰能一呼百應。

所以張凱麗老師拿《渴望》來做《人民的名義》的參照物,雖然目的是想給後者貼金,可實際上反而降低了《人民的名義》在中國電視劇發展史上的地位。

一部2017年的熱播電視劇逼近1990年的熱播電視劇所達到的社會影響力,說明《人民的名義》的歷史地位遠超《渴望》。

這就像1990年有電影票房達到一千萬是神作,但2017年票房一千萬絕對是爛片。

而《人民的名義》之所以能在社會高度細分的2017年產生這麼大的社會影響力,除了本身品質過硬外,更重要的是天時地利人和。

你可以不關心穿越劇、不關心職場劇、不關心愛情劇、不關心諜戰劇,但只要你生活在天朝,你就不得不關心自己的生存問題——《人民的名義》表面上講的是中央反腐敗的決心,

實際上講的是階層固化問題。

我將之總結為14個字:寒門再難出貴子,你我皆是“祁同偉”。

我覺得這部劇最牛的地方在於首尾呼應。

開篇就用一個小官巨貪亮出了自己驚人的尺度,趙德漢就是典型的靠個人奮鬥才有今天的寒門貴子,從小窮怕了,內心深處充滿了不安全感,最終在不受約束的權力面前,難免腐化下去了。

結尾最能引起觀眾共鳴和惋惜的是祁同偉的自殺。

祁同偉多次提到過“勝天半子”的故事。

有個酷愛下棋的平凡人與神仙對弈,因為不甘心自己的命運被他人掌控,最後用自己的生命充當一枚黑子,跪死在棋盤一角,最終贏了神仙“半子 ”。

這個故事的本質就是不認命——哪怕翻轉命運的代價是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

在審訊室裡,高小琴說出了祁同偉出逃前和她說的最後一個故事。

有個基督徒不會游泳,卻掉到了海裡,他在海裡掙扎時,看到一艘船,船上的人要救他,他說不,我要等我的上帝來救我,接著他繼續掙扎,又看到第二艘船,船上的人又要救他,可他以同樣的理由又拒絕了,最後他淹死了。

到天堂後,他埋怨上帝為什麼不救他,可上帝對他說,其實我派了倆艘船去救你,你自己卻不願意上來。

這個故事的本質還是不認命——明明知道自己可以有其他選擇,卻總認為自己的信念沒錯,自己沒有其他更好的選擇,不願回頭,死磕到底,最後釀成悲劇人生。

祁同偉自殺前對侯亮平大喊:

“我把陳海當兄弟,我不想殺人,我沒辦法!”

“這個世界上沒有誰能夠審判我,去你媽的老天爺!”

他寧死也不認命。

他天資聰慧,勤奮努力,卻因為出身貧賤,在屌絲逆襲的道路上屢屢受挫,最後對現實低頭,為了攀附權貴,給自己原本黯淡無光的仕途撬開一條上升通道,娶了自己根本不愛的老女人,又因為自尊心在剛踏入社會時就被這殘酷現實碾壓粉碎,導致三觀崩壞,變成了一個只要能實現自己的目標可以不擇手段的惡魔。

而他的目標就是要錢,要權,要名,要女人,要真愛,要衣錦還鄉,光宗耀祖,福澤鄉里,要從他這一代開始,子子孫孫永遠翻身成為權貴階層的一員!

那今天的中國,寒門是不是真的難再出貴子呢?

至少對生存在體制內和傳統行業裡的人來說,或許是真的。

今天這個時代之所以社會上升通道再次變得狹窄,不再是毛時代“老子革命兒好漢,老子反動兒混蛋”的血統論原因,市場經濟意識已深入社會方方面面,沒人會公開拿血統說事,但實際上,就是因為處處遵循殘酷的市場競爭原則,先發優勢和先發劣勢都會不斷放大,官員的兒子以後還是官員,富商的兒子以後還是富商,屌絲的兒子以後還是屌絲的概率依然非常大。

因為父母本身給孩子帶來的人脈資源的多寡,父母本身的學歷知識給孩子帶來的見識的多寡,父母投入的教育資金的多寡,這些因素深刻影響著孩子長大後的命運。

力哥之前寫的《“清華畢業也買不起學區房”折射的恐怖真相和賺錢機會》,說的就是這個問題。

去年寫的《我為什麼不祝福羅玉鳳》,說的也是這個問題。某種程度上說,羅玉鳳和祁同偉、高小鳳是一類人,只要能改變自己的命運,可以不擇手段,不僅可以對自己狠,也可以對別人狠。

有時候我也會迷惑,中國當今社會面臨的這種集體向錢看的浮躁價值觀,到底是因為今天的中國人出了問題,還是中國千百年來的文化本身就有問題,亦或者說這是現代市場經濟發展到後來的必然結果,還是說,這就是人性使然?

不同時候,看到不同材料,我腦中也會產生相互矛盾的答案。

被中紀委帶走前,高育良給侯亮平上最後一課時說:“中國的改革開放,可以說是浩浩蕩蕩,每個人都身處洪流之中,期間有許多人憑著自身的努力,或者說幸運,站在了潮頭之上。這潮頭之上是風光無限,誘惑無限,也風險無限,就看你如何把握了。看未來,遠不如看過去來的清楚,激昂和困惑,交織在每個人的心頭。”

我時常說,求上帝不要叫我們遇見試探,因為人性軟弱,往往經受不起試探,尤其是今天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那些自以為可以戰勝一切試探的人,往往都會摔大跟頭。

我還經常說,有時很無奈,不管我們如何努力,可能也改變不了命運的捉弄,所以盡人事,聽天命就好了。

這個問題,遠不是反腐或政治體制改革能解決的。

即使在日本、西歐等西方發達國家,亦或者是我國的香港、臺灣地區,一窮二白屌絲出身的年輕人的上升通道其實也正變得越來越窄。

而中國社會今天還加上了一個權力、人脈、見識、學歷之外的決定性的變數——房子。

由於高房價,你爸爸有沒有提前給你在中心城市留下一套或N套房子,正在把同一所學校同一個專業畢業的同學們拋向截然不同的人生軌道上。

雖然祁同偉是陳海和侯亮平的學長,年齡上有先發優勢,但因為家庭出身上巨大的先發劣勢,如果他不以命相搏,或許根本不可能追上這兩位學弟的晉身步伐。

陳海是漢東老檢察長陳岩石的兒子,陳岩石的入黨介紹人又是省委書記沙瑞金的父親,陳海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

而一心想和他組CP的陸亦可的老媽是退休的省高院大法官,小阿姨是漢東大學教授,小姨夫是省政法委書記,也是陳海的老師。

假如他們能在一起,以後的孩子也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

為了保持偉光正形象,雖然侯亮平的出身沒介紹,但肯定不會是祁同偉那麼貧賤。

育良書記和吳老師對於當年侯亮平沒能成為自己的女婿多次表達過惋惜之情,如果侯亮平出身和祁同偉一樣,他們可能發出這種感慨嗎?侯亮平後來又怎麼可能在不被人說閒話的情況下順利娶到同學鐘小艾呢?這兩家應該是門當戶對。

再看鐘小艾。

大學畢業時,侯亮平和陳海一樣分配在漢東當地檢察院工作,鐘小艾卻直接調到北京中紀委工作,而結婚後侯亮平也直接被調到北京最高檢反貪局任處長,這是為什麼?

最高檢反貪總局秦局長想調侯亮平去漢東時,為什麼還要特地上門徵求鐘小艾的意見,兩人對話為什麼聽起來像是很熟稔的長輩和晚輩的談心?

調任漢東後,檢察長季昌明幾次和鐘小艾通電話,為什麼那麼客氣那麼給對方面子?

侯亮平停職期間,原本為了避嫌不參加京州巡視組的鐘小艾為什麼敢大鳴大放特地為了老公的仕途跑來漢東?而且在和侯亮平一起去高育良家吃飯後,為什麼會說出高育良願意和侯亮平何解是看在她的面子上?

另外鐘小艾是中紀委副廳級幹部,侯亮平原本是最高檢正處級幹部,調任漢東後才和老婆平級。

周梅森雖然沒明說,但把這些細節聯繫在一起不難發現,侯亮平的老爹和岳父應該都很有來頭,其中岳父的來頭更不一般。

否則祁同偉為什麼對侯亮平那麼羡慕嫉妒恨呢?光論才華能力,祁同偉不輸侯亮平,但他卻輸在了起跑線上。

這就是命,這個世界上最不公平的問題,無論我們把人類社會的制度設計得如何公平,每個人的命也永遠是不公平的。

作為沒有背景的平頭百姓,我們每個人的心底其實都暗藏著一個“祁同偉”,渴望財富,渴望成功,渴望出人頭地,渴望屌絲逆襲,翻轉命運,但如果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把做人的底線都突破了,那就算實現了這些目標,又有什麼意義呢?

耶穌說,就算你丫賺到了全世界,卻失去了生命,又有什麼卵用呢?

這話其實是我改編的,希臘文的聖經原話用的不是“生命”這個單詞,而是“靈魂”,只不過為了便於在無神論中國傳播,才改成了更容易讓人理解的“生命”。

馬太福音16章26節:“人若賺得全世界,卻丟失了靈魂,又有什麼益處呢?”

毛主席說:“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想開點,我們最終都會變成一具白骨,一地塵埃,與其為了死不認命而不擇手段,出賣靈魂,還不如盡人事,聽天命,這樣的人生才會過得更踏實,更安心。更多力哥關於這部神劇的更多感悟,請看

《人民的名義》觀後感三部曲——

《不明白這三點,別說你看懂人民的名義》

《人民的名義帶來的最大啟示》

《人民的名義暗藏一條合法賺錢的秘密,99%的人沒發現!》

版權聲明:

結尾最能引起觀眾共鳴和惋惜的是祁同偉的自殺。

祁同偉多次提到過“勝天半子”的故事。

有個酷愛下棋的平凡人與神仙對弈,因為不甘心自己的命運被他人掌控,最後用自己的生命充當一枚黑子,跪死在棋盤一角,最終贏了神仙“半子 ”。

這個故事的本質就是不認命——哪怕翻轉命運的代價是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

在審訊室裡,高小琴說出了祁同偉出逃前和她說的最後一個故事。

有個基督徒不會游泳,卻掉到了海裡,他在海裡掙扎時,看到一艘船,船上的人要救他,他說不,我要等我的上帝來救我,接著他繼續掙扎,又看到第二艘船,船上的人又要救他,可他以同樣的理由又拒絕了,最後他淹死了。

到天堂後,他埋怨上帝為什麼不救他,可上帝對他說,其實我派了倆艘船去救你,你自己卻不願意上來。

這個故事的本質還是不認命——明明知道自己可以有其他選擇,卻總認為自己的信念沒錯,自己沒有其他更好的選擇,不願回頭,死磕到底,最後釀成悲劇人生。

祁同偉自殺前對侯亮平大喊:

“我把陳海當兄弟,我不想殺人,我沒辦法!”

“這個世界上沒有誰能夠審判我,去你媽的老天爺!”

他寧死也不認命。

他天資聰慧,勤奮努力,卻因為出身貧賤,在屌絲逆襲的道路上屢屢受挫,最後對現實低頭,為了攀附權貴,給自己原本黯淡無光的仕途撬開一條上升通道,娶了自己根本不愛的老女人,又因為自尊心在剛踏入社會時就被這殘酷現實碾壓粉碎,導致三觀崩壞,變成了一個只要能實現自己的目標可以不擇手段的惡魔。

而他的目標就是要錢,要權,要名,要女人,要真愛,要衣錦還鄉,光宗耀祖,福澤鄉里,要從他這一代開始,子子孫孫永遠翻身成為權貴階層的一員!

那今天的中國,寒門是不是真的難再出貴子呢?

至少對生存在體制內和傳統行業裡的人來說,或許是真的。

今天這個時代之所以社會上升通道再次變得狹窄,不再是毛時代“老子革命兒好漢,老子反動兒混蛋”的血統論原因,市場經濟意識已深入社會方方面面,沒人會公開拿血統說事,但實際上,就是因為處處遵循殘酷的市場競爭原則,先發優勢和先發劣勢都會不斷放大,官員的兒子以後還是官員,富商的兒子以後還是富商,屌絲的兒子以後還是屌絲的概率依然非常大。

因為父母本身給孩子帶來的人脈資源的多寡,父母本身的學歷知識給孩子帶來的見識的多寡,父母投入的教育資金的多寡,這些因素深刻影響著孩子長大後的命運。

力哥之前寫的《“清華畢業也買不起學區房”折射的恐怖真相和賺錢機會》,說的就是這個問題。

去年寫的《我為什麼不祝福羅玉鳳》,說的也是這個問題。某種程度上說,羅玉鳳和祁同偉、高小鳳是一類人,只要能改變自己的命運,可以不擇手段,不僅可以對自己狠,也可以對別人狠。

有時候我也會迷惑,中國當今社會面臨的這種集體向錢看的浮躁價值觀,到底是因為今天的中國人出了問題,還是中國千百年來的文化本身就有問題,亦或者說這是現代市場經濟發展到後來的必然結果,還是說,這就是人性使然?

不同時候,看到不同材料,我腦中也會產生相互矛盾的答案。

被中紀委帶走前,高育良給侯亮平上最後一課時說:“中國的改革開放,可以說是浩浩蕩蕩,每個人都身處洪流之中,期間有許多人憑著自身的努力,或者說幸運,站在了潮頭之上。這潮頭之上是風光無限,誘惑無限,也風險無限,就看你如何把握了。看未來,遠不如看過去來的清楚,激昂和困惑,交織在每個人的心頭。”

我時常說,求上帝不要叫我們遇見試探,因為人性軟弱,往往經受不起試探,尤其是今天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那些自以為可以戰勝一切試探的人,往往都會摔大跟頭。

我還經常說,有時很無奈,不管我們如何努力,可能也改變不了命運的捉弄,所以盡人事,聽天命就好了。

這個問題,遠不是反腐或政治體制改革能解決的。

即使在日本、西歐等西方發達國家,亦或者是我國的香港、臺灣地區,一窮二白屌絲出身的年輕人的上升通道其實也正變得越來越窄。

而中國社會今天還加上了一個權力、人脈、見識、學歷之外的決定性的變數——房子。

由於高房價,你爸爸有沒有提前給你在中心城市留下一套或N套房子,正在把同一所學校同一個專業畢業的同學們拋向截然不同的人生軌道上。

雖然祁同偉是陳海和侯亮平的學長,年齡上有先發優勢,但因為家庭出身上巨大的先發劣勢,如果他不以命相搏,或許根本不可能追上這兩位學弟的晉身步伐。

陳海是漢東老檢察長陳岩石的兒子,陳岩石的入黨介紹人又是省委書記沙瑞金的父親,陳海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

而一心想和他組CP的陸亦可的老媽是退休的省高院大法官,小阿姨是漢東大學教授,小姨夫是省政法委書記,也是陳海的老師。

假如他們能在一起,以後的孩子也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

為了保持偉光正形象,雖然侯亮平的出身沒介紹,但肯定不會是祁同偉那麼貧賤。

育良書記和吳老師對於當年侯亮平沒能成為自己的女婿多次表達過惋惜之情,如果侯亮平出身和祁同偉一樣,他們可能發出這種感慨嗎?侯亮平後來又怎麼可能在不被人說閒話的情況下順利娶到同學鐘小艾呢?這兩家應該是門當戶對。

再看鐘小艾。

大學畢業時,侯亮平和陳海一樣分配在漢東當地檢察院工作,鐘小艾卻直接調到北京中紀委工作,而結婚後侯亮平也直接被調到北京最高檢反貪局任處長,這是為什麼?

最高檢反貪總局秦局長想調侯亮平去漢東時,為什麼還要特地上門徵求鐘小艾的意見,兩人對話為什麼聽起來像是很熟稔的長輩和晚輩的談心?

調任漢東後,檢察長季昌明幾次和鐘小艾通電話,為什麼那麼客氣那麼給對方面子?

侯亮平停職期間,原本為了避嫌不參加京州巡視組的鐘小艾為什麼敢大鳴大放特地為了老公的仕途跑來漢東?而且在和侯亮平一起去高育良家吃飯後,為什麼會說出高育良願意和侯亮平何解是看在她的面子上?

另外鐘小艾是中紀委副廳級幹部,侯亮平原本是最高檢正處級幹部,調任漢東後才和老婆平級。

周梅森雖然沒明說,但把這些細節聯繫在一起不難發現,侯亮平的老爹和岳父應該都很有來頭,其中岳父的來頭更不一般。

否則祁同偉為什麼對侯亮平那麼羡慕嫉妒恨呢?光論才華能力,祁同偉不輸侯亮平,但他卻輸在了起跑線上。

這就是命,這個世界上最不公平的問題,無論我們把人類社會的制度設計得如何公平,每個人的命也永遠是不公平的。

作為沒有背景的平頭百姓,我們每個人的心底其實都暗藏著一個“祁同偉”,渴望財富,渴望成功,渴望出人頭地,渴望屌絲逆襲,翻轉命運,但如果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把做人的底線都突破了,那就算實現了這些目標,又有什麼意義呢?

耶穌說,就算你丫賺到了全世界,卻失去了生命,又有什麼卵用呢?

這話其實是我改編的,希臘文的聖經原話用的不是“生命”這個單詞,而是“靈魂”,只不過為了便於在無神論中國傳播,才改成了更容易讓人理解的“生命”。

馬太福音16章26節:“人若賺得全世界,卻丟失了靈魂,又有什麼益處呢?”

毛主席說:“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想開點,我們最終都會變成一具白骨,一地塵埃,與其為了死不認命而不擇手段,出賣靈魂,還不如盡人事,聽天命,這樣的人生才會過得更踏實,更安心。更多力哥關於這部神劇的更多感悟,請看

《人民的名義》觀後感三部曲——

《不明白這三點,別說你看懂人民的名義》

《人民的名義帶來的最大啟示》

《人民的名義暗藏一條合法賺錢的秘密,99%的人沒發現!》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