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非凡匠心|千錘百煉,紙壽千年

宣紙是中國傳統的古典書畫用紙,它“始于唐代、產於涇縣”,因唐代涇縣隸屬宣州管轄,故因地得名宣紙,迄今已有1500餘年歷史。其性“韌而能潤,光而不滑,潔白紋理,搓折無損”,有“國之瑰寶”、“千年壽紙”的美譽。

在文明密碼五一特別節目《非凡匠心》系列之《宣紙傳奇》中,記者高澤民將帶您走入安徽涇縣,體驗宣紙的製作工藝,感受宣紙的獨特魅力。

采 集

宣紙的選料和其原產地涇縣的地理位置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與涇縣的植物特徵也息息相關。宣紙主要由三種原料製作而成。

青檀樹是涇縣當地常見的樹種之一,樹皮極富韌性,是製作宣紙的主要原料。而製作宣紙的輔料則是稻草。

稻草中以涇縣優質沙田長稈秈稻草為最佳,這是因為此稻草比一般的稻草纖維性強、不易腐爛、容易自然漂白。所以自古便有這樣的說法:“寧要涇縣的草,不要銅陵的皮”。

楊桃藤,又名獼猴桃,也成為了不可缺少原料。在制漿過程中,在紙漿裡加入含有膠質的楊桃藤汁,可使漿液更為均勻,撈出的濕紙便於疊放,提高出紙率。

制 作

宣紙的製作主要分成三步,第一步就是撈紙。兩個人抬著紙簾在水槽中左右晃動,一張濕潤的宣紙便有了雛形,整個過程不過十幾秒。但是宣紙的好與壞、厚與薄、紋理和絲絡就全在這一“撈”上。

第二步則為曬紙。將濕潤後的紙放在“火牆”上,讓宣紙迅速烘乾,同時也將撈紙過程中的獼猴桃藤汁蒸發掉,以免日後紙張發黃。最後一道工序則是檢紙,又稱剪紙。曬好的紙張打成捆,由檢紙工逐張檢驗。檢紙工還代老闆當記帳會計,業內人稱“檢紙的先生”。檢紙一是逐張檢驗,將有瑕疵的紙張剔出來,或做上記號改成其他相近品種的紙;二是將成垛的紙用一把斧頭一樣的特大號剪刀齊邊。

制 作 工 具

紙 簾

紙簾是撈宣紙時必備的一種常用工具,採用涇縣特產苦竹編制而成,又稱濾簾、竹簾。曹斌卿家中的編簾人員主要是由家人和學徒組成,也是我國唯一一個宣紙紙簾製作的傳承群體。曹一松已經是製作紙簾的第七代傳人,他繼承了祖輩的這塊金子招牌——小嶺紅鹿。

後山剪刀

後山剪刀出自涇縣丁家橋鎮後山村。其製作技藝起源宋朝末年,是伴隨宣紙技藝中的剪紙出現而存世的。前期,後山剪刀主要以方口沉重的宣紙剪為主,經過傳承創新,口薄頭尖的民用剪也逐漸發展起來,如今後山村生產各類剪刀幾十種。

宣紙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千年歷史,古有“輕似蟬翼白如雪,抖似細綢不聞聲”;現有郭沫若語“宣紙是中國人民的獨特創造,中國的書法和繪畫離了它,便無從表達藝術的妙味”。宣紙的誕生,不僅體現了我們的傳統工藝、傳統文化,更是一代代匠人們的不斷傳承與創新的最好象徵。宣紙之妙,耐人尋味,值得深思。

非凡匠心

《宣紙傳奇》

播出時間:4月30日 22:01

原文連結:http://mp.weixin.qq.com/s/I1r3PyfwtED2xUPcAifDwg

經過傳承創新,口薄頭尖的民用剪也逐漸發展起來,如今後山村生產各類剪刀幾十種。

宣紙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千年歷史,古有“輕似蟬翼白如雪,抖似細綢不聞聲”;現有郭沫若語“宣紙是中國人民的獨特創造,中國的書法和繪畫離了它,便無從表達藝術的妙味”。宣紙的誕生,不僅體現了我們的傳統工藝、傳統文化,更是一代代匠人們的不斷傳承與創新的最好象徵。宣紙之妙,耐人尋味,值得深思。

非凡匠心

《宣紙傳奇》

播出時間:4月30日 22:01

原文連結:http://mp.weixin.qq.com/s/I1r3PyfwtED2xUPcAifDw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