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趙匡胤作出半句詩,400年為何無一人敢接?直到他接了下半句

宋太祖趙匡胤,打小在軍營裡面長大,作戰立下軍工,

順勢作了中央禁軍一把手。他愛讀書,此前在南唐帶了一馬車的書,還被別人誤以為是金銀珠寶呢。柴榮問他為何打這麼多書呢?他說,我是大老粗一個,想多識點文化,郝偉陛下效力啊!陛下這一聽就樂了,趙匡胤的印象分暴漲,信用度狂飆~~

趙匡胤讀書是眾人皆知的事兒,但是由於底子薄,沒有文人墨客那般風騷,出口不能成章。靈感也像姨媽一樣有時來那麼幾次,有時一回都沒有。

從頭數到腳趾頭,趙匡胤一生作詩不過一首半。少的可憐吧。但都是精品呐。

話說那日趙匡胤喝多了,等到酒醒後看到太陽升起,啊,此時此刻,他想吟詩一首啊:“太陽初出光赫赫,千山萬水如火發;一輪頃刻上天衢,逐退群星逐退月。”名字就叫《詠初日》吧。細讀此詩,能感到他的抱負還是很大的,想做明日,也為他後來當了宋朝皇帝做伏筆。

後來趙匡胤真的就實現了,當了皇帝。坐在龍椅上,四下一望,都是一些草莽武將,大字不識。匡胤這就怒了,說你們都要養成讀書的好習慣,像我一樣。話說到此,又想起那日作的《詠初日》,想在此時飆幾句詩給大臣聽聽,不料大姨媽這會沒來。

為找作詩之靈感,趙匡胤也是急的冒汗。直到一年後的中秋。

匡胤和百官共同賞月,看著此情此景,端起酒杯一飲而盡,隨口就作了前兩句:“未離海底千山墨,才到中天萬國明。”大臣聽了後,一個勁兒的讚歎啊,誇耀啊,拍馬屁。然後坐等皇上作下兩句。誰知這皇上一得意,後兩句怎麼就做不出了。

一個大臣看到此情此景,連忙圓場,說這兩句真是氣度不凡哦,隨後下跪喊萬歲,百官也一塊跪喊萬歲。所以這半句詩,宋朝無一個人敢接,

誰接皇帝的詩,接不好要殺頭的哦。

就這麼到了400年後,明太祖朱元璋才將全詩補齊:

未離海底千山墨, 才到中天萬國明。

恒持此志成永志, 百戰問鼎開太平。

看到兩個皇帝合作這首詩,不知各位覺著這詩作的意境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