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帶寶寶去大自然系列4:發現螻蛄,土狗子!

五一的時候想著去旅遊景點都是去看人了,乾脆還是帶寶寶去大自然吧。帶著他們來到了河邊的草地上,觀察著小花,小草,果樹上開完花朵剛結出來的小果子; 很幸運的是在河邊沙土裡面挖的的時候發現了小時候夏天晚上經常在燈下面能抓到到的土狗子,

學名螻蛄。

於是就抓了放進礦泉水瓶,順便讓寶寶觀察了起來,圖解如下,頭部、軀幹、腹部,三對足,其中比較標誌性的就是全面兩個斧頭形狀的用來挖土的短而粗壯的前腿。 記得小時候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故意捏住它的前腿,當它用力往兩邊扒開的時候和他較勁;

螻蛄各部位示意圖

抓回來後為了讓寶寶們能更好的觀察,找了個玻璃的罐頭瓶製作了一個模擬的生態觀察瓶給寶寶們觀察。底層先放一些石頭和大顆粒的啥子,然後上面放上抓到螻蛄的那地方的土,讓它能更快的適應,然後最上面種上幾個社區草坪上挖來的小草,

然後澆點水,並把瓶蓋上紮滿透氣的小孔,簡易的生態觀察瓶就做好了。

不知道螻蛄離開了大自然的環境,能在這片小天地裡面生活多久,但願能活的久一點吧。

螻蛄生活在生態觀察瓶裡面

螻蛄生活在草叢中

寶寶們在認真的觀察

—————————————————————————————————————————————注意事項:

1、不熟悉的物種千萬別去亂抓,避免受傷;

2、帶昆蟲回家其實不是很好,大家別隨意模仿哈;

3、打造環境的時候儘量取材昆蟲的原來生活的環境;

4、玻璃容器注意放置在寶寶不易夠到的地方,避免摔破危險,在大人監護下觀察;

5、 螻蛄夜間活動, 螻蛄具有趨光性;

最後:每個地區的叫法不一樣,有叫土狗子,拉拉蛄、地拉蛄、大家可以留言你們當地是怎麼稱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