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喜迎黨代會:大力發展新興產業 打造產業轉型升級新引擎

“生態主體功能區定位倒逼張家口加快工業轉型升級,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將為跨越合作提供重要契機,冬奧會成功申辦為張家口產業轉型升級帶來了新的機遇……”2017年,

經濟新常態給張家口市工業經濟發展環境帶來新變化和新機遇。如何認識和適應新常態,搶抓新機遇,加速工業轉型升級步伐?近日,《張家口市工業轉型升級“十三五”規劃》正式出臺,明確了“十三五”期間張家口市工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目標和保障措施。

回顧過去的五年,張家口市在確保工業經濟平穩運行的同時,不斷加快工業轉型升級步伐。結構調整取得突破,新的動能正在形成。

看點一 傳統產業 升級改造

以供給側改革為引領,“以退促進”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退”是在“十三五”時期有序關閉取締張家口市範圍內非金屬、金屬及煤炭等所有礦山企業,基本實現“無礦市”的目標要求;“進”是優化佈局、延伸產業鏈條,

做強做優以高新技術改造升級為途徑的裝備製造業,以文化創意和品牌帶動為依託的綠色食品加工業和日用輕工業,努力實現產品由低端為主向中高端為主轉變。

看點二 新興產業 規模發展

以培育“四大兩新一高”主導產業戰略為指導,

加快新興產業規模化發展,是促進張家口市工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重要途徑。

高端裝備製造業,按照“核心零部件、大部件、汽車整車、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思路,發展汽車製造業。以通用飛機為重點,填補我國民用輕型直升機製造技術的空白。

節能環保產業,以鞏固張家口市戰略新興產業龍頭行業地位為目標,發展節能環保裝備製造業,重點包括農業及工業節能設備、大氣污染設備、水污染設備等。

電子資訊產業,以大資料、物聯網等新一代資訊技術爆發為契機,以光電子、物聯網、資料產業和消費電子為重點,推動張家口市電子資訊產業快速發展。

生物醫藥產業,積極轉化京津生物醫藥研發成果,以生物醫藥和醫療器械為重點,加快發展生物醫藥產業。

新能源,以國家可再生能源示範區建設為契機,瞄準風光電和智慧電網裝備發展前沿領域,

跨越發展新能源裝備製造業。

新材料,積極推動新材料局部領域率先突破,以龍頭企業為主體,重點發展高性能合金、輕質金屬基複合材料、特種金屬材料。

看點三 聯動發展 產業集群

大力發展服務型製造。鼓勵有實力的裝備企業積極向服務型製造方向發展,大量催生新產品、新業態,鼓勵引導商業模式創新。著力推動工業和現代服務業聯動發展,推動現代服務業與工業部門密切合作與互動發展,推動發展物流、金融、保險、諮詢、資訊和法律服務等現代服務業。

培育產業集群發展。優化空間佈局,依據區域地理位置、資源稟賦和經濟發展基礎,發揮比較優勢,加強分類指導,優化功能佈局,全力推進“一帶兩翼”區域發展格局。立足京津冀協同發展產業鏈條重構和優化,以打造張家口優勢產業鏈為突破口,圍繞重點產業努力打造從研發設計、生產管理,到銷售服務的產業鏈條,培育並推動產業集群升級。

看點四 承接產業 彌補短板

“十三五”期間,張家口市將充分利用京津冀協同發展和京張攜手籌辦冬奧會兩大歷史機遇,強化與北京產業資源和科技資源連結,創新產業組織方式。

加快打造承接產業轉移平臺。支援各縣區因地制宜建設不同層次、各具特色的協同發展基地。重點圍繞先進製造、輕型加工、高新技術和現代物流產業,打造“現代產業轉移和技術擴散先行示範基地”。

集中力量做大做強重點園區。著力建設好張家口經濟開發區、南山、西山等重點園區,為在京科研機構、中試基地、檢驗檢測等機構提供轉移載體和“軟合作”平臺。

推動京張產業互動合作。進一步促進科研成果產業化,加快園區與北京地區高端裝備、電子資訊、節能環保等產業相關高校、院所建立合作關係。鼓勵企業與高校、院所科技聯合申報國家科研項目,共同攻關核心技術。

看點五 兩化融合 智慧製造

推進“兩化”深度融合,形成轉型升級重要支撐。充分發揮資訊化、智慧化在轉型升級中的支撐和牽引作用,深化資訊技術集成應用,促進“生產型製造”向“服務型製造”轉變,加快推動製造業向數位化、網路化、智慧化、服務化轉變。

加快發展智慧製造,大力推進資訊技術應用。加快推動雲計算、大資料、物聯網、智慧型機器人等技術在生產過程中的應用,著力發展以數控機床、智慧控制、工業機器人等為重點的智慧裝備及智慧化生產線,構建開放共用協作的智慧製造產業生態。

全面借力“互聯網+”,積極發展協同製造模式。依託雲計算、大資料中心面向細分行業提供雲製造服務,促進創新資源、生產能力、市場需求的集聚與對接,推行眾包設計研發和網路化製造等新模式。推進工業互聯網應用。實施工業雲及工業大資料創新應用試點示範。積極發展基於互聯網的協同製造模式。

看點六 節能環保 綠色發展

大力推進綠色增長戰略,通過綠色升級改造實現降本增效。加強工業能源、原材料、水等資源管理,努力降低消耗,提高資源利用率。

充分利用優勢資源,大力調整工業用能結構。充分利用張家口市可再生能源資源豐富的優勢,提高風電、光電、生物質發電在工業領域的應用比重,提升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水準,降低燃煤占工業能源消耗的比例,推動工業用能結構向清潔化發展。

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實施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加快推進科技創新主體建設鼓勵並引導企業創新,培育有核心技術的研發機構,開展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建立產業戰略創新聯盟。以發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電子資訊及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為依託,優化科技創新環境,吸引更多技術成果到張家口轉化和產業化。

據瞭解,張家口五年累計實施重點項目800多項,完成投資2880億元,吉利富豪汽車基地、旗幟乳業、張北雲計算、國網風光儲輸等一批重大產業項目投產,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速超過傳統產業,產值超過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三分之一。全市省級開發區達到13個,入駐企業1898家,張江張家口高新技術產業園成為上海張江域外唯一一家授權的科技園區。礦山、鋼鐵、化工、水泥四大高耗能產業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由2011年的91.7%下降到27.1%。符合科學發展要求、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符合未來發展方向的現代產業體系正在形成。

大量催生新產品、新業態,鼓勵引導商業模式創新。著力推動工業和現代服務業聯動發展,推動現代服務業與工業部門密切合作與互動發展,推動發展物流、金融、保險、諮詢、資訊和法律服務等現代服務業。

培育產業集群發展。優化空間佈局,依據區域地理位置、資源稟賦和經濟發展基礎,發揮比較優勢,加強分類指導,優化功能佈局,全力推進“一帶兩翼”區域發展格局。立足京津冀協同發展產業鏈條重構和優化,以打造張家口優勢產業鏈為突破口,圍繞重點產業努力打造從研發設計、生產管理,到銷售服務的產業鏈條,培育並推動產業集群升級。

看點四 承接產業 彌補短板

“十三五”期間,張家口市將充分利用京津冀協同發展和京張攜手籌辦冬奧會兩大歷史機遇,強化與北京產業資源和科技資源連結,創新產業組織方式。

加快打造承接產業轉移平臺。支援各縣區因地制宜建設不同層次、各具特色的協同發展基地。重點圍繞先進製造、輕型加工、高新技術和現代物流產業,打造“現代產業轉移和技術擴散先行示範基地”。

集中力量做大做強重點園區。著力建設好張家口經濟開發區、南山、西山等重點園區,為在京科研機構、中試基地、檢驗檢測等機構提供轉移載體和“軟合作”平臺。

推動京張產業互動合作。進一步促進科研成果產業化,加快園區與北京地區高端裝備、電子資訊、節能環保等產業相關高校、院所建立合作關係。鼓勵企業與高校、院所科技聯合申報國家科研項目,共同攻關核心技術。

看點五 兩化融合 智慧製造

推進“兩化”深度融合,形成轉型升級重要支撐。充分發揮資訊化、智慧化在轉型升級中的支撐和牽引作用,深化資訊技術集成應用,促進“生產型製造”向“服務型製造”轉變,加快推動製造業向數位化、網路化、智慧化、服務化轉變。

加快發展智慧製造,大力推進資訊技術應用。加快推動雲計算、大資料、物聯網、智慧型機器人等技術在生產過程中的應用,著力發展以數控機床、智慧控制、工業機器人等為重點的智慧裝備及智慧化生產線,構建開放共用協作的智慧製造產業生態。

全面借力“互聯網+”,積極發展協同製造模式。依託雲計算、大資料中心面向細分行業提供雲製造服務,促進創新資源、生產能力、市場需求的集聚與對接,推行眾包設計研發和網路化製造等新模式。推進工業互聯網應用。實施工業雲及工業大資料創新應用試點示範。積極發展基於互聯網的協同製造模式。

看點六 節能環保 綠色發展

大力推進綠色增長戰略,通過綠色升級改造實現降本增效。加強工業能源、原材料、水等資源管理,努力降低消耗,提高資源利用率。

充分利用優勢資源,大力調整工業用能結構。充分利用張家口市可再生能源資源豐富的優勢,提高風電、光電、生物質發電在工業領域的應用比重,提升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水準,降低燃煤占工業能源消耗的比例,推動工業用能結構向清潔化發展。

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實施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加快推進科技創新主體建設鼓勵並引導企業創新,培育有核心技術的研發機構,開展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建立產業戰略創新聯盟。以發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電子資訊及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為依託,優化科技創新環境,吸引更多技術成果到張家口轉化和產業化。

據瞭解,張家口五年累計實施重點項目800多項,完成投資2880億元,吉利富豪汽車基地、旗幟乳業、張北雲計算、國網風光儲輸等一批重大產業項目投產,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速超過傳統產業,產值超過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三分之一。全市省級開發區達到13個,入駐企業1898家,張江張家口高新技術產業園成為上海張江域外唯一一家授權的科技園區。礦山、鋼鐵、化工、水泥四大高耗能產業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由2011年的91.7%下降到27.1%。符合科學發展要求、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符合未來發展方向的現代產業體系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