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外國人最愛的中國“女漢子”,要給倫敦來一場古典範跑酷!

“唧唧複唧唧,木蘭當戶織。”中國北朝民歌《木蘭辭》以短短三百餘字的篇幅,塑造了一位替父從軍、巾幗不輸鬚眉、英勇忠孝而淡泊名利的女英雄木蘭的形象。時至今日,這個故事已被廣泛地改編為話劇和動畫電影等,

而木蘭這個在東方傳統文化中的“非典型”形象在傳到西方之後,更是在西方觀眾的心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當這個“女漢子”走上舞臺之後,應該以何種方式來展現其人物精髓以及精神內核?香港舞蹈團就將在今年4月,

以剛柔並濟的民族舞劇形式,為倫敦的觀眾們帶來一個鮮活而韻味十足的“花木蘭”。

>>>>首赴歐洲,“木蘭”要用舞蹈講故事

4月15日,由香港舞蹈團創作編排的大型舞劇《花木蘭》將亮相倫敦南岸中心(Southbank Centre)劇場。該劇在2013年首演之後便收穫了熱烈反響,並在2014年獲頒香港舞蹈年獎“最值得表揚舞蹈製作”及“最值得表揚群舞演出”。隨後,這部劇於2015年先後遠赴紐約、悉尼兩地演出,並獲得了媒體與觀眾的一致好評。

而此次《花木蘭》的英國首演,則是為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香港舞蹈團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駐英國倫敦經濟貿易辦事處特別贊助及支持下,首次為倫敦觀眾呈現此得獎作品。

2015年舞劇《花木蘭》在紐約林肯中心上演

《花木蘭》此次巡演將向英國觀眾展現原汁原味的中華文化:在倫敦南岸中心的演出場地,除了根據實際舞臺大小和設備條件進行必要的調整以外,《花木蘭》將延續此前在香港和世界各地巡演的基本舞蹈編排、場景道具等等設置,力求毫無保留地向英國舞劇愛好者展現中國舞蹈獨一無二的表現張力。而香港舞蹈團高級舞蹈員李涵在此前接受《歐洲時報》採訪時就表示,

雖然該劇碼前在南岸中心暫定了只演出一場,但舞蹈團依然將從香港將全套舞臺道具、服裝等運來倫敦,甚至連戰車都將登臺:“我覺得這部舞劇寫意和寫實同時在進行。”

花木蘭的傳奇故事主要因迪士尼動畫電影《花木蘭》而在西方社會走紅,片中角色塑造基本以西方文化角度來進行,

重心在於宣揚獨立自主等個人價值傾向,從木蘭這個角色身上挖掘新時代女性的個人氣質與英雄心性。而在香港舞蹈團看來,他們的舞劇版《花木蘭》則更忠於原著《木蘭辭》,較凸顯東方傳統文化中的忠、孝等部分,體現中華民族的孝道和犧牲精神,以及東方女性的溫婉和其歸隱的睿智。此外,作為一個傳奇女英雄,花木蘭本身剛柔並濟的氣質也足夠有吸引力,其跨越性別的勇氣更能打動觀眾,並起到積極鼓舞的正能量。

作為一部舞劇,《花木蘭》全劇沒有臺詞,而這正是其在進行海外巡演並進行文化傳播時的一大傳播優勢:因為肢體動作是國際性的,一切劇情推動和人物表現全靠肢體語言來傳達,反而消除了語言障礙所帶來的理解困難。通過歷史發源甚至比語言更早的舞蹈,任何觀眾都能夠與臺上舞者產生共鳴,更能增加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與理解。而該劇基本上沒有存在西方觀眾難理解的文化元素,加上本身用來表達感情和敘事的載體是舞蹈,觀眾基本上能透過演員的身體質感、表情、音樂和佈景的配合來意會和瞭解。在此基礎之上,每位觀眾在觀劇時,可以將舞蹈傳達出的資訊與個人的經歷和文化背景相融合,反而能從舞劇裡得到不同的共鳴和感動。

此外,雖然舞團採用的主題來自中國文化,是《花木蘭》這樣一個具有典型中華文化歷史背景和價值觀的故事,舞劇本身也是透過中國舞的身韻來表達故事,但該劇的主體價值觀具有一定普世性,例如勇敢、自由,以及東方的傳統美德忠與孝,而這些品質都是值得推廣的跨文化元素。

>>>>跑酷雜耍,古典舞也能玩出新難度

《木蘭辭》全詩有三百餘字,《花木蘭》將其改編擴充分為四幕九場。全劇如同一幅寫意國畫,于墨蹟于留白之間徐徐鋪開,以舞蹈的筆觸描繪了木蘭代父從軍、征戰沙場、最終辭官回鄉的動人故事。

該劇劇情編排情節緊湊,起承轉合,一氣呵成。演員們的舞蹈動作剛柔並濟,充分表現了中國古典舞蹈的優美、細膩。整台劇在採用現代編曲手法的同時,融合了中國傳統民間曲調,展現了那個戰火紛飛年代的波瀾迭起與氣勢恢宏。在以女性視角演繹中國傳統文化的同時,該劇又獨樹一幟地以花木蘭“巾幗英雄”的形象同時展現兩性風采,既有女性的柔美,又有男性的剛烈,正所謂“安能辨我是雄雌”;同時,這部舞劇又採用了女子群舞和父女離別雙人舞等,重點刻畫了木蘭的內心世界。

《花木蘭》紐約站劇照,花木蘭與父親的雙人舞

除了在舞蹈本身的編排上下功夫之外,《花木蘭》在舞臺設計方面更是別出心裁地採用了“斜坡”形式,來展現表現戰場上的刀光劍影與血腥廝殺。在舞臺中心搭造的斜坡上進行表演,這給演員帶來了新的高難度挑戰。而該劇導演楊雲濤認為這樣的舞臺設計與舞蹈編排很有必要,並堅信一部作品如果僅僅給演員得心應手的簡單動作,那麼舞蹈就會變得像流水線作業一樣索然無味。他同時也對演員們完成這樣的高難度動作充滿了信心。

《花木蘭》悉尼站劇照,演員在斜坡上進行表演

除了斜坡表演之外,《花木蘭》在形式創新上還有許多別具一格之處,譬如引進現代舞臺藝術中的跑酷和雜耍等元素。不用太擔心這樣一部以中國古典民族舞蹈為基礎的舞劇在引入現代元素之後會變成“四不像”:該劇在編排中,主題上擷取了傳統的文化底蘊,形式上則在以中國古典舞為基礎的編排上,借鑒了現代舞編舞的一些技法與結構,並加入當代的元素和現代藝術的包裝和審美觀,使古典的意涵通過現代藝術的平臺表達出來。隨著觀眾口味的變化,以及出於舞臺藝術進化的要求,《花木蘭》在古典的大框架裡面採用了現代的技巧進行細意的加工和雕琢,輔以獨具匠心的舞臺燈光設計、細緻考究的服裝設計與多媒體呈現,使整部劇在極具古典風味的同時,又極具現代創意,符合各種觀眾的戲劇與舞蹈審美需求,在傳承中不乏創新,堪稱舞臺藝術跨界融合的典範之作。

從優秀的中國文化傳統汲取養份,結合當代藝術創意,以具有香港特色的中國舞蹈感動世界,這是香港舞蹈團的創作宣言之一。該劇領舞李涵在接受《歐洲時報》採訪時便稱,由於處在香港這樣一個東西文化融會貫通的環境之下,舞蹈團創作的不少劇碼都採用現代審美的角度來切入古典題材,這讓包括《花木蘭》在內的許多故事都煥發了全新生命力。

>>>>文化碰撞,“木蘭”盼在倫敦帶來驚喜

《花木蘭》導演楊雲濤曾表示,之所以選擇木蘭這個題材進行舞劇改編,是看中了這個故事在東西方思想文化融合方面的出眾之處:一方面因為迪士尼動畫電影的緣故,西方觀眾對這個故事並不陌生;另一方面,這又是一個非常傳統的題材,幾乎包括了所有中華文化的元素,包括孝道、親情、自我認定。這種傳統與現代的統一也正是該劇向海外傳播的關鍵宣傳點之一。

經過紐約與悉尼的演出之後,《花木蘭》帶著這種古今一體的藝術氣息來到了同樣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倫敦。倫敦所散發出來的濃郁藝術文化歷史氛圍,更能和《花木蘭》這樣一部由經典傳奇作品改編而來的舞劇散發的韻味和內涵相配搭。當舞臺上的戰鼓隆隆與遠處大本鐘的厚重鐘聲相繼響起,中國文化中家喻戶曉的歷史傳奇在萬里之外的歐洲古典之都倫敦的舞臺上甩開舞袖,傳統文化的碰撞總能讓人驚喜連連。而對於遠在英國的華人群體來說,當在異國他鄉看到耳熟能詳的木蘭“替父從軍”傳奇,以一種充滿現代意味的舞蹈方式呈現在舞臺上時,這種驚喜感或許更勝西方觀眾。

《花木蘭》在悉尼舉辦的大師班。

而在《花木蘭》之後,觀眾們或許可以期待來自香港舞蹈團的更多驚喜。長期致力從中華文化裡發掘題材的舞蹈團,一直在嘗試用舞蹈與文學、書法、繪畫、音樂等不同媒介中的故事進行對話,在煥發傳統文化的同時,更在不斷的研讀、深化、交流中加強文化體會,並爭取今後從更多方面向海外觀眾傳播中國文化藝術之美。

演出資訊:

時間:4月15日19:30

約90分鐘,中場休息20分鐘

地點:Royal Festival Hall

Southbank Centre

Belvedere Road, Lambeth

London SE1 8XX

票價:£12- £38

網址:https://www.southbankcentre.co.uk/whats-on/118517-legend-mulan-2017

其跨越性別的勇氣更能打動觀眾,並起到積極鼓舞的正能量。

作為一部舞劇,《花木蘭》全劇沒有臺詞,而這正是其在進行海外巡演並進行文化傳播時的一大傳播優勢:因為肢體動作是國際性的,一切劇情推動和人物表現全靠肢體語言來傳達,反而消除了語言障礙所帶來的理解困難。通過歷史發源甚至比語言更早的舞蹈,任何觀眾都能夠與臺上舞者產生共鳴,更能增加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與理解。而該劇基本上沒有存在西方觀眾難理解的文化元素,加上本身用來表達感情和敘事的載體是舞蹈,觀眾基本上能透過演員的身體質感、表情、音樂和佈景的配合來意會和瞭解。在此基礎之上,每位觀眾在觀劇時,可以將舞蹈傳達出的資訊與個人的經歷和文化背景相融合,反而能從舞劇裡得到不同的共鳴和感動。

此外,雖然舞團採用的主題來自中國文化,是《花木蘭》這樣一個具有典型中華文化歷史背景和價值觀的故事,舞劇本身也是透過中國舞的身韻來表達故事,但該劇的主體價值觀具有一定普世性,例如勇敢、自由,以及東方的傳統美德忠與孝,而這些品質都是值得推廣的跨文化元素。

>>>>跑酷雜耍,古典舞也能玩出新難度

《木蘭辭》全詩有三百餘字,《花木蘭》將其改編擴充分為四幕九場。全劇如同一幅寫意國畫,于墨蹟于留白之間徐徐鋪開,以舞蹈的筆觸描繪了木蘭代父從軍、征戰沙場、最終辭官回鄉的動人故事。

該劇劇情編排情節緊湊,起承轉合,一氣呵成。演員們的舞蹈動作剛柔並濟,充分表現了中國古典舞蹈的優美、細膩。整台劇在採用現代編曲手法的同時,融合了中國傳統民間曲調,展現了那個戰火紛飛年代的波瀾迭起與氣勢恢宏。在以女性視角演繹中國傳統文化的同時,該劇又獨樹一幟地以花木蘭“巾幗英雄”的形象同時展現兩性風采,既有女性的柔美,又有男性的剛烈,正所謂“安能辨我是雄雌”;同時,這部舞劇又採用了女子群舞和父女離別雙人舞等,重點刻畫了木蘭的內心世界。

《花木蘭》紐約站劇照,花木蘭與父親的雙人舞

除了在舞蹈本身的編排上下功夫之外,《花木蘭》在舞臺設計方面更是別出心裁地採用了“斜坡”形式,來展現表現戰場上的刀光劍影與血腥廝殺。在舞臺中心搭造的斜坡上進行表演,這給演員帶來了新的高難度挑戰。而該劇導演楊雲濤認為這樣的舞臺設計與舞蹈編排很有必要,並堅信一部作品如果僅僅給演員得心應手的簡單動作,那麼舞蹈就會變得像流水線作業一樣索然無味。他同時也對演員們完成這樣的高難度動作充滿了信心。

《花木蘭》悉尼站劇照,演員在斜坡上進行表演

除了斜坡表演之外,《花木蘭》在形式創新上還有許多別具一格之處,譬如引進現代舞臺藝術中的跑酷和雜耍等元素。不用太擔心這樣一部以中國古典民族舞蹈為基礎的舞劇在引入現代元素之後會變成“四不像”:該劇在編排中,主題上擷取了傳統的文化底蘊,形式上則在以中國古典舞為基礎的編排上,借鑒了現代舞編舞的一些技法與結構,並加入當代的元素和現代藝術的包裝和審美觀,使古典的意涵通過現代藝術的平臺表達出來。隨著觀眾口味的變化,以及出於舞臺藝術進化的要求,《花木蘭》在古典的大框架裡面採用了現代的技巧進行細意的加工和雕琢,輔以獨具匠心的舞臺燈光設計、細緻考究的服裝設計與多媒體呈現,使整部劇在極具古典風味的同時,又極具現代創意,符合各種觀眾的戲劇與舞蹈審美需求,在傳承中不乏創新,堪稱舞臺藝術跨界融合的典範之作。

從優秀的中國文化傳統汲取養份,結合當代藝術創意,以具有香港特色的中國舞蹈感動世界,這是香港舞蹈團的創作宣言之一。該劇領舞李涵在接受《歐洲時報》採訪時便稱,由於處在香港這樣一個東西文化融會貫通的環境之下,舞蹈團創作的不少劇碼都採用現代審美的角度來切入古典題材,這讓包括《花木蘭》在內的許多故事都煥發了全新生命力。

>>>>文化碰撞,“木蘭”盼在倫敦帶來驚喜

《花木蘭》導演楊雲濤曾表示,之所以選擇木蘭這個題材進行舞劇改編,是看中了這個故事在東西方思想文化融合方面的出眾之處:一方面因為迪士尼動畫電影的緣故,西方觀眾對這個故事並不陌生;另一方面,這又是一個非常傳統的題材,幾乎包括了所有中華文化的元素,包括孝道、親情、自我認定。這種傳統與現代的統一也正是該劇向海外傳播的關鍵宣傳點之一。

經過紐約與悉尼的演出之後,《花木蘭》帶著這種古今一體的藝術氣息來到了同樣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倫敦。倫敦所散發出來的濃郁藝術文化歷史氛圍,更能和《花木蘭》這樣一部由經典傳奇作品改編而來的舞劇散發的韻味和內涵相配搭。當舞臺上的戰鼓隆隆與遠處大本鐘的厚重鐘聲相繼響起,中國文化中家喻戶曉的歷史傳奇在萬里之外的歐洲古典之都倫敦的舞臺上甩開舞袖,傳統文化的碰撞總能讓人驚喜連連。而對於遠在英國的華人群體來說,當在異國他鄉看到耳熟能詳的木蘭“替父從軍”傳奇,以一種充滿現代意味的舞蹈方式呈現在舞臺上時,這種驚喜感或許更勝西方觀眾。

《花木蘭》在悉尼舉辦的大師班。

而在《花木蘭》之後,觀眾們或許可以期待來自香港舞蹈團的更多驚喜。長期致力從中華文化裡發掘題材的舞蹈團,一直在嘗試用舞蹈與文學、書法、繪畫、音樂等不同媒介中的故事進行對話,在煥發傳統文化的同時,更在不斷的研讀、深化、交流中加強文化體會,並爭取今後從更多方面向海外觀眾傳播中國文化藝術之美。

演出資訊:

時間:4月15日19:30

約90分鐘,中場休息20分鐘

地點:Royal Festival Hall

Southbank Centre

Belvedere Road, Lambeth

London SE1 8XX

票價:£12- £38

網址:https://www.southbankcentre.co.uk/whats-on/118517-legend-mulan-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