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千錘百煉鑄德藝,濃墨重彩融雙馨——笛子演奏家許國屏的笛藝人生

許國屏,笛子演奏家,現任上海音樂家協會笛子專業委員會名譽會長、上海中華笛文化研究所藝術總監、國家一級演奏員、榮獲國務院頒發的文化藝術貢獻獎,

上海市“德藝雙馨”藝術家等。其父親是著名民族音樂家許光毅,從小受民族音樂的薰陶,9歲起,隨笛子演奏家陸春齡學笛,與笛子結下不解之緣,幾乎每天笛不離手,練笛、吹笛、教笛、研究笛子,被人戲稱為“笛迷”。他發明了多功能組合式民族管樂器,撰寫了《簡易豎笛演奏法及合奏曲集》(盲文)、《兒童民族樂隊實用手冊》、《中國竹笛考級》等專業著作。

許國屏先生長期從事笛子演奏方面的研究,在國內外均具有一定的影響力。他發明了多功能組合式民族管樂器,撰寫了《簡易豎笛演奏法及合奏曲集》(盲文)、《青少年學竹笛》、《中國竹笛考級》等一大批專業著作。創作的少年笛子協奏曲《雷鋒》、電琵琶與樂隊《思念》、彈撥樂合奏《跳繩》、《初航》、《哇哈哈變奏曲》、故事音樂《心靈的眼睛》、笛子獨奏曲《快樂的小笛手》等。

1969年許國屏先生演奏,中福會兒童藝術劇院民樂隊、上海木偶劇團民樂隊協奏。

一、繼承父親遺志,搶救民族音樂

許國屏生在一個音樂世家中,父親許光毅是一位窮其一生為振興民樂的著名民族音樂家,二胡,古琴演奏家,抗曰戰爭爆發後,許國屏父親和國樂大師衛仲樂等人為救濟難民一起參加中國文化劇團,赴美募捐義演,歷時半年跑遍了華盛頓一紐約等三十多個城市,

向國際友人介紹中國優秀的民族音樂,反響熱烈,當地華僑,國際友人們給予熱情的支援,紛紛捐款。回國之後,又在上海淮海中路比樂中學大禮堂舉辦了一場免費音樂會,邀請各界人士參加,空無虛席。 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周信芳和夫人也應邀參加,他們用民族音樂之聲激起了大家的愛國之情,有一次在常熟演出,有一位觀眾(商人)聽了民族音樂會後,
想起祖國被曰寇侵略,激起了憤怒,當場痛哭。

解放前,許國屏父親許光毅,國樂大師衛仲樂等人還被宋美齡,宋慶齡邀請到寓所為馬歇爾夫人演奏,這些民族音樂家們就萌發了通過弘揚民族音樂,傳播中華優秀民族文化的想法,於是派許國屏父親許光毅作為代表,找到了當時國民黨社會局的官員,希望得到政府的資助,成立一個國家的專業民族樂團,

接待的官員很藐視民族音樂,說你們搞民樂的就像馬路上拉二胡的叫花子,都是討飯的,吹吹笛子,拉拉二胡也想要國家的錢? 官員對民族音樂的藐視讓許國屏父親怒從中來,那個官員名叫X國屏,我以後生個兒子,就叫許國屏,讓你看不起民樂!一年多後,許國屏出身了,許國屏這個名字就成了一個深深的烙印。這是老一輩民族音樂家的憤怒,更是願望,希望牢記舊社會民族音樂曾遭到的冷遇,希望許國屏將來為中國的民樂爭一口氣。

一九五二年許光毅被當時的上海市市長陳毅任命為新中國第一個專業民族樂隊隊長,對於父親,許國屏記憶最深的是老人家臨終前留下最後一句話,你不要搶救我,你要去搶救民樂,許國屏父親這句遺訓成了許國屏一生的使命。

許國屏九歲師從著名笛子大師陸春齡學習笛子,1956年參加上海樂團民族樂隊排練。1957年入已故國家名譽主席宋慶齡創辦的中國福利會兒童藝術劇院,並兼任上海市少年宮笛子專業教師,學生有周成龍、戴金生、金鍇、高純華、常箏、顧劍南、榮穎等;許國屏老師是上海自學成才獎等多項榮譽獲得者,創造發明多功能笛,創大世界吉尼斯紀錄,國家文化部科技進步獎。許國屏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深入學校,工廠,農村,山區,牧區,礦區,社區,部隊,醫院演出五千餘場,被大家親切地稱為平民藝術家。

1957年和國家名譽主席宋慶齡接觸的情景,許國屏先生依舊歷歷在目。而這,更使他堅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標,明確了自己的人生意義。宋慶齡曾對他囑託:一,要用優美的音樂陶冶孩子們的情操;二,不僅要使孩子們瞭解西方音樂,還要瞭解東方音樂;三,要弘揚我們的民族音樂。“她的話深深紮根我的腦海裡,時刻激勵著我”。每年春天,許國屏總會一個人默默地來到宋慶齡的雕像前……

沒有一句崇高的誓言,也沒有一個驚天動地的舉動,他只是在用手裡小小的笛子,用自己的音樂,奉獻自己。用一顆普通黨員的心給更多普通人帶來歡樂。在他看來,最打動人心的音樂不是大劇院裡的專業演奏家奏響的,而是一個從來沒有碰過樂器的孩子第一次從嘴裡吹出的美妙樂器。

“鬥轉星移,年復一年,遵循宋慶齡的教導,許國屏的笛聲,已經超越了音樂的含義,抽象地轉化成永不消散的精神。他的笛聲,同一個共產黨員的靈魂融合在一起,成為不滅的笛魂!”

二、不朽的“音樂長征”

2016年是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也是許國屏先生“音樂長征”30周年。許國屏是新中國第一代兒童藝術教育工作者;他是中國竹笛普及教育工作的先驅;他是同癌魔頑強鬥爭十二年的樂觀老人;他是中國民族音樂的拯救者和傳承人;他將畢生的精力投入到民族音樂的傳承和發揚光大中;他曾無數次深入到老區、邊區、礦區、牧區、行程20萬公里,義務輔導學校音樂教師兩萬多名;他把音樂和愛心帶給周圍的每一個熱愛笛子的孩子。在20年中,為全國20多個省市舉辦了408期音樂教師培訓班,培訓音樂教師10000余名。他除了五上革命老區大別山外,還三赴內蒙古大草原,上井岡山、下海南島;從北京、瀋陽、哈爾濱到廈門、桂林、昆明,都留下了他的足跡。這就是許國屏進行的“音樂長征”。

同時,他還結合自己多年的經歷和經驗,撰寫論文數十篇,其中《“音樂長征”灑滿清,堅持“六邊”結碩果》的理論性、針對性、可操作性都很強,對實踐有著現實的指導意義。為表彰德藝雙馨著名笛子藝術家,許國屏的藝術成就,二零零六年中國福利會編著出版了《笛魂》一書,講述了許國屏的先進事蹟。

“當時,我看到了一個令我深有感觸的場景”許先生展示了一個信封,並從裡面小心翼翼地取出一支鉛筆頭,繼續回憶,“一個孩子在用這支鉛筆頭畫畫……地區發展的不平衡讓我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所以,我希望能夠為他們做點什麼。”

許國屏的事蹟,先後被中央電視臺,上海電視臺,東方衛視,呼侖貝爾電視臺,河南電視臺,江西電視臺,安征電視臺作為藝術人物專訪,報導了多次,各種報刊雜誌報導四百余篇,許國屏老師,並被世界文藝家聯合會評為二零一三年,感動世界年度人物。

三、用文字承載音樂

為了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向青少年普及民族樂器。許國屏先生先後出版近二十本專著、總發行量超過一百萬冊。“每本書都有一個小故事”,他一邊為大家展示書本,一邊解說。

《兒童豎笛啟蒙》是一本具有創新精神的產物,將“吹奏”與“繪畫”巧妙地結合,在激發孩子學習興趣的同時,起到寓教於樂的作用;《直吹笛十八課》是全國第一本民族樂器走進教室的教課書;

《兒童民族樂隊實用手冊》是全國第一本面向少兒的實用民樂讀物。為了關愛盲童,老先生還編寫了全國第一套盲文民族樂器教材《盲文笛子簡明教程》:如果說失去光明是這群孩子最大的不幸,那麼,這愛的笛聲,則是他們在黑暗中感受到的最大幸福,是他們黑夜裡的一盞明燈。“其實我也是民心,只不過不是那個‘明星’。我是人民的‘民’,心中的‘心’。我認為,只有心中有人民,笛聲才能走向四方!”

四、中華魔笛走向世界

許國屏發明的多功能組合式民族管樂器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專利、創大世界“吉尼斯”記錄、獲首屆美國愛因斯坦國際博覽會金獎、文化部科技進步二等獎。

許老師正在演奏多功能組合民族管樂器

1997年7月1日晨,許國屏指揮千笛共慶香港回歸;1999年12月18日,由許國屏策劃並指揮、靜安寺街道主辦的2000支多功能笛迎2000年大型音樂會,規模之大、人數之多、創下了大世界“吉尼斯”記錄;2007年8月5日世博會倒計時1000天的日子裡,他有策劃了在上海靜安寺廣場舉辦了《迎奧運、迎世博許國屏千笛演奏會》;許國屏笛子隊活動被評為上海市首批群眾文化特色項目;他撰寫的論文在全國2003~2004年開展的中國人力資源、科研、學術成果調查活動中獲特等獎,並入選《建國五十周年優秀論文集》。

希望許國屏將來為中國的民樂爭一口氣。

一九五二年許光毅被當時的上海市市長陳毅任命為新中國第一個專業民族樂隊隊長,對於父親,許國屏記憶最深的是老人家臨終前留下最後一句話,你不要搶救我,你要去搶救民樂,許國屏父親這句遺訓成了許國屏一生的使命。

許國屏九歲師從著名笛子大師陸春齡學習笛子,1956年參加上海樂團民族樂隊排練。1957年入已故國家名譽主席宋慶齡創辦的中國福利會兒童藝術劇院,並兼任上海市少年宮笛子專業教師,學生有周成龍、戴金生、金鍇、高純華、常箏、顧劍南、榮穎等;許國屏老師是上海自學成才獎等多項榮譽獲得者,創造發明多功能笛,創大世界吉尼斯紀錄,國家文化部科技進步獎。許國屏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深入學校,工廠,農村,山區,牧區,礦區,社區,部隊,醫院演出五千餘場,被大家親切地稱為平民藝術家。

1957年和國家名譽主席宋慶齡接觸的情景,許國屏先生依舊歷歷在目。而這,更使他堅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標,明確了自己的人生意義。宋慶齡曾對他囑託:一,要用優美的音樂陶冶孩子們的情操;二,不僅要使孩子們瞭解西方音樂,還要瞭解東方音樂;三,要弘揚我們的民族音樂。“她的話深深紮根我的腦海裡,時刻激勵著我”。每年春天,許國屏總會一個人默默地來到宋慶齡的雕像前……

沒有一句崇高的誓言,也沒有一個驚天動地的舉動,他只是在用手裡小小的笛子,用自己的音樂,奉獻自己。用一顆普通黨員的心給更多普通人帶來歡樂。在他看來,最打動人心的音樂不是大劇院裡的專業演奏家奏響的,而是一個從來沒有碰過樂器的孩子第一次從嘴裡吹出的美妙樂器。

“鬥轉星移,年復一年,遵循宋慶齡的教導,許國屏的笛聲,已經超越了音樂的含義,抽象地轉化成永不消散的精神。他的笛聲,同一個共產黨員的靈魂融合在一起,成為不滅的笛魂!”

二、不朽的“音樂長征”

2016年是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也是許國屏先生“音樂長征”30周年。許國屏是新中國第一代兒童藝術教育工作者;他是中國竹笛普及教育工作的先驅;他是同癌魔頑強鬥爭十二年的樂觀老人;他是中國民族音樂的拯救者和傳承人;他將畢生的精力投入到民族音樂的傳承和發揚光大中;他曾無數次深入到老區、邊區、礦區、牧區、行程20萬公里,義務輔導學校音樂教師兩萬多名;他把音樂和愛心帶給周圍的每一個熱愛笛子的孩子。在20年中,為全國20多個省市舉辦了408期音樂教師培訓班,培訓音樂教師10000余名。他除了五上革命老區大別山外,還三赴內蒙古大草原,上井岡山、下海南島;從北京、瀋陽、哈爾濱到廈門、桂林、昆明,都留下了他的足跡。這就是許國屏進行的“音樂長征”。

同時,他還結合自己多年的經歷和經驗,撰寫論文數十篇,其中《“音樂長征”灑滿清,堅持“六邊”結碩果》的理論性、針對性、可操作性都很強,對實踐有著現實的指導意義。為表彰德藝雙馨著名笛子藝術家,許國屏的藝術成就,二零零六年中國福利會編著出版了《笛魂》一書,講述了許國屏的先進事蹟。

“當時,我看到了一個令我深有感觸的場景”許先生展示了一個信封,並從裡面小心翼翼地取出一支鉛筆頭,繼續回憶,“一個孩子在用這支鉛筆頭畫畫……地區發展的不平衡讓我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所以,我希望能夠為他們做點什麼。”

許國屏的事蹟,先後被中央電視臺,上海電視臺,東方衛視,呼侖貝爾電視臺,河南電視臺,江西電視臺,安征電視臺作為藝術人物專訪,報導了多次,各種報刊雜誌報導四百余篇,許國屏老師,並被世界文藝家聯合會評為二零一三年,感動世界年度人物。

三、用文字承載音樂

為了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向青少年普及民族樂器。許國屏先生先後出版近二十本專著、總發行量超過一百萬冊。“每本書都有一個小故事”,他一邊為大家展示書本,一邊解說。

《兒童豎笛啟蒙》是一本具有創新精神的產物,將“吹奏”與“繪畫”巧妙地結合,在激發孩子學習興趣的同時,起到寓教於樂的作用;《直吹笛十八課》是全國第一本民族樂器走進教室的教課書;

《兒童民族樂隊實用手冊》是全國第一本面向少兒的實用民樂讀物。為了關愛盲童,老先生還編寫了全國第一套盲文民族樂器教材《盲文笛子簡明教程》:如果說失去光明是這群孩子最大的不幸,那麼,這愛的笛聲,則是他們在黑暗中感受到的最大幸福,是他們黑夜裡的一盞明燈。“其實我也是民心,只不過不是那個‘明星’。我是人民的‘民’,心中的‘心’。我認為,只有心中有人民,笛聲才能走向四方!”

四、中華魔笛走向世界

許國屏發明的多功能組合式民族管樂器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專利、創大世界“吉尼斯”記錄、獲首屆美國愛因斯坦國際博覽會金獎、文化部科技進步二等獎。

許老師正在演奏多功能組合民族管樂器

1997年7月1日晨,許國屏指揮千笛共慶香港回歸;1999年12月18日,由許國屏策劃並指揮、靜安寺街道主辦的2000支多功能笛迎2000年大型音樂會,規模之大、人數之多、創下了大世界“吉尼斯”記錄;2007年8月5日世博會倒計時1000天的日子裡,他有策劃了在上海靜安寺廣場舉辦了《迎奧運、迎世博許國屏千笛演奏會》;許國屏笛子隊活動被評為上海市首批群眾文化特色項目;他撰寫的論文在全國2003~2004年開展的中國人力資源、科研、學術成果調查活動中獲特等獎,並入選《建國五十周年優秀論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