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被小覷了的新主流級移動處理器

很多人在挑選手機時只認“芯髒”:總是傾心于高端處理器。誠然,更強的處理器晶片可以讓手機在跑分軟體中大殺四方(圖1),但在實際體驗中的改善卻往往沒有測試資料那般直觀。

因此,對非跑分党的普通用戶而言我們有必要反省一下:是否小看了天下英雄?

旗艦處理器的身份難題

提起高端(手機)處理器(圖2),你會想起誰?現階段有資格位元列旗艦陣營的晶片有很多,已上市的“老將”包括高通驍龍821/820、麒麟960、三星Exynos 8890(表1);未上市的“新貴”則以驍龍835、麒麟970、三星Exynos 8895和聯發科Helio X35為代表(表2)。

通過對主要參數進行分析,不難發現它們性能強悍的秘訣。

表1驍龍820/821麒麟960Exynos 8890工藝制程14nm16nm14nm核心架構Keyo四核四核A73+四核A53四核貓鼬+四核A53最高主頻2.4GHz2.4GHz2.3GHzGPUAdreno 530Mali-G71MP8Mali-T880MP12表2驍龍835麒麟970Helio X30Exynos 8895工藝制程10nm10nm10nm10nm核心架構Keyo八核四核A73+四核A53雙核A73+四核A53+四核A35四核貓鼬M2+四核A53最高主頻3GHz3.0GHz3.0GHz2.5GHzGPUAdreno 540Mali-G71MP8PowerVR 7XTPMali-G71MP20

首先,

旗艦級處理器必定採用了同期最先進的制程工藝,確保功耗和發熱量的可控;其次,它們都採用了big.LITTLE(大小核)技術,其中的大核多為ARM性能級的Cortex A73/A72架構(或是自主研發的核心架構)(圖3),同時盡可能地提高了主頻;最後,與其搭配的GPU也毫不含糊,而GPU的強弱也已經成為了處理器之間拉開性能差距的最大砝碼。

小提示

決定手機處理器身份高低的還包含很多參數,比如基帶晶片的規格、是否支援UFS存儲技術、是否支援雙通道記憶體和LPDDR4X、有沒有針對雙攝像頭進行優化等等,只是上述參數對跑分成績的影響並不直觀。

可以說,旗艦處理器都是“集萬般寵愛於一身”。但也正是因其“尊貴”的身份,對與其聯姻的手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材質、機身結構和散熱設計要可確保處理器能滿血運行而不因高溫降頻;需要和成本更高的UFS2.0/2.1存儲單元搭配;需要同時武裝更大的記憶體、存儲空間、更高檔次的攝像頭和基帶晶片......以上種種就註定搭載旗艦處理器的手機不可能太便宜(圖4),

也因此就與很多預算有限的普通使用者“絕緣”。

以三星Galaxy S8為代表的2017年旗艦級都會主打全面屏,同時意味著售價更高

新工藝成助主流處理器逆襲

智慧手機難道就非旗艦處理器不選?主流處理器的性能真的就不堪重任嗎?如果時間倒退到2~3年前,搭載主流級別處理器的手機除了價格實惠外,還真的是難當大任。但是,隨著最新14nm/16nm制程工藝為主流處理器所用,一場屌絲逆襲的好戲就此開幕。

回顧2016年,主流價位(低於1500元)的手機還普遍以驍龍615/617/617、聯發科Helio P10和麒麟620等處理器為主,運行《陰陽師》級別的最新3D手遊很容易出現卡頓的現象。沒辦法,這些處理器的制程工藝都停留在28nm階段,不僅都採用了主打低功耗的八核Cortex A53架構,還不敢讓CPU運行在較高的頻率上(普遍低於1.5GHz),而它們集成的GPU規格也較為孱弱,玩起遊戲“亞歷山大”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圖6)。

隨著手遊畫質的提高,對手機GPU性能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可能有讀者會問了,高通驍龍652/653也是28nm工藝,為啥它的性能就僅次於驍龍820?答案很簡單,驍龍652/653採用了性能級的Cortex A72架構,並集成了更高檔次的Adreno 510 GPU。同理,與其同期的聯發科Helio X20採用的20nm工藝雖然也談不上最先進,但它依舊有著Cortex A72架構和Mail-T880MP4 GPU的加持,也因此獲得了次旗艦級別處理器的地位。

表3驍龍652/653Helio X20/X25驍龍625/626Helio P20麒麟650/655Exynos 7880工藝制程28nm20nm14nm16nm16nm14nm核心架構四核A72+四核A53雙核A72+四核A53+四核A53八核A53八核A53四核A53+四核A53八核A53最高主頻2.0GHz2.5GHz2.2GHz2.3GHz2.1GHz1.9GHzGPUAdreno 510Mail-T880MP4Adreno 506Mail-T880MP2Mail-T830MP2Mail-T830MP3

好消息是,驍龍625/626、聯發科Helio P20、麒麟650/655和三星Exynos 7880等新主流處理器都升級到了14nm/16nm制程工藝(表3),雖然它們依舊以八核Cortex A53架構為主,但卻可以將主頻提升到2.0GHz以上而不用擔心過熱的隱憂。同時,這些處理器集成的GPU規格較早期產品也有所提升,而且GPU也都能運行在更高的頻率上。

以驍龍625和驍龍652為例,就理論的跑分性能而言肯定是驍龍652完勝驍龍625。但是,如果你分別拿搭載著驍龍625和驍龍652的兩款手機同時玩《王者榮耀》(圖7),也許就會出現意想不到的結局了:持續遊戲10分鐘過後,驍龍625的手機依舊能維持在30fps滿幀運行,而驍龍652手機可能就跌破20fps了,頻繁的卡頓感很容易影響到操作上的發揮。究其原因,就是驍龍652受制於28nm相對落後的工藝,存在功耗和發熱量較高的隱患。如果手機的散熱設計不過關,在持續遊戲一段時間後CPU就會因過熱而降頻。

以聯發科Helio P20和Helio X20/X25為例,就性能無疑是後者秒前者的節奏,但Helio P20卻憑藉新品的身份,被聯發科賦予了其對雙通道LPDDR4X記憶體的支援(圖8)。要知道LPDDR4X可曾被譽為下一代旗艦處理器的專享技術,如今能“下嫁”進主流處理器陣營無疑是種歷史上的進步。從綜合體驗來看,新一代主流處理器往往比上一代次旗艦級別的處理器更值得選擇,正所謂“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拍死在沙灘上”。

實際上,新主流處理器還都隱藏著一個殺手鐧:那就是更低的發熱和功耗。更低發熱的表現是長時間玩遊戲手機表面不燙手,而更低功耗的表現就是續航時間更為持久(圖9)。以OPPO R9s(5.5英寸+驍龍625+3010mAh電池)和 OPPO R9s Plus(6英寸+驍龍653+4000mAh電池)為例,在PCMark的工作2.0測試環節裡,OPPO R9s可以取得11小時以上的續航成績,而R9s Plus的續航時間則不足9小時。由此可見新一代主流處理器對續航能力的增益效果。

總的來說,新主流處理器可能無法得到更為好看的跑分數據,但它們的實際性能流暢運行《王者榮耀》和《陰陽師》一類的遊戲還是不成問題的。而它們的優勢則在於,玩遊戲的過程中不會因發熱而導致遊戲幀數的波動,還最大限度提升待機時間。只要你不是發燒級的遊戲玩家,驍龍625/626、聯發科Helio P20、麒麟650/655和三星Exynos 7880等新主流處理器的表現就絕對不會讓你失望,而且還能幫你節省大量的購機預算呢。

更新一代已箭在弦上

就在我們驚歎於新主流處理器的逆襲表現之際,更新一代主流處理器也已箭在弦上。它們分別為高通驍龍660、聯發科Helio P35和麒麟660(表4)。其中,聯發科Helio P35的規格最為搶眼,它採用了和Helio X35相同的十核架構,只是主頻略低,GPU也換成了3個核心的Mali-G71MP3。高通驍龍660和麒麟660相似,都採用了Cortex A73級別的大核架構(圖10),GPU較上代型號(驍龍653/麒麟655)也有所升級。

表4驍龍660Helio P35麒麟660工藝制程14nm10nm16nm核心架構四核Kyro(或A73)+四核A53雙核A73+四核A53+四核A35雙核A73+四核A53最高主頻不明不明不明GPUAdreno 512Mali-G71MP3Mali-G71MP4

總之,2017年我們在選購手機時已經沒有必要揪著那些武裝旗艦處理器的手機不放了。要知道,這類新品要麼價格高昂,要麼需要加價或搶購,入手門檻頗高。如果我們可以退後一步,也許那些搭載新一代主流處理器的手機之中就能找到最適合你的那雙鞋子。

回顧2016年,主流價位(低於1500元)的手機還普遍以驍龍615/617/617、聯發科Helio P10和麒麟620等處理器為主,運行《陰陽師》級別的最新3D手遊很容易出現卡頓的現象。沒辦法,這些處理器的制程工藝都停留在28nm階段,不僅都採用了主打低功耗的八核Cortex A53架構,還不敢讓CPU運行在較高的頻率上(普遍低於1.5GHz),而它們集成的GPU規格也較為孱弱,玩起遊戲“亞歷山大”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圖6)。

隨著手遊畫質的提高,對手機GPU性能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可能有讀者會問了,高通驍龍652/653也是28nm工藝,為啥它的性能就僅次於驍龍820?答案很簡單,驍龍652/653採用了性能級的Cortex A72架構,並集成了更高檔次的Adreno 510 GPU。同理,與其同期的聯發科Helio X20採用的20nm工藝雖然也談不上最先進,但它依舊有著Cortex A72架構和Mail-T880MP4 GPU的加持,也因此獲得了次旗艦級別處理器的地位。

表3驍龍652/653Helio X20/X25驍龍625/626Helio P20麒麟650/655Exynos 7880工藝制程28nm20nm14nm16nm16nm14nm核心架構四核A72+四核A53雙核A72+四核A53+四核A53八核A53八核A53四核A53+四核A53八核A53最高主頻2.0GHz2.5GHz2.2GHz2.3GHz2.1GHz1.9GHzGPUAdreno 510Mail-T880MP4Adreno 506Mail-T880MP2Mail-T830MP2Mail-T830MP3

好消息是,驍龍625/626、聯發科Helio P20、麒麟650/655和三星Exynos 7880等新主流處理器都升級到了14nm/16nm制程工藝(表3),雖然它們依舊以八核Cortex A53架構為主,但卻可以將主頻提升到2.0GHz以上而不用擔心過熱的隱憂。同時,這些處理器集成的GPU規格較早期產品也有所提升,而且GPU也都能運行在更高的頻率上。

以驍龍625和驍龍652為例,就理論的跑分性能而言肯定是驍龍652完勝驍龍625。但是,如果你分別拿搭載著驍龍625和驍龍652的兩款手機同時玩《王者榮耀》(圖7),也許就會出現意想不到的結局了:持續遊戲10分鐘過後,驍龍625的手機依舊能維持在30fps滿幀運行,而驍龍652手機可能就跌破20fps了,頻繁的卡頓感很容易影響到操作上的發揮。究其原因,就是驍龍652受制於28nm相對落後的工藝,存在功耗和發熱量較高的隱患。如果手機的散熱設計不過關,在持續遊戲一段時間後CPU就會因過熱而降頻。

以聯發科Helio P20和Helio X20/X25為例,就性能無疑是後者秒前者的節奏,但Helio P20卻憑藉新品的身份,被聯發科賦予了其對雙通道LPDDR4X記憶體的支援(圖8)。要知道LPDDR4X可曾被譽為下一代旗艦處理器的專享技術,如今能“下嫁”進主流處理器陣營無疑是種歷史上的進步。從綜合體驗來看,新一代主流處理器往往比上一代次旗艦級別的處理器更值得選擇,正所謂“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拍死在沙灘上”。

實際上,新主流處理器還都隱藏著一個殺手鐧:那就是更低的發熱和功耗。更低發熱的表現是長時間玩遊戲手機表面不燙手,而更低功耗的表現就是續航時間更為持久(圖9)。以OPPO R9s(5.5英寸+驍龍625+3010mAh電池)和 OPPO R9s Plus(6英寸+驍龍653+4000mAh電池)為例,在PCMark的工作2.0測試環節裡,OPPO R9s可以取得11小時以上的續航成績,而R9s Plus的續航時間則不足9小時。由此可見新一代主流處理器對續航能力的增益效果。

總的來說,新主流處理器可能無法得到更為好看的跑分數據,但它們的實際性能流暢運行《王者榮耀》和《陰陽師》一類的遊戲還是不成問題的。而它們的優勢則在於,玩遊戲的過程中不會因發熱而導致遊戲幀數的波動,還最大限度提升待機時間。只要你不是發燒級的遊戲玩家,驍龍625/626、聯發科Helio P20、麒麟650/655和三星Exynos 7880等新主流處理器的表現就絕對不會讓你失望,而且還能幫你節省大量的購機預算呢。

更新一代已箭在弦上

就在我們驚歎於新主流處理器的逆襲表現之際,更新一代主流處理器也已箭在弦上。它們分別為高通驍龍660、聯發科Helio P35和麒麟660(表4)。其中,聯發科Helio P35的規格最為搶眼,它採用了和Helio X35相同的十核架構,只是主頻略低,GPU也換成了3個核心的Mali-G71MP3。高通驍龍660和麒麟660相似,都採用了Cortex A73級別的大核架構(圖10),GPU較上代型號(驍龍653/麒麟655)也有所升級。

表4驍龍660Helio P35麒麟660工藝制程14nm10nm16nm核心架構四核Kyro(或A73)+四核A53雙核A73+四核A53+四核A35雙核A73+四核A53最高主頻不明不明不明GPUAdreno 512Mali-G71MP3Mali-G71MP4

總之,2017年我們在選購手機時已經沒有必要揪著那些武裝旗艦處理器的手機不放了。要知道,這類新品要麼價格高昂,要麼需要加價或搶購,入手門檻頗高。如果我們可以退後一步,也許那些搭載新一代主流處理器的手機之中就能找到最適合你的那雙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