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古代沒有城管,市容 攤販誰來管?

在古代,沒有城管。流動攤販、市容市貌等等這些屬於現在城管的的職能由誰行使?中國古代一地一個衙門,百姓的大小事務都要管,所以稱父母官,像父母管兒女一樣。但衙門裡大小官員也是有分工,

但沒有現代職能部門一樣的精細分工。

戰國時期的“監市”,負責防火緝盜,不不少專家認為是中國古代城管的雛形。到了漢唐時的“京兆尹”,其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城管執法。

至於白居易《賣炭翁》裡寫那兩個霸道的官差,強拉了炭去給你一點布充市值,

這兩個人應該不是城管而是宮廷的採購員,有不少網路文章把他們說成古代霸道的城管了。

到了宋代,商業更發達了。集市辦在什麼地方,店鋪怎樣開設,商家都要向衙門提出申請,要有擔保,衙門審核後發給憑證,這才允許開張。

官府管市場還管物價。

清明上河圖

據《春渚紀聞》記載:宗澤任上,“物價騰貴,至有十倍於前者”。於是宗澤讓廚師去市場買麵粉,做了一籠餅,估價後一個餅只值六錢,而市價卻要二十錢。於是宗澤把一個賣餅的人叫到衙門來責問,那人說,“自都城經亂以來,米麥起落,初無定價,因襲至此,某不能違眾獨減,使賤市也”。這個人的解釋按現在的話說,就是“跟漲不跟跌”。宗澤聽了,非常生氣,

責令其只准售八錢,敢增價者斬。結果整個集市的物價應聲而降。——這則故事就是說明宋代的父母官親自管市場攤販,管物價了。

明代的北京,由相當於今北京衛戍區或武裝員警部隊的“五城兵馬司”來承擔現代城管局的大部分職能。

清代的北京,還專設了“督理街道衙門”,

其部分職能也與現代城管局比較接近,主要負責外城的街道管理、民房修建等,破壞公用設施、侵佔下水道等不良行為,都是督理街道衙門的執法對象。管轄的範圍也十分廣泛,不光有城管職務,還有城市建設,百姓治安等等問題都要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