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別了,老南陽火車站——市民對新車站充滿期待

龍騰南陽訊 5月2日,伴隨著機器的轟鳴聲,南陽火車站開始拆除。

他曾是南陽的標誌性建築,被南陽人親切的稱為“諸葛亮帽子”和“電視機後蓋”;從1970年興建到1992年擴建,他一步步成為貫通南北交通的咽喉和樞紐。南陽火車站承載了南陽太多的歷史,見證了南陽的巨大變遷。

現場直擊:

5月2日上午10點30分,南陽火車站機聲轟鳴,

中鐵七局、南陽車務段等相關單位的人員齊聚這裡,開始對南陽火車站進行封閉拆除。站房、售票廳,施工人員有序施工,對拆下的鋼架、護板進行騰空,新建月臺的施工作業也在同步進行。現場,不少居民親眼目睹了這一歷史性時刻的到來,他們在表達不舍的同時,對新車站充滿期待。

由於過渡候車室位於原售票廳北側,火車站進站口已變更為老站房北邊斜坡道下方位置,出站口則變更為工貿大樓北邊的巷道。 據施工方介紹,跨焦柳鐵路幹線天橋已經拆除,新的三月臺和地下通道將在7月份完工,車站整體施工于明年2月份結束,新站房將在2018年春運前投入使用。

往事回眸:

南陽火車站始建於1970年,位於焦柳鐵路西側,主要承擔旅客列車到發作業,焦柳線直通列車的直通作業、摘掛列車的編解作業和各專用線路。南陽站建成後,成為連接焦作、濟源、洛陽、鄧州、襄陽、荊門、宜昌的交通樞紐,作為焦枝鐵路上重要的客運和貨運站點,南陽站促進了南陽油田的開發,

促進了晉、豫兩省煤炭向東、南外運,極大方便了南陽當地居民出行。對豫、鄂兩省經濟、文化交流發揮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老站房於1992年10月擴建,南陽火車站客運和貨運能力大大提升,自寧西鐵路2004年建成以後,運量增長迅速,貫五省和六條南北幹線,

成為國家一級鐵路,其中西安至南陽段和漢丹聯絡線為單線電氣化鐵路,設計時速120公里/小時,南陽至合肥段為單線非電氣化鐵路,設計時速120公里/小時。南陽站連南接北,承東啟西,地理位置優越,是豫、鄂、川、陝交通要道,推動了南陽工農業發展和資源開發,成為橫貫我國中部新的東西大幹線交通樞紐。

前景展望:

南陽站自建成投入運營以來,為南陽經濟、旅客出行發揮了巨大作用,隨著南陽社會經濟高速發展,同時,為了配合寧西鐵路二線工程建設,南陽火車站改擴建勢在必行。

新改擴建的南陽火車站將在2018年春運前投入使用,新建南陽站設計採用反映南陽地域文化特色的漢代建築風格,總建築面積20899平方米,一次性最大旅客接待量為3000人次。施工包括站場(月臺、雨棚、天橋、地道)改造;拆除既有站房,原址新建線側平式站房,站房主體結構為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體系;排水涵洞改造;接觸網改造;南陽站信號工程建設同步進行。

時不我待,我市正圍繞“建設豫鄂陝省際區域性☆禁☆交通樞紐”這一目標,持續提升基礎支撐能力,著力加強現代交通體系,發展勢能不斷蓄積,局部優勢正在加速向綜合優勢轉變。一個高速發展、欣欣向榮的現代化南陽正闊步走來。

南陽報業傳媒集團全媒體記者 石張楠

前景展望:

南陽站自建成投入運營以來,為南陽經濟、旅客出行發揮了巨大作用,隨著南陽社會經濟高速發展,同時,為了配合寧西鐵路二線工程建設,南陽火車站改擴建勢在必行。

新改擴建的南陽火車站將在2018年春運前投入使用,新建南陽站設計採用反映南陽地域文化特色的漢代建築風格,總建築面積20899平方米,一次性最大旅客接待量為3000人次。施工包括站場(月臺、雨棚、天橋、地道)改造;拆除既有站房,原址新建線側平式站房,站房主體結構為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體系;排水涵洞改造;接觸網改造;南陽站信號工程建設同步進行。

時不我待,我市正圍繞“建設豫鄂陝省際區域性☆禁☆交通樞紐”這一目標,持續提升基礎支撐能力,著力加強現代交通體系,發展勢能不斷蓄積,局部優勢正在加速向綜合優勢轉變。一個高速發展、欣欣向榮的現代化南陽正闊步走來。

南陽報業傳媒集團全媒體記者 石張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