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范劍平作客“兩江論壇”:從宏觀經濟形勢看重慶發展機遇

4月28日,國家資訊中心首席經濟師範劍平作客“兩江論壇”,剖析當前經濟形勢,談重慶與兩江新區的發展機遇。

談重慶:在人工智慧上早規劃早搶人

作為直轄市,重慶的發展要將主城和郊區縣分開看,范劍平說,“未來,重慶將有大量郊區縣人口向主城轉移,向兩江新區轉移”,這種集聚效應,會帶來一定的人口優勢,有利於優化人口結構,支撐重慶繼續保持高增長態勢。

重慶已然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戰略支點、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產業腹地、長江經濟帶的西部中心樞紐,

處在“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Y”字形大通道的聯接點上。他說,下一輪康波週期會出現在人工智慧領域,這一次,中國終於有機會與發達國家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參與國際競爭。

2016年全國只有重慶、貴州兩地GDP增速超過10%,重慶以10.7%的增速水準位居第一位。在他看來,重慶可以關注科技新動向,加快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全面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

同時可以在人工智慧產業發展方面早規劃、早搶人。從招商引資到招賢納才,經濟彎道超車需要不同以往、不同沿海的全新戰略。而兩江新區必然會承擔重慶人工智慧產業的龍頭。

談開放:闖出一條創新發展之路

作為國家第一個內陸開發開放新區,重慶兩江新區地處渝新歐和長江經濟帶的連接點上,是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專案、中國(重慶)自由貿易試驗核心區,

重慶兩路寸灘保稅港區所在地。

“每個國家、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的希望,重慶的希望就在兩江新區。”在范劍平看來,兩江新區可以說是全牌照的,國家能給新區的,兩江新區都有了,然而能不能做好事情,對得起這些稱號對兩江新區來說,是一種挑戰。

“一個新區的發展不僅有中央的各項優惠政策,還要與自己的創新相結合,”范劍平說,全國現在很多新區,

比如雄安新區是國家集中規劃,採取特殊政策,這種模式是其他新區模仿不來的。“兩江新區要在國家區域性戰略的基礎上,發揮自身的主動性、創造性,自己去闖一條路。”

談機遇:加快培育壯大新興產業

“2017年中國工業機器人銷量將達到10.2萬台,到年底保有量將接近45萬台。而本土機器人企業的市場佔有率將從2012年的不足5%,增長至2017年的30%以上。”范劍平說,2016年,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已達到400億美元,

預計2022年將在此基礎上翻番。

兩江新區可以在下一步產業結構升級中可以瞄準市場,“招商的時候有意的選擇人工智慧相關的企業,這可能有助於在未來的科技革命中搶得先機”,范劍平說,還可以加快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全面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包括新材料、人工智慧、積體電路、生物製藥、第五代移動通信等在內的技術研發和轉化要求提速,並做大做強產業集群。

在他看來,過去的產業轉移主要是從發達國家到發展中國家,從沿海到內陸,現在,面臨新的起點,新的戰略,我們不能等。未來新一輪產業競爭中,兩江新區要在產業機構調整中擔當主角,爭取與沿海甚至是發達國家站在同一起跑線上。歷史的機會已經擺在我們面前,如果再錯過這次機會,我們將很難擺脫別人在前,我們在後面追的狀態。

談未來:吸引大量研發人才

人口老齡化和大學擴招培養了一批高素質人才,然而“未來10年,願意做保姆和護工的勞動力人口越來越少,人口老齡化帶來對保姆和護工的需求旺盛,”范劍平說,將養老產業與人工智慧相結合,讓機器人走進家庭,照顧老年人會成為一種趨勢。

人口紅利消失和老齡化帶會來很多社會問題,在范劍平看來,兩江新區一方面加大科研力量的投入,把企業的錢用於科技創新,支援企業進行科技研發;另一方面,從招商引資向招賢納才轉變,吸引大量的研發人才,爭取在下一輪的競爭中搶佔高地。科研投入有利於吸引大量年輕人才湧入,這不僅可以帶來研發的進步,財富集聚,還可以在幾年後增加小學生的數量,優化人口結構。

另悉,本次講座是兩江新區黨工委中心組(擴大)學習會暨第二期“兩江論壇”,來自兩江投資集團、兩江產業集團、港務集團、悅來集團、雲計算公司,科創局、市政局,國土房管分局、國稅局,及各街道社區的200餘名工作人員參與。

(王迎迎)

並做大做強產業集群。

在他看來,過去的產業轉移主要是從發達國家到發展中國家,從沿海到內陸,現在,面臨新的起點,新的戰略,我們不能等。未來新一輪產業競爭中,兩江新區要在產業機構調整中擔當主角,爭取與沿海甚至是發達國家站在同一起跑線上。歷史的機會已經擺在我們面前,如果再錯過這次機會,我們將很難擺脫別人在前,我們在後面追的狀態。

談未來:吸引大量研發人才

人口老齡化和大學擴招培養了一批高素質人才,然而“未來10年,願意做保姆和護工的勞動力人口越來越少,人口老齡化帶來對保姆和護工的需求旺盛,”范劍平說,將養老產業與人工智慧相結合,讓機器人走進家庭,照顧老年人會成為一種趨勢。

人口紅利消失和老齡化帶會來很多社會問題,在范劍平看來,兩江新區一方面加大科研力量的投入,把企業的錢用於科技創新,支援企業進行科技研發;另一方面,從招商引資向招賢納才轉變,吸引大量的研發人才,爭取在下一輪的競爭中搶佔高地。科研投入有利於吸引大量年輕人才湧入,這不僅可以帶來研發的進步,財富集聚,還可以在幾年後增加小學生的數量,優化人口結構。

另悉,本次講座是兩江新區黨工委中心組(擴大)學習會暨第二期“兩江論壇”,來自兩江投資集團、兩江產業集團、港務集團、悅來集團、雲計算公司,科創局、市政局,國土房管分局、國稅局,及各街道社區的200餘名工作人員參與。

(王迎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