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黑飛”監管很難嗎?看美國是如何搞的

近年來,全國多地機場頻遭無人機干擾、導致多架次航班備降、返航或延誤,給乘客的出行與機場的運營帶來各種隱患。無人機對民航飛行安全所構成的重大隱患,再次觸及人們的敏感神經。

▲無人機圖 圖據Getty

事實上,類似的“黑飛”事件不僅僅發生在中國。

包括美國和英國在內的多國政府早已認識到,無人機普及所帶來的各種問題,加強管制亦成為各國採取的普遍措施。而作為航空業最為發達的國家之一,美國在黑人機監管方面保持著相對領先地位。

那美國是如何監管無人機的呢?紅星新聞日前就此採訪了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還推出飛行地圖,幫助用戶更快更便捷地找出附近可以飛行無人機的區域。

▲美國准許使用無人機區域 圖據Know before you fly網

一次偵查探索

遠端鎖定無人機操作者ID

當然,單憑這些還是不夠的。

今年4月14日,FAA制定的無人機禁飛區正式生效,禁止商用無人機和愛好者無人機在133個軍事基地上空飛行,橫向邊界400英尺內禁飛。違反規定者可能會被罰款或起訴。而在美國首都華盛頓,還有特別禁令,雷根機場周圍24公里除非獲得特批,否則嚴禁無人機飛行。

無人機“黑飛”所造成的麻煩,還讓美國當局開始探索下一步的工作——遠端鎖定無人機操作者ID(身份資訊)。

FAA局長邁克爾·韋爾塔今年3月在一次研討會上稱,無法遠端辨認無人機操作者已成為執法部分的重大擔憂,如今相關科技正在測試中,將解決航空領域所面臨的嚴重安全挑戰,促進完成在飛機場附近或關鍵基礎設施附近“黑飛”無人機的偵查工作。

據悉,目前美國一家叫做AirMap的公司已經發起一項線上航空識別工具,幫助遠端飛行員識別無人機。

▲FAA已致力於遠程監控和確認無人機裝置和操作者 圖據飛行員協會網

而在剛剛過去的4月27日,FAA在達拉斯-沃斯堡機場對無人機偵查系統的可行性進行了測試。如果測試合格,這項系統最終將被安裝到所有城市附近飛行的飛機上。

據悉,該系統由貴豐感測器公司(Gryphon Sensors)研發,

利用雷達、射頻感測器以及電光相機發現空中的無人機。

聯邦航空管理局的一位官員說:“我們相信,無論是用無人機進行娛樂或者是有什麼商業用途,所有操作者的本意都是希望能夠安全操控,但問題是很多人不知道什麼才是安全操作。”

END

紅星新聞記者丨王雅林 實習生 翟佳琦

編輯丨汪垠濤

未經授權轉載或抄襲,將追究相應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