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龍粽-傳統手藝與潮流藝術的巔峰之作

五一的時候,到老街走了一走

剪窗花的,糊紙的,打鐵的,

燙頭的,做陶器的,鐘錶店的,各色各樣的小貨鋪散發著古老的氣息,那色調,那感覺就好像走進了明清時代的小胡同。

我不是一個懷舊的人,卻偏偏喜歡上了這些陳土。

剛剛過了一個節,話說四月初八這天家家戶戶吃烏飯,這幾天,小編家裡也在倒騰著做烏飯。

吃烏飯是浙江遂昌、龍泉、慶元黃田、竹口等地的民間習俗。烏飯的做法是,用一種叫"烏飯葉"的灌木葉子搗爛,然後取其烏黑色的汁液拌入糯米之中(有些地區還會再加上瘦肉、香菇攪拌)、經文火炊透便成烏飯,其味清香可口,使人食欲頓增。

當然,今天小編要說的不是小編自己家做的烏飯,而是要說下這幾日,不小心碰到的一款粽子。

看這款粽子,可真是氣勢磅礴啊。長40cm,重1000g,個頭均勻,緊實。

粽子,其實並不少見,即便這樣的長粽,小編實話來說,也是見多了。遂昌這邊,包這樣的長粽也是一種習俗,長粽寓意長情,長命。

但是,加上這樣的一個包裝……

龍舟藏粽,將端午節龍舟賽以及端午的一些節日元素結合在粽子包裝上,精妙絕倫。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

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此外端午節還稱“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浴蘭節”等。端午節是流行於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為古代百越地區(長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帶)崇拜龍圖騰的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

在此,小編就迎合著文章說一說端午的故事:

一說認為端午節是龍的節日。聞一多先生《端午考》考證端午節是古代吳越民間舉行圖騰祭的節日認為端午節實際上是一個龍的節日。

二說認為端午節是紀念楚國愛國詩人屈原逝世。據《續齊諧記》記述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汨羅江而死楚人哀之每逢此日以竹筒盛米投江祭之。

三說是據《禮記》載端午源于周代的蓄蘭沐浴。

四說認為據東漢時期蔡邕《琴操》中載端午節系為紀念先賢介子推。

五說認為宋代高承《事物紀源》刊文端午源於春秋時期越王勾踐於是日操練水軍。

六說認為梁宗懍《荊州歲時記》轉述端午是為迎“濤神”伍子胥。《後漢書》中也寫道浙江虞巫上祝曹盱五月初五在曹娥江上婆娑起舞迎接伍子胥。後來江浙一帶百姓每逢端午逆流而上舉行各種儀式以悼念伍子胥。

七說認為在《道書》中載有五月初五是為祭祀先祖日。

八說是據《會稽典錄》一書記載端午是為紀念尋父投江而死的曹娥。

九說認為端午起源于夏、商、周時期的夏至節。其時仲夏之日萬物方盛夏至日陰氣蔭生恐物不懋故在五月初五以五色印為門戶飾以懲惡氣。

十說是民間有一傳說認為端午源于湖北沔陽沙湖曾有四位豪傑專門劫富濟貧後遭當地官兵突襲圍困而於五月初五投江而亡。當地民眾萬分悲哀將這一天定為端午節以示悼念。

六說認為梁宗懍《荊州歲時記》轉述端午是為迎“濤神”伍子胥。《後漢書》中也寫道浙江虞巫上祝曹盱五月初五在曹娥江上婆娑起舞迎接伍子胥。後來江浙一帶百姓每逢端午逆流而上舉行各種儀式以悼念伍子胥。

七說認為在《道書》中載有五月初五是為祭祀先祖日。

八說是據《會稽典錄》一書記載端午是為紀念尋父投江而死的曹娥。

九說認為端午起源于夏、商、周時期的夏至節。其時仲夏之日萬物方盛夏至日陰氣蔭生恐物不懋故在五月初五以五色印為門戶飾以懲惡氣。

十說是民間有一傳說認為端午源于湖北沔陽沙湖曾有四位豪傑專門劫富濟貧後遭當地官兵突襲圍困而於五月初五投江而亡。當地民眾萬分悲哀將這一天定為端午節以示悼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