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宋江對反對招安的好漢為何持不同態度

梁山好漢內部其實是派系林立,人心各異。

《水滸傳》中的梁山好漢嘯聚梁山之後,

最核心的事情就幹了兩起:第一起是天王晁蓋死,宋江坐上第一把交椅,英雄排座次;第二起是宋江帶領梁山好漢招安。這兩件事性質完全不同,宋江坐第一交椅雖然破費周折,那但是宋江把問題想複雜了,一方面當時梁山好漢中沒有真正的人出面與宋江競爭,另一方面宋江派系佔據著梁山好漢的三分之一左右,沒有人敢與之競爭;三方面誰坐第一交椅,
但都還是兄弟,都依然在梁山。

宋江實現招安夢想的前提是擁有整個梁山好漢。

但是,在招安的問題上,從《水滸傳》的原著中來看,那是一波三折,原因是梁山好漢的成員身份相當複雜,對待朝廷的態度有明顯的正反兩面,而且對於是否為官和封妻蔭子的態度也截然不同。

從對待招安的態度來看,在整個108位頭領中,主要分為三種態度,一是真正擁護招安。這部分人佔據約三分之一,而且與派系無關,並且擁護招安的好漢地位相當高,主要以宋江、盧俊義和吳用為代表,而最堅定的支持者有三批:一是那一批朝廷降將,大約14人左右;二是與宋江在嘯聚梁山前身份類似的原部分低級小吏,主要包括戴宗、朱仝、雷橫等一批原低級小吏;三是以盧俊義為代表的原高級富豪,
但人數很少,可能只包括燕青(他的態度其實也不分明,只是因為盧俊義是他主人),以上三類人在梁山好漢中的地位都相當高,佔據著天罡星的大部分,且核心人物幾乎全屬於此。

李逵雖是宋江親信但堅決反對招安。

第二種態度是堅決反對招安,這部分人數較多但身份複雜。這部分人主要包括五類:一是入夥前就屬於各山頭首領的,如二龍山、桃花山、少華山的三山派,他們又以魯智深、武松、史進、周通等為代表;二是晁蓋舊屬派別,主要包括三阮、劉唐等;三是梁山元老派別,主要包括林沖,宋萬、杜遷、朱貴等;四是各地的原霸主,如揭陽鎮霸主李俊、張順等,包括青風山、黃門山的一些人,

五是出生底層的人,包括李逵等。反對招安的人數量較多,但身份複雜,各自為主,雖然林沖、魯智深、武松、史進、李逵、三阮、劉唐等在梁山地位較高,屬天罡星序列,但並非核心,屬於安撫型高層人士,而其他絕大部分為梁山好漢中的低層頭領,說話的分量不大。

魯智深是梁山好漢中難得的真正好漢,堅決反對招安。

第三種就是無所謂型。這主要以公孫勝為代表和五大技術型頭領。而公孫勝又屬於逍遙派,不求功名、不求富貴,從原著的描寫來看,他應該也屬於堅定的反對招安的好漢。但誰也管不了他,他也不管誰,雖然有極個別崇拜者,但在梁山好漢中屬於極少數。

柴進其實是所有梁山好漢中最反對招安的人。

其實,梁山好漢中還有一個應該是最反對招安的人,這個人就是柴進,梁山這塊根據地其實是他出資開創的,他是謀天下的人,不屑於在朝廷為官,但他表面上又有官家身份,而且也是皇帝特別看管的家族人員,所以,他不能明著反對招安,但他應該是最鬱悶的一個人,他支持的梁山好漢尤其是宋江不但沒有想到讓他統領梁山,而且現在竟然完全違背他的意志向朝廷招安。所以,在招安的問題上他是完全不發聲,也不參與,靜觀時局發展。

公孫勝是以實行行動反對招安的第一人。

所以,在招安的問題上,宋江最擔心的是那些堅定的反對者反對,但是,宋江擔心歸擔心,但該來的還是要來,反對招安的人自然要提出反對,尤其是那些地位較高的梁山頭領,如李逵,砍旗幟,明確反對;如魯智深、武松提出散夥,各尋出路;如第一次招安阮小七偷禦酒,魯智深、武松、劉唐、穆弘包括所有水軍頭領都跟著起哄,要殺招安太尉,參與此事件的為“一大半”;如李俊、張橫在“二敗高太尉”中捉得牛邦喜之後,“惟恐宋江又放了”,兩人商量之後就在路邊將其殺了,然後用首級邀功。可以說那些堅決反對招安的梁山好漢在用自己的方式來反對招安。除這些大頭領之外,小頭領中反對招安的好漢,那也不含糊,如在克扣梁山好漢的酒肉事件上,一軍校直接殺了那“廂官”。

武松是堅決不求功名的人。

面對那些反對招安的梁山好漢,宋江採取的態度卻不同。如對待李逵,這是自己的嫡系加親信,在反對招安時,那是要殺他:“這黑廝怎敢如此無禮?左右與我推去,斬訖報來!”。而面對魯智深、武松反對招安,宋江卻是耐心解釋,在對待武松是:“兄弟,你也是個曉事的人,我主張招安,要改邪歸正,為國家臣子,如何便冷了眾人的心?”在對待魯智深方面是:“眾弟兄聽說:今皇上至聖至明,只被奸臣閉塞,暫時昏昧,有日雲開見日,知我等替天行道,不擾良民,赦罪招安,同心報國,青史留名,有何不美!因此只願早早招安,別無他意。”而對待“一大半”的鬧事者,要殺招降太尉時,“宋江,盧俊義只得親身上馬,將太尉並開詔一干人數護送下三關。”可面對小頭領軍校殺“廂官”之事,宋江卻毫不含糊,“令那軍校痛飲一醉,教他樹下縊死,卻斬頭來號令。”

李俊是執意離開宋江的梁山好漢。

宋江面對反對招安的梁山好漢,態度為何會有如此不同呢?其實根本原因是反對者身份不同,時機不同,影響不同。如李逵反對招安,那對於宋江來說打擊夠大,因為李逵是宋江的親信,他都反對,那宋江的威信何在?那在梁山好漢中造成的影響自然不小,而且嚴懲李逵,可以樹立宋江的威信,因為在招安的問題上,宋江連親信都敢殺,其他人自然不敢反對,宋江要殺李逵當然是想震懾那些反對招安的好漢。

而魯智深、武松反對招安,宋江為何要好言相勸並講道理呢?因為魯智深和武松不但本領高強,在江湖上影響極大,而且名聲也很好,那是梁山好漢中難得的真英雄,特別是魯智深和武松是二龍山首領,是三山派的核心人物,也是梁山的中堅力量,他們加入梁山那是加盟,他們如果真反對要散夥,那對梁山的打擊相當大,因為三山派的頭領就多達13人,而且帶領了很多的人馬,只要他們散夥,那會影響整個梁山隊伍的穩定,包括林沖等人都有可能隨他們走,影響其他好漢離開,那宋江即使招安成功,那對於朝廷來說根本就沒有份量,宋江不但“封妻蔭子”的夢想就會破滅,甚至連命都可能保不了。更何況,如果宋江對其動武,要殺魯智深、武松,誰敢動手?那宋江豈不是自找沒趣?這樣,宋江在梁山中的地位就會一落千丈而無法立足。所以,宋江必須籠絡他們,好言相勸。

而反對招安最激烈的是“一大半”梁山好漢要殺前來招安的太尉,宋江和盧俊義只能用身體隔離,根本原因是宋江不敢犯眾怒,此時,參與的人員既有梁山高層,也有低層頭領,嚴懲誰都會混亂,梁山隊伍就會在瞬間瓦解。所以,宋江等即使明知是內部搗亂,那也要怪朝廷招安沒有誠意,然後趕快送走他們了事,然後再從長計議。

而對軍校殺“廂官”宋江為何毫不留情的敢殺呢?這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是這名軍校級別太低,108位大頭領都不敢如此,你一個108位開外的小頭領豈敢反對?必須殺雞敬猴;二是時機也不對,因為此時的梁山好漢已經被招安,離開了梁山,如果再反對,那梁山好漢已沒有退路,再回梁山會被朝廷剿滅;三是宋江要警告所有梁山好漢,現在的梁山好漢不是以前的梁山好漢,那是朝廷的人,是朝廷的人就應該服從安排,不能有任何異議,否則,這名軍校就是下場。所以,從此以後,再也沒有明著反對的聲音出現,直到征剿方臘前,才有公孫勝離開,但宋江卻拿他沒有任何辦法,因為即使是所有梁山好漢是鐵板一塊,那都不是他的對手,更何況,梁山好漢中派系林立,早已是人齊心不齊,心懷各異,從征剿方臘之後,倖存的梁山好漢紛紛以各種理由離開宋江來看就是證明。

魯智深是梁山好漢中難得的真正好漢,堅決反對招安。

第三種就是無所謂型。這主要以公孫勝為代表和五大技術型頭領。而公孫勝又屬於逍遙派,不求功名、不求富貴,從原著的描寫來看,他應該也屬於堅定的反對招安的好漢。但誰也管不了他,他也不管誰,雖然有極個別崇拜者,但在梁山好漢中屬於極少數。

柴進其實是所有梁山好漢中最反對招安的人。

其實,梁山好漢中還有一個應該是最反對招安的人,這個人就是柴進,梁山這塊根據地其實是他出資開創的,他是謀天下的人,不屑於在朝廷為官,但他表面上又有官家身份,而且也是皇帝特別看管的家族人員,所以,他不能明著反對招安,但他應該是最鬱悶的一個人,他支持的梁山好漢尤其是宋江不但沒有想到讓他統領梁山,而且現在竟然完全違背他的意志向朝廷招安。所以,在招安的問題上他是完全不發聲,也不參與,靜觀時局發展。

公孫勝是以實行行動反對招安的第一人。

所以,在招安的問題上,宋江最擔心的是那些堅定的反對者反對,但是,宋江擔心歸擔心,但該來的還是要來,反對招安的人自然要提出反對,尤其是那些地位較高的梁山頭領,如李逵,砍旗幟,明確反對;如魯智深、武松提出散夥,各尋出路;如第一次招安阮小七偷禦酒,魯智深、武松、劉唐、穆弘包括所有水軍頭領都跟著起哄,要殺招安太尉,參與此事件的為“一大半”;如李俊、張橫在“二敗高太尉”中捉得牛邦喜之後,“惟恐宋江又放了”,兩人商量之後就在路邊將其殺了,然後用首級邀功。可以說那些堅決反對招安的梁山好漢在用自己的方式來反對招安。除這些大頭領之外,小頭領中反對招安的好漢,那也不含糊,如在克扣梁山好漢的酒肉事件上,一軍校直接殺了那“廂官”。

武松是堅決不求功名的人。

面對那些反對招安的梁山好漢,宋江採取的態度卻不同。如對待李逵,這是自己的嫡系加親信,在反對招安時,那是要殺他:“這黑廝怎敢如此無禮?左右與我推去,斬訖報來!”。而面對魯智深、武松反對招安,宋江卻是耐心解釋,在對待武松是:“兄弟,你也是個曉事的人,我主張招安,要改邪歸正,為國家臣子,如何便冷了眾人的心?”在對待魯智深方面是:“眾弟兄聽說:今皇上至聖至明,只被奸臣閉塞,暫時昏昧,有日雲開見日,知我等替天行道,不擾良民,赦罪招安,同心報國,青史留名,有何不美!因此只願早早招安,別無他意。”而對待“一大半”的鬧事者,要殺招降太尉時,“宋江,盧俊義只得親身上馬,將太尉並開詔一干人數護送下三關。”可面對小頭領軍校殺“廂官”之事,宋江卻毫不含糊,“令那軍校痛飲一醉,教他樹下縊死,卻斬頭來號令。”

李俊是執意離開宋江的梁山好漢。

宋江面對反對招安的梁山好漢,態度為何會有如此不同呢?其實根本原因是反對者身份不同,時機不同,影響不同。如李逵反對招安,那對於宋江來說打擊夠大,因為李逵是宋江的親信,他都反對,那宋江的威信何在?那在梁山好漢中造成的影響自然不小,而且嚴懲李逵,可以樹立宋江的威信,因為在招安的問題上,宋江連親信都敢殺,其他人自然不敢反對,宋江要殺李逵當然是想震懾那些反對招安的好漢。

而魯智深、武松反對招安,宋江為何要好言相勸並講道理呢?因為魯智深和武松不但本領高強,在江湖上影響極大,而且名聲也很好,那是梁山好漢中難得的真英雄,特別是魯智深和武松是二龍山首領,是三山派的核心人物,也是梁山的中堅力量,他們加入梁山那是加盟,他們如果真反對要散夥,那對梁山的打擊相當大,因為三山派的頭領就多達13人,而且帶領了很多的人馬,只要他們散夥,那會影響整個梁山隊伍的穩定,包括林沖等人都有可能隨他們走,影響其他好漢離開,那宋江即使招安成功,那對於朝廷來說根本就沒有份量,宋江不但“封妻蔭子”的夢想就會破滅,甚至連命都可能保不了。更何況,如果宋江對其動武,要殺魯智深、武松,誰敢動手?那宋江豈不是自找沒趣?這樣,宋江在梁山中的地位就會一落千丈而無法立足。所以,宋江必須籠絡他們,好言相勸。

而反對招安最激烈的是“一大半”梁山好漢要殺前來招安的太尉,宋江和盧俊義只能用身體隔離,根本原因是宋江不敢犯眾怒,此時,參與的人員既有梁山高層,也有低層頭領,嚴懲誰都會混亂,梁山隊伍就會在瞬間瓦解。所以,宋江等即使明知是內部搗亂,那也要怪朝廷招安沒有誠意,然後趕快送走他們了事,然後再從長計議。

而對軍校殺“廂官”宋江為何毫不留情的敢殺呢?這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是這名軍校級別太低,108位大頭領都不敢如此,你一個108位開外的小頭領豈敢反對?必須殺雞敬猴;二是時機也不對,因為此時的梁山好漢已經被招安,離開了梁山,如果再反對,那梁山好漢已沒有退路,再回梁山會被朝廷剿滅;三是宋江要警告所有梁山好漢,現在的梁山好漢不是以前的梁山好漢,那是朝廷的人,是朝廷的人就應該服從安排,不能有任何異議,否則,這名軍校就是下場。所以,從此以後,再也沒有明著反對的聲音出現,直到征剿方臘前,才有公孫勝離開,但宋江卻拿他沒有任何辦法,因為即使是所有梁山好漢是鐵板一塊,那都不是他的對手,更何況,梁山好漢中派系林立,早已是人齊心不齊,心懷各異,從征剿方臘之後,倖存的梁山好漢紛紛以各種理由離開宋江來看就是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