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昂鬧村小學書聲琅琅

海拔4680米,每走一步都像在負重前行……氧氣稀薄,天氣多變,

一會雨濛濛,一會風攪雪。沒有信號,汽車沿著簡易的土路向瀾滄江源頭顛簸,草原上,一群群牛羊黑白相間,還不時有野狼、白唇鹿、岩羊等野生動物出沒。記者一行從縣城出發,中午時分,忽見幾間磚瓦房矗立在空曠的高原上,傳來琅琅書聲……

“歡迎來到雜多縣昂鬧村小學,這是青海海拔最高的小學,也許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小學之一。”走進院內,一位藏族漢子熱情地迎上來。

他叫仁青林周,是這所小學的校長。

這是一所寄宿制小學,有6名老師、1名廚師和127名學生,孩子們吃住都在學校。“學區覆蓋3000多平方公里,距離昂鬧村小學最近的小賣部,也遠在120公里之外的紮青鄉上。”仁青林周說,“我是校長、司機,兼司務長!基本上一周去一次紮青鄉或雜多縣城,都是自己駕駛縣裡為學校配備的卡車或皮卡車,跑4個小時抵達鄉里,購置滿滿一車土豆、粉條等耐儲存食品,

隨後再趕回學校。”

仁青林周在昂鬧村小學執教已11個年頭。“2006年一畢業就到這裡當老師了。”仁青林周介紹說,那個時候,整個學校就六間土坯房:三間用於住宿、三間用於教學;一圈壘起來的幹牛糞將校舍圍了起來,既是院牆又是燃料,以至於這裡一度有“牛糞學校”稱號。“當時就3個老師20多個學生。不通電,不通車,外出都是借老鄉的摩托車。”仁青林周說,“最怕車在路上拋錨,

那就只能邁開雙腿走了。有幾次因為道路結冰打滑,車差點滑出公路,嚇壞我們了!幸好最後安全停穩。”

“學校基礎設施好了,學生也越來越多了”

昂鬧村小學的學生來自昂鬧村和附近的牧民村落。說是附近,大部分都有30公里左右的路程,最遠的孩子家離學校有60多公里遠。走進教室,記者發現,越到低年級,學生數量越多,五年級教室裡十幾個學生顯得有點空蕩,而一年級的教室則滿滿當當。

且一年級的學生中,最小的6歲,最大的15歲。“早些時候,牧民不願意將孩子送來上學。孩子們來了就得寄宿,但學校沒有宿舍。吃飯也是個問題。”仁青林周說,為了動員牧民送孩子上學,他騎著老鄉的摩托車跑遍了周邊的村落,“一有時間就往縣上跑,要錢蓋房!”

錢還沒要下來,撤點並校就開始了。“按政策,要集中辦學。昂鬧小學在撤點的序列裡。”仁青林周說,藏區的孩子上學難,

關鍵是上學遠,“如果撤了這個點,孩子們就得去120多公里外的紮青鄉上學。如果保留這個點,則近了一半多的路程。”時任縣長被仁青林周說動了,經過實地考察,縣裡決定,這個小學不僅要留下來,而且要建起來。

不僅校舍煥然一新,學校還建了廚房與露天操場,配備了一輛購物的卡車和皮卡車。“最高興的是建設了一個10千瓦的光伏電站,學校通了電,告別了黑燈瞎火的日子。學校基礎設施好了,學生也越來越多了”,仁青林周說,現在從一年級到五年級已有127名學生,比不少鄉鎮上的學生數還多。“愁的是老師留不住。有的年輕人來看一眼,就辭職走人了。下不去、留不下、教不好的狀況顯現。村裡的老師想去縣城,縣城的想去州上,州上的想進省城……現在學校的6名老師,主要由特崗教師和學校聘用的老師組成。”仁青林周滿心希冀……

“想著怎麼給孩子們上好課,不就是當老師最大的樂趣嗎”

“我的孩子出生一年後就被帶到學校來,高原反應非常厲害,可把我們夫妻心疼壞了!我的家人、朋友、同學也曾勸我調離這裡。”仁青林周說,牧民們信任他,讓他捨不得走。“他們說把孩子託付給我,他們放心。我只想幹好教育這件事兒,傳遞知識,改變藏區孩子的未來。”仁青林周的媳婦求吉拉毛也是學校老師,慢慢地被仁青林周感動了,不僅留了下來,而且和他組建了一個幸福的小家庭。“為了這裡的孩子,要堅持下去。”仁青林周堅定地說。

“選擇留在這裡當老師,就意味著奉獻!”仁青林周介紹說,“馬海龍、鬧布求加、陳元來,這幾位元從低海拔地區來的年輕老師,現在都願意在這裡堅守。”“校齡和教齡最短”的陳元來24歲,來自青海最東部的民和縣,那裡是青海海拔最低的地方,海拔只有1800米,經濟相對發達,氣候溫潤。“2015年剛來,心就涼了一大截。”陳元來說,“連‘朋友圈’都刷不了,真受不了。”陳元來說,當時他就通過衛星電話給家裡訴苦……

仁青林周聽到後說:“吃不了這個苦吧?沒事兒,明天送你下去。”“怎麼就吃不了了!”陳元來憋紅了臉:“這裡遠離喧囂,走進校門,就一門心思想著怎麼給孩子們上好課,這不就是當老師最大的樂趣嗎?”陳元來說。

《 人民日報 》( 2017年05月02日 06 版)

(責編:周雯、周恬)

學校基礎設施好了,學生也越來越多了”,仁青林周說,現在從一年級到五年級已有127名學生,比不少鄉鎮上的學生數還多。“愁的是老師留不住。有的年輕人來看一眼,就辭職走人了。下不去、留不下、教不好的狀況顯現。村裡的老師想去縣城,縣城的想去州上,州上的想進省城……現在學校的6名老師,主要由特崗教師和學校聘用的老師組成。”仁青林周滿心希冀……

“想著怎麼給孩子們上好課,不就是當老師最大的樂趣嗎”

“我的孩子出生一年後就被帶到學校來,高原反應非常厲害,可把我們夫妻心疼壞了!我的家人、朋友、同學也曾勸我調離這裡。”仁青林周說,牧民們信任他,讓他捨不得走。“他們說把孩子託付給我,他們放心。我只想幹好教育這件事兒,傳遞知識,改變藏區孩子的未來。”仁青林周的媳婦求吉拉毛也是學校老師,慢慢地被仁青林周感動了,不僅留了下來,而且和他組建了一個幸福的小家庭。“為了這裡的孩子,要堅持下去。”仁青林周堅定地說。

“選擇留在這裡當老師,就意味著奉獻!”仁青林周介紹說,“馬海龍、鬧布求加、陳元來,這幾位元從低海拔地區來的年輕老師,現在都願意在這裡堅守。”“校齡和教齡最短”的陳元來24歲,來自青海最東部的民和縣,那裡是青海海拔最低的地方,海拔只有1800米,經濟相對發達,氣候溫潤。“2015年剛來,心就涼了一大截。”陳元來說,“連‘朋友圈’都刷不了,真受不了。”陳元來說,當時他就通過衛星電話給家裡訴苦……

仁青林周聽到後說:“吃不了這個苦吧?沒事兒,明天送你下去。”“怎麼就吃不了了!”陳元來憋紅了臉:“這裡遠離喧囂,走進校門,就一門心思想著怎麼給孩子們上好課,這不就是當老師最大的樂趣嗎?”陳元來說。

《 人民日報 》( 2017年05月02日 06 版)

(責編:周雯、周恬)